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羅沙:不平凡的一年,更需要公平正義守護丨2020記者看法院

2020-12-25 澎湃新聞

他們,可能是跑法院次數最多的人,走遍各地法院、聽過各類案件;

他們,和法院幹警一同戰鬥在第一線,將人民法院與人民群眾一線牽;

他們,出門能扛「長槍短炮」,不是在採訪,就是在要去採訪的路上;

他們,歸來筆走風雲,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記者看法院」專題策劃重磅回歸!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聯合「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近期陸續邀請日常採訪最高法的「跑口記者」講述2020年採訪報導人民法院工作的體會和感受,並與讀者一起重溫他們的代表作品。

想認識這些「跑口記者」的廬山真面目嗎?

想知道他們眼中的人民法院都是什麼樣子嗎?

一起來圍觀!

這位記者是誰?

新華社國內部政文採訪室記者 羅沙

報導感言

這是紛繁複雜、直面挑戰的一年,也是舉國同心、眾志成城的一年。在這極不平凡的一年,中國的成績舉世矚目又溫暖人心。這些成績,離不開法治的有力保障,離不開人民法院等司法機關的辛勤努力。

這一年,我們看到各級法院更加積極地將技術與法治融合,把案件審理主戰場從線下搬到線上,確保疫情之下「公平正義不打烊」。

這一年,我們看到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在更多法院落地開花,讓老百姓打官司、解決糾紛更加便利,解決當事人燃眉之急。

發布正當防衛認定新規、規範民間借貸利率、服務企業復工復產……一系列司法政策助推經濟健康發展、社會生活風清氣正。嚴懲涉未成年人犯罪、對涉醫犯罪「零容忍」、堅持糾正冤錯案件……用公正裁判維護百姓平安,讓公平正義成為你我切身感受。

砥礪前行,未來可期。作為關注法院工作的記者,期待看到人民法院繼續前進,牢牢守住社會公平正義最後一道防線,讓大家在司法進步中感受更多溫暖、收穫更多紅利,讓更多人信仰法律、崇尚法治。

代表作品

公正司法,不斷讓公平正義成為你我切身感受

公正,法治的生命線。「十三五」時期,政法機關以嚴格公正司法捍衛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各項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公正高效權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不斷完善,為億萬百姓帶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讓公平正義成為你我切身感受。

破除阻礙司法公正的頑瘴痼疾

排出幾十米長的隊伍、焦急的當事人……一張照片記錄下2014年冬天北京市一處基層法院立案庭門外的情形。「門難進」「案難立」,曾讓許多人對「打官司」望而卻步。

時間來到今年8月,第一次打官司的李先生來到青海省西寧市城中區法院。在法院值班法官的指導下,他當場通過手機APP成功立案。

從讓老百姓滿意的事情做起,從老百姓不滿意的問題改起。回眸「十三五」,司法改革「四梁八柱」主體框架基本確立,阻礙社會公平正義的藩籬得以有效破除,讓公正的陽光不斷照進人民群眾工作生活方方面面。

立案登記制改革立竿見影——各級法院敞開大門有案必立、有訴必理,當場登記立案率超過95%,「立案難」一步步成為歷史。

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全面推開——堅持罪刑法定、疑罪從無、證據裁判,努力讓每一起案件的判決都能經得起歷史考驗,堅決守牢防範冤錯案件的防線。

員額制改革迎難而上——全國法官、檢察官經歷「重新洗牌」,12萬多名法官、9萬多名檢察官遴選入額。人員向辦案一線集中,辦案質效得到有效提升。

……

「刀刃」向內,攻堅克難。司法改革,被稱為司法領域一場觸及靈魂的革命,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紅利」。

人民法院攻堅破解「執行難」,讓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得到更加切實兌現;最高人民檢察院深化機構「重塑性」變革,打造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等職能並行的法律監督總體布局;公安機關用執法規範化建設提升執法公信力,以「放管服」改革為千家萬戶帶來更多便利……

