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15 年的 I/O 大會上,Google 首次公布了自家的 VR 拍攝及後期處理平臺:Jump。Google 想要通過建立自有平臺拍出令人滿意的 VR 視頻,探索在「源頭」解決 VR 內容匱乏問題的路徑。
Jump 平臺第一個正式落地的產品是「GoPro Odyssey」 ,它利用 16 部 GoPro HERO4 運動相機組成了一套全景拍攝方案,目前已經和派拉蒙影業、《紐約時報》等組織機構進行了合作。首款產品選擇跟運動相機領域的領頭羊 GoPro 合作,對於 Google 來說是合情合理的。
GoPro Odyssey 平臺
但是一年後,Jump 平臺又增加了一個來自中國的面孔——在今年的 I/O 大會上,Google 宣布將與小蟻科技合作研發新一代 VR 拍攝平臺,並命名為 YI Jump。
I/O 2016 現場照片
小蟻在便攜相機領域已經有一定的技術積累。自 2014 年 9 月成立以來,小蟻先後發布了智能攝像機、運動相機和行車記錄儀等產品,能夠 360 度旋轉的小蟻雲臺攝像機也於近日開賣了。值得一提的是,在前不久的「米粉節」上,小蟻攝像機夜視版成為了小米生態鏈產品裡最暢銷的單品。
小蟻產品線,圖片來源:小蟻官網
但作為一家成立不到兩年的創業公司,小蟻能夠力壓同領域的老牌公司獲得 Google VR 項目的青睞還是令人有些意外的。
醞釀了半年多的「跨洋合作」對於大眾來說,Google 和小蟻合作的消息幾乎是「橫空出世」的。因為此前並沒有任何相關信息露出,出於保密需要甚至一些小蟻的員工也是在 I/O 前幾天才知道的。
其實在 I/O 大會上(5 月 19 日)正式宣布合作之前,Google 和小蟻的相關團隊已經在一起工作了超過半年時間。在這期間運動相機的團隊的壓力還是挺大的,一方面繼續進行 4K 運動相機上市前的優化,同時還要經常飛到大洋彼岸「升級打怪」,跟 Google 的工程師進行 YI Jump 平臺的研發。
小蟻上海辦公室的產品展示區
「這次合作其實是一次工程師間的對話。」根據小蟻的員工介紹,小蟻和 Google 在 Jump 平臺上的溝通一直是基於技術層面的,直到最後籌備發布會時才有雙方的商務人員進行對接。
根據小蟻科技聯合創始人&CEO 達聲蔚透露,和 Google 合作的促成有一定的偶然性。在去年 9 月在小蟻運動相機 4K 版的樣機剛剛出來的時候,機緣巧合「逮」到了一個向 Google 展示新品的機會。
達聲蔚
初次接觸,Google 的工程師對小蟻運動相機 4K 版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而一番體驗後甚至給出了「game changer 」這樣高的評價。Google 有意將小蟻的運動相機引入下一代 Jump 平臺,小蟻想要藉助 Google 的影響力拓展國際市場,兩方一拍即合便很快敲定了合作。
雙方在 YI Jump 的具體分工是:小蟻負責硬體和部分嵌入式軟體部分, Google 則負責後臺拼貼的算法,即將各個設備的拍攝內容合成為一段完整的 VR 視頻。
根據極客公園得到的消息,YI Jump 將在第三季度面市,這段時間還在進行最後的優化和測試。而 YI Jump 使用的小蟻相機跟已經面市的有所區別,具體來說光學組件是一樣的,但是硬體外觀略有改動。
測試中的小蟻運動相機
另外,為了拍攝出效果更好的 VR 視頻,YI Jump 所使用的相機數量可能要超過 GoPro Odyssey 平臺的 16 個,但售價會比後者要低一些(GoPro Odyssey 售價為 1.5 萬美元)。
雖然對於普通消費者它的售價依然高昂,但相比 GoPro Odyssey 已經進一步降低了 VR 視頻的拍攝成本。YI Jump 主要的客戶是影視製作室(Studio),也包括一些 YouTube 上的視頻「大 V」。
根據 VR 從業者的反饋,很多拍攝團隊已經有了自己成體系的拍攝方案,其中就有使用小蟻相機的,這次合作對於 VR 拍攝平臺的普及和標準化都有積極的意義。
一年前,小蟻發布了第一代運動相機,它最高支持 1080p/60fps 的視頻拍攝,售價只有 399 元 。極客公園當時也在第一時間做了評測,但是我們體驗後認為除了比 GoPro 更加「兇殘」價格之外,一代產品並沒有帶來太多革新的地方。
