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啦啦小魔仙》凌美琪扮演者孫僑潞疑因心梗去世#
#98 年出生的拼多多女員工下班回家路上猝死#
#球星迭戈·馬拉度納突發心梗去世#
發生這一系列事件後,關於年輕人罹患心梗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連帶著一個名詞「耳褶心徵」成為了關注的焦點。
藝人群體中,常因「能吃」「發胖」被調侃的主持人錢楓,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男主角金秀賢,當紅偶像明星王俊凱等人,都被網友發現耳垂疑似出現褶皺。為此,有不少粉絲「隔空喊話」,希望偶像珍惜健康,保重身體。
耳垂上有摺痕,這個一眼就能看出來的特徵,真的能幫我們判斷心臟病風險嗎?
「耳垂上的摺痕,或許和冠心病有關」的相關研究,最早在上世紀的七十年代初《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出現,由美國科學家Sonders T. Frank發表的。
他在調查中發現,20個耳垂摺痕的人當中,有19個人存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危險因素。
他認為:耳垂摺痕有可能是冠心病患者的一個特徵。
1974年,更大範圍的研究開始了。在針對紐約的53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調查中發現,47%存在單側或雙側的耳垂摺痕,這一結果高於對照組的30%。也就是說,在急性心梗猝死患者中有更多的耳垂摺痕。
看起來,耳垂摺痕與冠心病之間確實存在很大的關聯,但在實際的臨床判定中,爭議一直存在。
可以把耳垂摺痕作為預測冠心病的標誌嗎?
迄今為止,人們只是發現了耳垂摺痕和冠心病之間可能存在的相關性,而且多數研究是在西方進行,也沒有發現兩者之間的明確機制。因此,耳垂摺痕和冠心病之間,並不能直接劃上等號。
有個心血管內科醫生表示,通過多年的臨床觀察發現:
病情嚴重的冠心病患者,耳垂上卻沒有摺痕;
反而,有耳垂摺痕的人,檢查之後卻並沒有冠心病。
這說明耳垂摺痕和冠心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更不能作為檢查冠心病的標準。
也有不少專家表示,耳垂褶皺雖不是金標準,但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尤其是40歲以上並有一個或多個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人,應該做進一步檢查,根據檢查結果來判斷。
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三高、吸菸、肥胖、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等
另外,耳垂摺痕跟長期保持同一種睡姿的習慣有關,長期的側身睡,壓迫耳朵,最終可能會形成摺痕。
我們發現自己有耳垂摺痕不用過於緊張,沒發現有耳垂摺痕,也不意味著就身體健康,萬事大吉了。
擔心自己是不是有心臟病風險,有比耳垂摺痕更靠譜、更明確的危險因素可以參考。
只看耳垂摺痕不太靠譜,不過心血管疾病的常見原理,科學家們已經研究得比較清楚了。
根據《中國心血管病一級預防指南》,除了年齡(男性 ≥ 45 歲,女性 ≥ 55 歲)、性別、遺傳等不可控制因素外,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還有:
糖尿病
高血壓
血脂異常
慢性腎臟病
肥胖(BMI ≥ 28 kg/m²)
吸菸
事實上,與其依靠耳垂摺痕來判斷冠心病,不如關注發病症狀。心肌梗死在發展階段,身體會出現一系列症狀:
胸痛
胸骨後以及心前區的位置會出現持續性的胸痛並且伴隨大量出汗,這是心肌梗死的典型表現。
胸悶
在勞累和情緒激動的時候,胸部會感到沉悶,並且咽喉部位會有緊繃感,症狀還會向左肩以及下頜部位放射性發展。
心絞痛
這是陣發性的發作,期間很難受,但是過後身體恢復正常,這種情況一定要警惕。
非典型症狀
除了以上相對典型的症狀外,有些患者還會出現腹部不適、下頜痛、牙痛、肩痛、乏力等不典型的症狀,往往會被誤認為是其他疾病,但也可能是心臟病造成的。
冠心病的發病表現千差萬別,所以有症狀苗頭出現的時候不能輕視,應該及時就醫檢查,才能確定病情並實施治療。
以下檢查能更準確地判斷是否有心血管病:
心電圖檢查:用於發現有無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現象,是診斷冠心病的常用方法。
放射性核素(ECT)檢查:主要了解梗塞範圍。
超聲心動圖:檢查心室壁的動作、有無室壁瘤、心臟瓣膜活動情況和左心功能。
心肌酶學檢查:檢查心肌損傷程度和恢復過程。
冠狀動脈造影:這是當下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可以確定病變範圍和發展程度
心血池顯像:主要用來觀察心室壁收縮和舒張的動態影像。
超聲和血管內超聲:心臟超聲可以對心臟形態、室壁運動以及左心室功能進行檢查。
部分資料來源:39健康網、丁香醫生
經御錦健康綜合整理編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點點點,贊和在看都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