新時代,唯改革者進。在追求公平正義、保護人民權益的道路上,政法機關遠未止步。

護航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老人騎車撞傷兒童,欲離開遭阻攔後猝死,勸阻者該擔責嗎?2019年歲末,法院就「撞傷兒童離開遇阻猝死案」宣判,判決阻攔者不擔責,鼓勵見義勇為,得到網友廣泛點讚。

明辨是非,秉公司法,方能懲惡揚善。「十三五」期間,政法機關更加注重將抽象的法律公正地適用到每一起案件中,實現個案公正與類案公正、法律公正與社會公正的統一,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公正的信心、對法治的信仰。

從懲戒「老賴」助推誠信社會建設,到整治「霸座」「搶奪公交車方向盤」樹立規矩意識;從辦理維護英雄烈士榮譽、名譽案件,到依法懲治「精日」、宣揚美化侵略戰爭行為……一個個生動案例有效樹立社會風尚,凝聚中華民族「精氣神」。

2018年,「崑山龍哥案」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公安、檢察機關認定當事人行為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今年9月,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聯合出臺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旗幟鮮明鼓勵正當防衛,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

「該出手時就出手」,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廣受尊崇的優良品德。用法律為正當防衛撐腰,成為近年來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公正司法維護公序良俗的生動寫照。

風清氣正,才好幹事創業。

「十三五」期間,政法機關加大產權保護力度,向社會持續釋放依法平等全面保護產權和企業家權益的積極信號,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讓有恆產者有恆心。

人民法院2017年以來通過審判監督程序糾正涉產權刑事冤錯案件190件237人;檢察機關持續落實服務民營經濟11項檢察政策,切實做到慎捕、慎訴;司法行政部門堅決摒除隨意檢查、多重檢查、重複處罰等執法歧視行為……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顯示,我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升至第31位,躋身全球前40。其中評價民商事司法制度與法院工作質效的「執行合同」指標,我國排名第5。

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更高需求

訴訟流程能否更加簡潔?糾紛解決是否順利?法律服務方不方便?網際網路、大數據時代,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有了更高需求,亟須政法機關交出答卷。

從人民法院力推「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到公安機關政務服務事項「全國通辦」「一門通辦」「一網通辦」,再到司法行政部門建構一體化公共法律服務平臺…… 「十三五」期間,政法機關不斷提升案件辦理、權利救濟、服務供給等各項能力水平,用更加人性化、精細化的工作和服務,努力讓人民群眾有更多更直接的獲得感。

在湖南長沙,基層法院在糾紛多發區域設立訴源治理工作站,努力讓矛盾在「站」前止步,在家門口為民解憂。

在安徽定遠,檢察機關打造未成年人案件取證、疏導、解紛、救助「一站式」辦理,不僅有效避免對未成年被害人的二次傷害,還幫助他們修復心理創傷。

在北京社區,交通民警從「局外人」變成「家裡人」,推動解決亂停車、秩序差等群眾身邊煩心事。

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如何確保「公平正義不打烊」?

網際網路法院、「雲辦案」、「指尖訴訟」……政法機關將案件辦理的主戰場從線下搬到線上,僅今年上半年全國法院網上立案就超過300萬件,網上開庭近50萬場,網上調解近140萬件。

將技術與法治融合,政法機關近年來力推數位化智能化應用,銳意創新的「紅利」正在不斷釋放——

全國98%的法院已初步建成立體化、集約化、信息化訴訟服務中心;檢察機關一體建設12309中國檢察網、檢察服務熱線和檢察服務中心;公安交管網際網路服務平臺和12123APP用戶達3.4億,提供網上辦牌辦證服務13.1億次……

民之所盼,絲髮必興。政法機關順應時代要求、回應人民期盼、加快改革步伐,必將推動司法權運行機制更加完善,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創造法治中國建設新的輝煌。(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電)

人民法院「一站式」服務,方不方便?好不好用?

