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亞晨
網絡購物節是反應社會消費力的鏡子,不斷攀高的交易額,既反映出消費市場企穩回升的態勢,又丈量了網際網路帶來的新要素分配機制紅利的現實意義。從最開始的電商網上集中促銷,到如今的線上線下聯動的全球購物潮,逐年迭代升級的購物節,儼然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不斷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雙11」已過,「雙12」來了。昨天(12月11日)晚上,「雙12蘇州購物節」正式啟幕。此次購物節線上涵蓋多個電商品牌,線下圈起多個重點商圈,突出「數字經濟賦能產業製造」「流量平臺激活實體商圈」「網上直播引領消費新時尚」的特色,120餘場具有標誌性的消費重點活動,實現「萬企萬品、全城動員,日日有活動、周周有亮點」。
文化搭臺,經濟唱戲,買買買詮釋真「香」
網絡購物節不僅是一種市場促銷手段,還是在「過節—歡慶—消費」的傳統節日消費心理和網絡流行文化的融合驅動下,進行的一種「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消費方式。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轉型期,網絡購物節通過製造消費需求,刺激消費欲望來擴大社會內需,又通過購物狂歡的形式滿足人們的這些需求和欲望,實現了生產和消費環節的循環和平衡,成為釋放居民消費潛力的一個新亮點,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同時,形形色色的網絡購物節在市場的淬鍊中不斷成長,在這期間,交易量每年大幅攀升,對製造、支付、安全、數據等體系都逐年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在機遇與挑戰之下,電商產業拉動產業鏈參與變革與升級,帶動了整個行業及相關行業的飛躍式的發展。
受疫情影響,今年的供應鏈運行及生產製造在前期幾乎停擺,而「618」、「雙十一」等電商平臺的購物節集中釋放了大量訂單,拉動生產製造、拉動物流、拉動更多的行業的發展,對整個國民經濟循環產生了很好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因此,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電商網購、在線服務等新業態在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要繼續出臺支持政策,全面推進「網際網路+」,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
科技賦能,政府「造節」,購物節未來可期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數字經濟」成為熱詞,多次被提起。根據相關數據,截至2019年底,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用戶規模達13.19億人,佔全球網民總規模的32.17%;網絡支付交易額達249.88萬億元,行動支付普及率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因此,在不斷升級的各類購物節中,數字經濟的優勢正在不斷被釋放和加強,而數字經濟的發展提速也為購物節帶來了更多的機遇與可能。
在此次「雙12蘇州購物節」期間,蘇州市面向符合條件的市民發放了2000萬元數字人民幣消費紅包,每個紅包金額200元,紅包數量達10萬個,獲得數字人民幣消費紅包的中籤人員可以在有效期內至指定商戶進行消費。作為數字人民幣的四大試點城市之一,蘇州此次開展本次數字人民幣消費紅包活動,雖然只是數字人民幣研發過程中的一次常規性測試,並不意味著數字人民幣正式落地,但憑藉「雙12」這一自帶巨大流量的節日,數字人民幣走進公眾視野,成為全民「爭搶」對象,為未來數字人民幣的真正推出奠定了基礎,而作為數字金融的關鍵基礎設施,數字人民幣的落地也將有利於進一步夯實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為多個行業或領域帶來發展機遇。
同時,政府牽頭「造節」、企業讓利,讓此次「雙12蘇州購物節」從以往電商主導的線上購物節,變成了線上線下共同狂歡的購物盛典,打造的是數字經濟與傳統商圈、流量紅利與特色產業深度融合的「蘇州專場」,更是為實體經濟找到了「破圈」的新玩法,成為了實實在在全民共享的「狂嗨日」。相信在政府、企業、商家和消費者的攜手下,「雙12蘇州購物節」 會更讓人流連忘返、滿載而歸。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於網絡,並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