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源遠流長的傳統武術歷史中,每一個武術拳種流派都有其獨樹一幟的特點,以及一些特殊的練功方法。譬如,早在2000多年以前少林寺裡的僧人們就已經開始將「木人樁」這類工具用於日常演武訓練之中。
據說,福建南少林寺裡就有一整個走廊擺滿了木人樁(約有108個)。而且,每一個木人樁都是一種不同的進攻姿勢。對此詠春拳專家成威廉也曾說過:「這些少林寺的僧人們時常會用這些木人樁來練習他們的攻防技術。」
同樣作為在廣東興起的詠春拳功夫,其中除了「小念頭」、「尋橋」、「標指」、「八斬刀」和「六點半棍」等絕技以外,該拳種日常練功時所用的「木人樁」亦是廣為人知一大特色。
而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的這位姚才先生,他便是姚氏詠春拳一脈中的武術名家。至於姚才先生的實戰功夫到底如何,或者說他的實戰能力究竟有多強呢?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仔細的剖析一下。
首先,從姚才的學武履歷來看。
姚才先生於1890年(也就是光緒十六年)在廣東的寶安縣(也就是深圳市的前身)出生,其父姚九枝在黃傘巷(也就是現在的福賢路)以經營一家藥店為業。姚才從小就對傳統武術十分熱愛,並在早年間就正式拜入了阮濟雲先生(詠春拳一代宗師,廣東武術界同行皆稱其為「豆皮濟」)門下開始學習詠春拳功夫。
就這樣姚才在跟隨阮濟雲先生苦學了10餘年之後,其詠春拳功夫已經達到了大成之境。再後來當阮濟雲先生去安南(也就是現在的越南)傳揚詠春拳功夫之前,姚才又在師父的推薦下來到吳仲素先生(詠春拳第6代傳人,也是葉問的同門師兄)的武館繼續深造。
當時阮奇山先生和葉問先生也時常會去吳先生的武館中請教,他們3人互相切磋交流亦是常事。因此,姚才、阮奇山和葉問在廣東武術界中久而久之也就有了「佛山詠春三雄」這樣一個美譽。
其次,從姚才的實戰案例來看。
姚才先生在廣東武術界除了有「神手姚才」的稱號以外,當時還有很多人也稱其為「大力姚」。其原因實際上也非常簡單,那便是由於姚才先生的腕力確實是要遠勝於常人。據說,他將單臂伸直以後,竟然將1籮穀子用繩子吊在手腕上十分輕易的舉起。
由此可見,從姚才先生單臂能輕鬆提起1籮穀子的本事來看,其「大力姚」的稱號確實是絕非浪得虛名。
關於姚才先生在詠春拳功夫方面的傳承,除他的兒子姚祺得其真傳之外,姚氏詠春拳一脈中還有高滿、姚錫、霍超、林瑞文、林瑞波和吳日明等,他們亦是姚才先生的得意門徒。
當然,姚氏詠春拳一脈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後輩那絕對非舒建臣莫屬了。舒建臣在詠春界曾享有「詠春快手王」和「深圳詠春拳之王」等美譽,同時姚才先生的詠春拳功夫也是在他的改良完善之後才廣泛傳播於世界各地。#葉問#
(想了解更多的歷史趣味話題,歡迎關注「南山論史」自媒體平臺,筆者耕耘創作不易,搬運勢必追查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