2019年起,全國法院力推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讓老百姓打官司、解決糾紛更加便利。多元解紛、繁簡分流、智慧訴訟……一年多來,法院「一站式」服務方不方便?好不好用?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召開的全國高級法院院長座談會,交出了一份司法為民成績單。

破解老百姓訴訟、解紛難題

打官司方不方便、解決矛盾糾紛順不順利,直接影響老百姓對社會公平正義的信心。2019年7月,最高法首次提出「一站式多元解紛、一站式訴訟服務」工作要求,系統規劃人民法院一站式建設總框架、路線圖、時間表和責任鏈。

「一站式」建設,就是要打造分層遞進、繁簡結合、方便快捷的中國特色糾紛解決和訴訟服務新模式。不少困擾老百姓多年的問題,正在逐漸得到解決——

立案太麻煩?在立案登記制改革的基礎上,全國95%的法院實現網上立案,不少法院設立24小時自助服務中心。

調解效率低?去年全國法院約10%的法官與調解員共同化解約40%的一審民商事案件。

異地起訴不便?目前跨域立案服務在全國中級、基層和海事法院實現全覆蓋,截至7月底已提供跨域立案服務5.2萬件。

……

今年6月,安徽滁州的王女士來到當地法院立案,而她要起訴的被告住在江蘇南京。

這種情況,是否要遠赴外地才能立案?讓王女士意外的是,在法院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她通過手機上的「中國移動微法院」跨域立案,將訴訟材料提交至對方居住地法院,十多分鐘便收到了立案回執。

數據顯示,目前全國98%的法院已初步建成立體化、集約化、信息化訴訟服務中心。3331個法院使用人民法院調解平臺,3.3萬個調解組織、11.9萬名調解員入駐參與調解,累計匯聚調解案件743萬件。

最高法明確提出,要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把司法調解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調解等聯動起來。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準的公共服務,打通司法聯繫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能調則調、當判則判

重塑糾紛解決格局,再造訴訟流程,增強訴訟服務中心的實質性解紛功能,是法院「一站式」建設的重點。

8月31日,湖南長沙雨花區法院「一站式」高橋大市場工作站調解現場。

因價值8萬餘元的一整車黃桃在運輸途中被凍爛,水果店老闆和承運人爭得面紅耳赤。在法官的理性分析和人民調解員的耐心勸解下,當事人的責任得到釐清,雙方最終握手言和。

「下沉司法資源,指導全省基層法院在糾紛多發區域設立訴源治理工作站。」湖南高院院長田立文說,「讓矛盾在『站』前止步,在家門口為民解憂。」

通過全面開展繁簡分流和速裁快審工作,各地法院正在實現「能調則調、當判則判,調審結合、快速解紛」,形成少數法官在前端辦理多數簡單案件的格局。

北京法院將調解員編入速裁團隊,今年上半年通過「多元調解+速裁」解決糾紛超過同期民事結案量的65%。

河南全省設立574個速裁快審團隊,開展「門診式」審判,速裁快審案件平均審理時間37.3天,與一審民商事案件平均審理時間相比縮短17.7天。

雲南法院設立第三方工作室676個,今年上半年59.6%的案件在訴訟服務中心通過調解速裁快審方式解決。

不少地方法院訴訟服務中心還搭建了婚姻家庭、道路交通、物業糾紛等類型多樣的調解工作室,引入人民調解員、行業組織人員等參與調解,提供多形式、高效率、低成本的糾紛解決方案,大量糾紛通過調解、和解的方式在訴訟服務中心得到解決。

