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如果你生活社會在底層,就算每天忙到吐血,依舊翻不了身。
也有人說,總有人無論多努力也跳不出貧窮圈,這就是現實。
真的是這樣嗎?
我是農村貧困家庭出生的孩子,歷經坎坷,最終讀了211大學,有了一份體面的工作,但是始終沒有忘記我是農民的兒子,也一直在關注農村脫貧問題。
脫貧對於一個人來說,依然有路可循:起始于格局,決定於選擇,關鍵在努力。
1.脫貧,起始于格局
《窮爸爸富爸爸》裡,有個故事。
一個村莊沒有水,村長就委託兩個年輕人,給這個村莊供水,村民向他們支付費用。
第一個年輕人艾德,馬上買了兩隻大桶,每日奔波於10裡以外的湖泊和村莊之間。艾德立即就賺到了錢。
另一個人叫比爾,自從籤訂合同後,他就消失了。
半年後,比爾帶著一個施工隊和一筆投資回到了村莊。過去的半年時間裡,他做了商業計劃,找到了投資,註冊了公司,並僱用了項目施工管理的專業人員。之後,又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比爾修建了一套從湖泊通往村莊的供水管道系統。
清水從水龍頭中湧出的那個瞬間,艾德的生意被摧毀了。他賺了一年半的錢。
有人說,這個故事講的是賺錢的事與值錢的事。在我看來,其實講的也是脫貧的事情。
脫貧,與一個人的格局有非常大的關係。
所謂的格局,其實就是你所追求目標的高度,你眼界的廣度,你思維的深度,以及你身上所體現出的從容大度。我們越來越發現,一個人的格局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人生的起點和終點,上限與下限。
著名專欄作家李栩然在《如果格局決定了人生,那到底什麼決定了格局?》中談到,要想突破原生家庭的束縛,跨越這巨大的鴻溝,走向更大的人生格局,只有三條路可走:
第一,不斷地讀書和學習。知識不一定能夠改變命運,但是你沒有知識是一定改變不了命運的,除非你命好,不用改變。
第二,不斷地經歷和爬升。行萬裡路,交萬千友。人生應該像爬樓梯,每一層的螺旋上升,都會面臨新的環境,結識新的朋友,而這又會反過來幫助你繼續上升。
第三,不斷的總結和反思。一個人最怕的是,人生早已設限,卻不自知。每一次的總結和反思,只要足夠深刻、足夠深入骨髓,乃至觸及靈魂和價值觀,都可以是一次浴火重生。
是的,讀書、學習,經歷、爬升,總結、反思,這是我們脫貧的基礎。
2.脫貧,決定於選擇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流浪漢通常吃不飽、穿不暖,跟「讀書」聯繫不到一起。但有這樣一個人,選擇邊流浪邊讀書,被網友稱為「流浪大師」,這個人就是沈巍。
今年3月,流浪在上海浦東的沈巍一夜之間爆紅網絡。在網上流傳的視頻中,蓬頭垢面的他絲毫不顧他人的眼光,跟身邊人解讀古書、暢談文學。一系列巨大的反差讓人們不由得驚嘆他就是「大隱隱於市」的「高人」。
沈巍曾是上海某區審計局公務員,20多年前他辦理了病退,後來在外流浪多年。
沈巍火了之後,受邀當了兩個月網紅主播,收入不菲。但這並不是他想要的生活,隨後辭掉工作,消失於茫茫人海,繼續他的流浪生涯,此去江湖再無他的消息。
按照現在脫貧的定義,沈巍明顯屬於貧困人口的一員。
但是沈巍並不缺少格局,依然一貧如洗,這就是他的選擇所導致。
同是出身於貧困線以下,有人選擇做商販,經過幾年時間,發家致富,甚至成為知名企業家。
有人選擇做保安,一個崗位幾十年,雖然安穩,但始終收入不高,在溫飽線上徘徊。
有人選擇做建築工人,過度消耗體力和生命,賺得一點血汗錢,未到五十已經是一身傷病,早早回到老家休養身體。
還有的人壓根不願意出去,常年閒置在家,即使一貧如洗、食不果腹,也樂此不疲。
貧窮,讓人做出不同選擇,而脫貧的路就在不同選擇之中。選擇不同,結局便大不一樣,或者安貧樂道,在底層繼續為溫飽而苦苦掙扎;或者一飛沖天,再上一層一覽更加壯闊的世界和風景。
3.脫貧,關鍵在努力
2018年4月4日,《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總決賽落幕,雷海為獲得總冠軍。
奪冠後董卿為他點讚:「你在讀書上花的任何時間,都會在某一個時刻給你回報。我覺得你所有在日曬雨淋,在風吹雨打當中的奔波和辛苦,你所有偷偷地躲在那書店裡背下的詩句,在這一刻都綻放出了格外奪目的光彩。」
80後的雷海為出生於湖南邵陽農村,中專畢業後便外出打工,先後幹過電工、洗車工、餐廳服務員、推銷員,2015年開始送外賣。
雷海為說過自己是怎麼讀詩的:送外賣其實有很多碎片化的時間,比如在商家等餐的時候、在路上等紅燈的時候、甚至騎車在路上的時候。這些時間都可以拿來背詩,背之前背會的詩詞,加深印象。
「我就經常這麼做,可謂是見縫插針。像下午兩點半到四點半這段時間,我回到住處換過電瓶,吃過午飯,有那麼一個多鐘頭的時間。這個時間相對充足,就可以坐下來好好讀幾首詩詞,了解它的寫作背景,還有看註解、鑑賞,還能背一兩首新的詩詞。」
你看,說的多麼輕描淡寫。但在他奪冠之前,這個不炒股、不打牌、不玩快手抖音不看直播、只讀詩的外賣小哥,在別人眼裡,是不是好像一個怪物?
雷海為,胸有詩書格局大,日夜背詩肯努力,報名參賽敢選擇,由此,外賣小哥站在了中國詩詞大會的最高位。
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有這樣一句臺詞,「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非人人都擁有你的那些優越條件。」
是的,我們必須承認,人永遠分階層,對窮人,這是理性的客觀;對富人,這是清醒的慈悲。
階層很難跨越,貧窮很難擺脫,但我們不認命永向前,一代就比一代強。
我們開創的天地,是後人站立的原點。
我們跨越的階層,是後人擺脫的苦難。
我們挺起的精神,是後人最貴的房產。
今日話題:如果簡單用一句話來調侃自己的貧窮,你會怎麼說?歡迎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