1、準備工作
確認活動行程時,需要準備相機、鏡頭、腳架、收音設備、行動裝置及其他。在器材的選擇上,一般活動拍攝的單反推薦索尼A7S2,或佳能5D3;鏡頭可預備50mm的定焦、80mm的定焦,以及17mm-40mm、24mm-105mm、70mm-200mm的鏡頭,以便適應不同的場景;行動裝置可預備0.5m小滑道、1.5m滑道、3m搖臂,以便多視角、全場景的進行拍攝。
2、試拍取景
準備工作完成後,拍攝人員需提前到達會場,確認活動現場流程、現場光線、活動布景、取景角度等(如果是雙機位,固定主機位對向主席臺,取大景深、全景圖)。在活動開始之前,需要通過自身觀察與拍攝設備試拍取景,確定主機位的位置與其他機位的拍攝角度。
3、畫面構圖及活動主旨演繹
在畫面布局與畫面連貫的故事性選擇上,需要兼顧活動主線與支線。所以,主機位畫面的布局上,要取中央對稱構圖結構,突出主體對象,也需要棋盤式多點構圖帶來獨特的韻味,同時兼顧活動拍攝場地,運用建築拍攝中的立體構圖;其它機位、相機也可選擇重要任務的花絮、或現場觀眾的反應拍攝。
4、重要人物的拍攝技巧
選擇與會議主題有關的主要人物,進行重點拍攝,可根據近景、中景(半身照)、全景(帶活動主旨的背景牆),選擇相應的光圈大小。如果拍攝直播錄像,也可拉近景、中景、遠景進行切換。
5、抓拍有趣的鏡頭
可根據活動進行的程度,抓拍與會的相關人員,或者非活動主旨的元素,形成有趣的鏡頭。有時,這些反而會成為熱議話題。這樣,不僅吸引觀者的注意力,同時從某一個側面宣傳了品牌活動。但在抓拍過程中,一定需要注意,抓拍過程有較大的明暗差,調整快門速度並穩定相機。
6、拍攝合照注意事項
在拍攝合照,尤其工作人員較多的情況下,不宜使用廣角鏡頭。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容易掌握不好造成一定程度的人物變形。所以,一般條件容許的情況下,需要在比較寬敞的場地,獲得較大的景深,使用小光圈和較慢的快門速度,但快門速度不能低於1/8s。為了防止較慢快門速度出現「手震」,因此需要使用三腳架固定照相機。
7、拍攝特寫鏡頭
從攝像機的使用角度來講,特寫平均時長10-20s。從相機的使用角度來講,光圈不宜開的太大。例如,如果最大光圈,對焦平面就會很薄,人物前後相差太大,所以最好不要使用鏡頭的光圈值的兩端。
8、室內拍攝注意事項
如果活動舉辦在室內,且會場房屋調高不超過4m時,最好採用反射閃光。反射閃光可提高主體亮度的同時,還可適當提高拍攝環境亮度,被射主體不會出現明顯的黑影。
9、照片存儲格式
照片存儲格式的選擇上,對重要層級的活動照片,採用RAW格式,因為RAW格式的圖片具有較高的寬容度,可以將過度曝光的燈光與主元素的黑色容納於同一畫幅之中,但是RAW格式需要的存儲空間比較大。所以,在照片畫質要求並不是非常高的情況下,一般可以採用JPG格式,減少單張圖片所需存儲空間。
10、照片後期處理
後期處理上,可以用LR進行預設、同步批量處理,相較於PS更為簡單、方便。但如果精修圖片,還是需要用PS進行精修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