越來越多的法院前移關口,積極參與基層治理,讓大量糾紛止於未發、化於萌芽。去年,全國45%的中基層法院案件量增幅出現下降,16.6%的中基層法院案件量同比下降。

讓群眾「一次不用跑」

8月18日,吉林集安市清河法庭進行了一場線上調解。

由於身體原因,當事人項先生無法前往調解地點,而法院在線調解平臺解決了他的難題。從「指尖」到「雲端」的調解,讓調解雙方最終達成了一致。

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人民法院正在將線下一站式服務拓展到線上,為當事人提供全時空、跨地域、全流程的網上服務。

讓百姓「足不出戶可立案」「家門口法院能立案」,各地法院開通「鍵對鍵」「屏對屏」「面對面」等多種渠道,2019年網上立案超過590萬件,是2018年的2.5倍。

人民法院在線調解平臺連結人民調解、行業調解、商事調解等解紛資源,加強與移動微法院、律師服務平臺等互聯融通,今年前8個月在線音視頻調解數達14.4萬件。

今年2月3日至7月3日,全國法院網上立案280萬件、網上開庭44萬次、網上調解129萬件,保障了疫情期間「審判執行不停擺、公平正義不止步」。

記者了解到,最高法將繼續推動訴訟服務模式轉型升級,將線下服務項目全部集成到線上,做到群眾線下能解決的訴求線上都能解決。努力實現法院提供訴訟服務全天候「不打烊」,群眾辦理訴訟事務全流程「零跑腿」。

據悉,人民法院將以中國移動微法院為統一對外服務入口,實行一網通辦,避免群眾辦事四處找入口、來回換系統。全面應用律師服務平臺,為律師提供高品質、一站式在線訴訟服務。加快開展為境外當事人提供網上立案等訴訟服務,促進優化營商環境。(新華社北京9月4日電)

「智慧法院」保障疫情期間公平正義「不打烊」

疫情期間要避免人員聚集,司法案件怎麼開庭審理?能否執行到位?……記者從最高人民法院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地法院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審判執行工作,保障疫情期間司法服務「不掉線」、公平正義「不打烊」。

登錄微信小程序、與法官視頻「面對面」交流、在手機上簽字確認筆錄……這是記者近日親歷的北京法院一起民間借貸案件的審理過程。這樣的場景,疫情期間在全國各地並不鮮見。

2月19日,最高法下發通知,要求各級法院在疫情防控期間加強和規範在線訴訟工作。各級法院積極依託中國移動微法院、訴訟服務網、12368訴訟服務熱線等在線訴訟平臺,全面開展網上立案、調解、證據交換、庭審、宣判、送達等在線訴訟活動。

據悉,不少地方法院實行網上立案系統24小時在線,在線立案、繳費等功能讓當事人可以足不出戶一站式完成立案。「移動微法院」平臺將面對面的庭審搬到「線上」,避免當事人出行風險,降低人員聚集交叉感染可能性。

最高法數據顯示,2月3日到3月20日,全國法院累計網上立案近55萬件,網上繳費44萬餘件,網上開庭11萬餘次,進行網上證據交換13萬餘次,電子送達167萬餘次,網上調解20萬餘次。

受疫情影響,案件執行面臨困難,怎麼辦?據悉,各級法院通過加強網絡查控,推進網絡拍賣,加強信用懲戒等措施,確保疫情期間執行力度不打折,努力保障司法案件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

在北京,法院同交管部門合作共建「機動車專線查封系統」,推動機動車查控工作從「面對面」到「網對網」的轉變。2月份已完成全市法院285次車輛查、續、解封操作,並協助外省市法院完成相關操作65次。

在廣州,法院採用網絡直播的方式開展司法評估鑑定拍賣機構的搖珠選定工作。數字法庭內的多個攝像頭確保搖珠過程清晰可見,司法評估鑑定拍賣機構代表、案件當事人、社會公眾兩千多人實時在線觀看、參與。

針對疫情期間異地執行遇到的問題,全國法院還廣泛運用執行指揮平臺事項委託系統,積極開展異地委託執行。最高法數據顯示,截至3月16日,全國法院共進行事項委託13.27萬件,一大批案件得到執行。