今年 5 月 12 日,小蟻運動相機 4K 版以 1199 元的價格登陸的京東眾籌平臺,足足翻了三倍的價格讓很多人「大跌眼鏡」。其實這一代小蟻運動相機從處理器(安霸 A9SE)、圖像傳感器(索尼 IMX377)到 Wi-Fi 模組(博通 BCM43340)都用上了現階段拔尖的元件,把拍攝參數提升到了 4K/30fps,還加入了電子防抖等功能,已經變成了一款定位更加高端產品。
小蟻運動相機 4K 版並沒有沿用上代的彩色設計
從產品本身來看,小蟻運動相機 4K 版可以滿足 Jump 平臺對於拍攝設備性能的要求,具有較高的「可塑性」——尤其是在 GoPro 遲遲沒有帶來新品的情況下;而 4K 版也並不是單純的堆砌參數,觸控螢幕+定製 UI 讓它的交互性獲得了極大的提升——原來分散在菜單各處的開關等現在可以像使用手機一樣直接在「下拉菜單」裡找到,非常方便。
小蟻運動相機 4K 版的「模式切換」界面
Jump 平臺對於單個拍攝設備的可靠性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例如戶外拍攝時,十幾個運動相機同時工作,任何一個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到整個系統的運行。操作上的便捷降低了小蟻的使用和維護成本,這也是提升可靠性的另一個緯度。
而從公司角度來看,達聲蔚認為小蟻與同一領域的其他老牌公司相比,優勢是更加新銳、國際化。「在前期溝通階段,小蟻展現出了對於極致產品的追求,以及共同探索新技術的熱情,這或許才是吸引 Google 敲定合作的真正原因。」
從左至右分別為:小米國際副總裁 HugoBarra、Google VR 負責人 Clay Bavor、達聲蔚。圖片來源:HugoBarra 微博。
當然,運動相機並不是 VR 視頻的全部,往下有眾多單鏡頭、雙鏡頭的一體機,往上還有用單反組成的高端方案。但在 Google 和小蟻的「雙向選擇」中,小蟻得以延伸了自己產品的使用場景,降低了 VR 視頻拍攝的門檻。
在 YI Jump 平臺公布後,很多國內的 VR 平臺找上門來希望跟小蟻合作,但在產品正式面市前只能先建立了一個聯繫。小蟻也在考慮是否要推出更為廉價的 VR 拍攝方案,即用更少的運動相機進行拍攝。
小米平臺之外,還能怎麼「玩」?達聲蔚認為,這次小蟻跟 Google 合作帶來了兩個方面的積極意義: 首先能夠跟跟世界最頂尖的公司合作,調動了小蟻相關團隊的積極性,也積累了不少專業經驗;而通過在 VR 領域和 Google 產生的「強關聯」,顯然對於小蟻「出海」品牌形象的構建也會有所幫助。
根據介紹,目前小蟻團隊規模為 370 人左右,在北京、上海、深圳和以色列(實驗室)均有分部。事實上,第一代小蟻運動相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國外用戶,而小蟻最近也開始了籌建西雅圖分部,用於服務於海外用戶,並進行商務拓展、電商渠道的搭建等工作。
小蟻上海辦公室一角
在小蟻成立初期,依靠小米平臺和較低的價格快速地搶佔了市場,積累了一定量級的用戶,進而在整個產業鏈的議價能力也逐漸提高。而在眾多小米生態鏈公司中,小蟻通過建立自有的營銷和宣傳渠道(例如京東眾籌、天貓等),與 Google 這樣頂尖公司進行合作,可以算得上「異軍突起」。
但如果你關注過最近的兩款新品:小蟻攝像機 2 和運動相機 4K 版,會發現它們的價格相比上代產品至少翻了兩倍以上——小蟻正在通過推出更高端的產品進行「品牌升級」,這個其實也是很多其他小米生態鏈公司正在做的事情。
京東眾籌網頁截圖
「以前我們一直在看著行業的『老大哥』怎麼做,然後去追趕他。逐漸明白了消費者和市場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之後,應該走出自己的路了。」達聲蔚說。
隨著「米粉」的成長,他們的消費能力和需求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小蟻合時宜地選擇在這個時機向更高的價格觸探,這在邏輯上是行得通的。「399 元小蟻運動相機這條產品線依然會保留,而 4K 版本將吸引那些追求極致的用戶。」
小蟻的第一代運動相機其實是和小米共同研發的。小米在產品的 ID、軟體交互,尤其是產業鏈的梳理上提供了重要的幫助,因此這款這款產品也打上明顯的「小米烙印」。對於未來,究竟應該呆在性價比的舒適區,還是走出去探尋更多的可能性?小蟻顯然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這對於其他小米生態鏈公司的發展也是有參考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