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許多小生意人來說,今年是不同尋常的一年,年初疫情突襲不僅打亂了許多人的計劃,也讓生意變得舉步維艱,但經過這次疫情的「洗禮」,還有許多小生意人堅持下來,並不斷尋求突破,向著更遠的目標前進。在省會經營著一家鮮花工作室的郝麗燕就是其中一位。疫情期間,她開展了線上銷售,疫情後期,她不斷完善自我能力……國慶節臨近,除了想滿足孩子這一年想出去玩一次的心願外,她還盼望著能接到更多節日訂單。
疫情期間花店歇業 她變身「送花使者」
今年37歲的郝麗燕在2019年底開了一家鮮花工作室,開業之初,她組織了幾次沙龍活動,還成立了一個小小的會員群,年前一天一百多單的銷售也讓她「躊躇滿志」,抱著滿滿的信心準備在過年鮮花銷售旺季時「大幹一場」,然而,疫情的突襲,給她「澆了一頭冷水」。
「大年初一開始,許多店面陸續關門,人們減少外出,鮮花的需求更是直接降為零。」郝麗燕說,開始她顧不上考慮鮮花經營,因為在關乎人命的疫情面前,鮮花銷售的些許損失簡直不值一提。
隨著「宅」家生活一天天過去,郝麗燕不免擔憂、焦灼起來。「眼瞅著一年當中鮮花銷售最旺的情人節馬上就要來了,如果一直不能經營,那我在年前備下的各種高檔禮盒就要作廢了。」過了正月十五,一直「宅」在家裡的郝麗燕開始琢磨怎麼辦。
在她過去的想法裡,人們買花還是要到實體店來挑選,因為這樣搭配更好、參與感更強,所以她一直沒有開通網上訂花業務。而現實的情況,讓她決定換一種方式試一試。
於是,經過與老顧客的溝通後,她迅速建立了三四個小區鮮花團購群,客戶群的成員也從幾個到幾十個、上百個,那段日子,她每天按需訂花、送花……小小的電動車變身成「花車」,她則變成了「送花使者」。
工作室重新開業 她不斷學習充實自己
「送花使者」的日子一直持續到疫情後期,那時,每天線上的接單量都在五六十單,但她更期盼著她的工作室能早日重新開張。「總想著等重新開業之後,邀請會員過來品品茶、插插花,感謝他們幫我渡過難關。」
5月底,隨著疫情不斷好轉,街邊店鋪重新開張的越來越多,老人也從邢臺老家過來幫忙,疫情期間一人帶孩子的郝麗燕覺得壓力減輕了不少,她開始籌劃重新開業。
5月底的一天,郝麗燕推開塵封了四個多月的工作室大門,望著熟悉的工作檯上那一層薄薄的灰塵,感慨萬千,「終於可以重新開業了。」郝麗燕說,那是一種經歷艱辛之後獲得的滿足。
一番打掃、整理後,工作室又煥然一新。擺上新買的鮮花,坐在窗邊,郝麗燕喝著剛剛泡好的茶,盤算著下一步的計劃:鮮花工作室重新開業了,剛剛起步的線上銷售不能荒廢,還要做得更好;線下經營也要逐步進入正軌,花束、花藝都要充實起來,這需要再僱一個人手……
與會員朋友小聚之後,郝麗燕開始躊躇滿志地進行自己的計劃。然而,現實又一次打擊了她。疫情後期的鮮花市場並沒有想像中「井噴」,反而因越來越多鮮花店重開的競爭壓力,以及天氣變暖花期變短的客觀因素等等,銷量並沒有上漲太多,80%的鮮花銷量仍以線上為主。
雖然沒有想像中的順利,但郝麗燕很知足,「已經比疫情期間好太多了。」她舉例說,家裡有老人幫忙,店裡多了一個幫手,零售業務也增多了……靜下心來,她在想怎麼發展更好。
「我想我的初衷不能變,就是讓鮮花裝扮人們的生活,讓人體會到鮮花的美,這需要更精湛的技藝和審美。」想到這,郝麗燕有了方向,她報了花藝學習班,跟著師傅學打花束、搭配、包裝、營銷……每天過得忙碌而充實。
國慶假期,滿足孩子遊玩心願 也盼望能接到更多訂單
前幾天,郝麗燕作為義工參加了第五屆北京國際花植節。這趟出行不僅開闊了郝麗燕的眼界,更讓她受益匪淺。
「從鮮花到一個花藝作品,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我跟著師傅布展的那個作品足足用了三天時間。」她深深感受到,花藝是需要沉下心來做的事業,對於未來發展她也有了更堅定的信念,「如果說,在疫情期間送花,帶給大家的溫暖和希望,讓我覺得有了不一樣的意義,那麼,現在我的目標就是,讓鮮花成為人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國慶節將至,一直忙碌在學習路上的郝麗燕早有想法,「從年初到現在,因為疫情,孩子還沒有出去旅遊過,早就說了很多次想去海邊。」她說,她和老公已經商量過,這個假期雖然不會像往年一樣長途遊,但一定要帶孩子去海邊看看。
滿足孩子心願的同時,郝麗燕也對這個假期的鮮花銷售充滿期待,「國慶節假期,會有不少因為疫情延後的婚禮舉行,我想國慶假期的銷售也是一個小高潮。」她告訴記者,這幾天她已經接了一兩單婚禮花束訂單,也盼望著能接到更多的節日訂單,「我想用新學的花藝心得打造更多時尚的婚車、漂亮的捧花。」
【來源:燕趙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