在疫情期間運用網際網路技術開展審判執行工作,各地法院依託的是近年來「智慧法院」建設取得的一系列成果。為了讓「在線辦案」成為疫情防控期間的常態化機制,各地法院也在不斷探索適應網際網路時代的司法治理實體規則。2月21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發布了一份《北京網際網路法院電子訴訟庭審規範(試行)》,對線上訴訟的身份認證和帳號使用、證人出庭方式、異步庭審方式、庭審筆錄、庭審公開等作出明確規定。

「這一在線庭審規範,是通過13509次、總時長7792小時的在線庭審積累形成的。」北京網際網路法院院長張雯表示,要把深化網際網路司法實踐得來的經驗,向在疫情中開展在線庭審的其他法院提供參考。(新華社北京3月30日電)

原標題:《新華社記者羅沙:不平凡的一年,更需要公平正義守護丨2020記者看法院》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新華社記者高潔:新時代司法,明是非有力量具溫度丨2020記者看法院
    「記者看法院」專題策劃重磅回歸!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聯合「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近期陸續邀請日常採訪最高法的「跑口記者」講述2020年採訪報導人民法院工作的體會和感受,並與讀者一起重溫他們的代表作品。想認識這些「跑口記者」的廬山真面目嗎?想知道他們眼中的人民法院都是什麼樣子嗎?
  • 人民網記者薄晨棣:記錄人民法院維護公平正義的決心丨2020記者看法院
    他們,可能是跑法院次數最多的人,走遍各地法院、聽過各類案件;他們,和法院幹警一同戰鬥在第一線,將人民法院與人民群眾一線牽;他們,出門能扛「長槍短炮」,不是在採訪,就是在要去採訪的路上;他們,歸來筆走風雲,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記者看法院」專題策劃重磅回歸!
  • 視點|2020記者看法院:用鏡頭記錄不平凡一年中人民法院的不平凡
    「記者看法院」專題策劃重磅回歸!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聯合「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近期陸續邀請日常採訪最高法的「跑口記者」講述2020年採訪報導人民法院工作的體會和感受,並與讀者一起重溫他們的代表作品。想認識這些「跑口記者」的廬山真面目嗎?想知道他們眼中的人民法院都是什麼樣子嗎?
  • 廣西新聞網記者陳思羽:與法院同行,維護公平正義
    >走過2019年,感恩有你我們一直行進在公平正義的路上尚德明理,奉法致公,是我們的燈塔講法治故事,傳正義之聲,是你們的執著,一路同行在法治路上繼續追夢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隆重推出「2019記者看法院」專題策劃,邀請一眾「跑口記者」講述2019年採訪報導廣西法院工作的體會和感受,並與讀者一起重溫他們的代表作品
  • 光明日報記者靳昊:為了歲月靜好,他們奮力前行丨2020記者看法院
    他們,可能是跑法院次數最多的人,走遍各地法院、聽過各類案件;他們,和法院幹警一同戰鬥在第一線,將人民法院與人民群眾一線牽;他們,出門能扛「長槍短炮」,不是在採訪,就是在要去採訪的路上;他們,歸來筆走風雲,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記者看法院」專題策劃重磅回歸!
  • 中新社記者張素:現在就盼著摘口罩採訪丨2020記者看法院
    「記者看法院」專題策劃重磅回歸!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聯合「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近期陸續邀請日常採訪最高法的「跑口記者」講述2020年採訪報導人民法院工作的體會和感受,並與讀者一起重溫他們的代表作品。 想認識這些「跑口記者」的廬山真面目嗎? 想知道他們眼中的人民法院都是什麼樣子嗎?
  • 新京報記者王俊:發現法律之美丨2020記者看法院
    「記者看法院」專題策劃重磅回歸!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聯合「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近期陸續邀請日常採訪最高法的「跑口記者」講述2020年採訪報導人民法院工作的體會和感受,並與讀者一起重溫他們的代表作品。 想認識這些「跑口記者」的廬山真面目嗎? 想知道他們眼中的人民法院都是什麼樣子嗎?
  • 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記者孫航: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 2020記者...
    「記者看法院」專題策劃重磅回歸!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聯合「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近期陸續邀請日常採訪最高法的「跑口記者」講述2020年採訪報導人民法院工作的體會和感受,並與讀者一起重溫他們的代表作品。想認識這些「跑口記者」的廬山真面目嗎?想知道他們眼中的人民法院都是什麼樣子嗎?
  • 瑤海法院 | 【加班進行時】執行利劍出刃 守護公平正義
    瑤海法院 | 【加班進行時】執行利劍出刃 守護公平正義 2020-12-23 15: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民日報:捍衛公平正義 守護美好生活
    報告指出,截至今年4月,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文書9195萬份,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向當事人公開案件2900萬件,公開信息15億項,讓公平正義經得起公開。「我在杭州網際網路法院調研發現,法院通過信息化建設推動司法公開,降低了監督成本。
  • 攝影記者年鑑丨張錦輝: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也經歷著不平凡
    ▲重慶日報攝影記者 張錦輝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也經歷著不平凡。我因公在重慶本地、南京和新加坡三地進行了集中隔離醫學觀察。記者:張錦輝 設計:李欣蓓編輯:柏雲輝審核:牛強 萬難 劉詠【來源:重慶日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做新華社記者是種怎樣的體驗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我們,一次次出發。每天都在新媒體賽道上,壓力很大,緊迫感很強手機一彈窗,心裡就一激靈,跑突發的記者都這樣每天都在催稿與趕稿間奔忙小分隊剛回來,明天得下鄉剛熬了個通宵,很辛苦,但是很充實
  • 見證優秀法官辦案丨瀋陽市瀋北新區法院周立永: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
    見證優秀法官辦案丨瀋陽市瀋北新區法院周立永: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期盼,就是努力的方向 2020-12-31 2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法院動態丨隆昌市法院舉辦「人民法官為人民」主題演講比賽獻禮...
    法院動態丨隆昌市法院舉辦「人民法官為人民」主題演講比賽獻禮建黨99周年 2020-07-03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掃黑除惡】賀麗:用熱愛與執著守護公平正義
    【掃黑除惡】賀麗:用熱愛與執著守護公平正義 2020-12-24 16: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記者vlog:「滯留」義大利這一年
    記者vlog:「滯留」義大利這一年 今年3月,彼時歐洲疫情最嚴重的義大利「壯士斷腕」,成為歐洲第一個實施「封城」的國家。
  • 媒體看法院|講好法院故事 媒體人為法院宣傳「支招」
    媒看 法 院體過去的一年,甘肅全省法院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銳意革新、奮力拼搏,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新進展,得到多家媒體持續關注是公平正義的追夢人,是堅守法治的燃燈者……在媒體眼中,2020年的甘肅法院是什麼樣子的?下一步,甘肅法院要如何進一步做好宣傳工作……讓我們一起看看,在1月15日召開的全省法院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媒體人如何「支招」吧!
  • 一往無前捍衛社會公平正義
    他們是新時期公正司法的踐行者、司法改革的燃燈者、司法為民的奉獻者,他們用忠誠乃至生命詮釋了人民法官的忠誠與擔當,築起了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他們的離去重於泰山,對法院工作,對法治事業,都是巨大損失。
  • 內蒙古:「零距離」守護公平正義 - 人民法院報
    2016年5月,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為全區各級法院配備了84輛巡迴審判車,所有車輛具有在車內開庭、庭審現場錄製、製作法律文書、遠程籤章等辦公設施,每一輛審判車就是一輛功能齊全、技術先進的移動巡迴審判法庭。巡迴審判車盤旋在山腰、穿梭在草地、跨越過泥沼,寫下了一個個關於公平正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