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文字所展現出來的愛情,不管是青梅竹馬的單純,還是青春年代的熾熱;不管是相守相扶的默契,還是分離永別的思念,都令人動容:
「和你認識已經有五年了呢,現在我認真地跟著媽媽學習做菜,等我們長大以後就結婚吧,說定了哦。」(8歲/女性)
「在電話裡吵架了,即使如此還是想見你;正因為如此才想見你。」(19歲/女性)
「電車裡,看著你率先站起來讓座的身影,便萌生了和你構築溫暖家庭的想法。接下來的人生,請和我一起走下去吧。」(21歲/男性)
「雖說相會便是分別的開始,但來世還是請做我的妻子吧。我會一直掛著門牌的。」(52歲/男性)
「別笑話我『明明已經一把年紀了.』,我開始上英語會話培訓班,是因為想帶你去看看外面的世界。」(64歲/男性)
「妻啊!雖然』愛你『這種話說不出口,但不準你比我先離開這個世界。」(79歲/男性)
「62年來生活在一起,如今卻天人永隔。望著星星道了聲晚安,會有回音麼?你可是耳背的啊!」(84歲/女性)
愛情是陽光,始終照耀著歲月。
而那些敘述親情的文字,同樣在從容平淡中深藏暖意,在不動聲色間體現關懷,令人泫然:
「我的目標是能把媽媽背起來,因為想讓媽媽高興,希望媽媽能對我說謝謝。」(9歲/男性)
「媽媽您哭過嗎?現在您有什麼不開心的事就請哭出來吧,因為我已經變得能夠安慰媽媽了。」(21歲/女性)
「現在好像終於能開始理解您了,因為我也進入了社會,既堅強又軟弱地度過每一天。」(25歲/男性)
「寫信給爸爸,卻不知寫什麼才好,最後寫了'家裡的貓,還好麼?'」(25歲/女性)
「終於理解了父母的愛時,卻已經無能為力,只能沒出息的在病房裡撫摸著您的背脊。」(41歲/男性)
「穿上了母親那件櫻花圖案的和服,袖子稍稍有一點短。可是卻好似被母親抱在懷裡般,不覺間湧出了淚水。」(62歲/女性)
「女兒,回鄉下重新開始吧,就當是離婚凱旋。你說不好意思回老家……但我和你媽媽是不會介意的。」(66歲/男性)
親情是月光,永遠溫柔了時光。
「偶爾也會收到您用詞生硬的簡訊,我一直保存著的,您知道嗎?」(26歲/女性)「夏威夷的海邊,或羅馬遺蹟這樣的地方,無論和誰去都會很開心的吧。但車站前的商店街,也能讓我幸福的一定只有你。」(34歲/女性)「你問我過的幸福嗎?我微笑著回答'那當然',卻不由自主地把滿是皸裂的手悄悄藏了起來。」(41歲/女性)「天氣預報說你的城市會下雪。月夜的彼方,我與你相隔甚遠,嘆息一下子化作了一片小小的雲。」(43歲/男性)「六年級時的雪球大戰,我輕輕向你扔出了雪球。不知不覺間已經相敬如賓40年了。如今我病了你也不曾離棄,謝謝!還有,對不起。」(52歲/男性)「昨夜,信步走到母校的老街,與你相遇時的郵筒依然立在那裡。不由輕撫著郵筒,在心上為你祈禱。」(69歲/男性)
「當我在抱怨『京都和神戶的遠距離戀愛』時,奶奶微笑著說『這樣的事,我從20年前就開始了』。天國的爺爺,您聽到了麼?」(24歲/女性)所有的美好與缺憾,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明白了,便從容而坦然。香港作家李碧華曾經在一篇散文裡介紹過日本的一本小書《給母親的短柬》,該書收錄了51則普通人寫給母親的短語,形式大概也與」三行情書「相似,李碧華在文中寫道:「柬雖短,用字純樸,但發自真心。你會給母親寫個短柬嗎?一切要及時啊!」在手機微信當道的時代,大家都已經很少提筆寫字了,何況書信。「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的情懷,似乎都留在了在古詩詞裡。也因此,當有機會讀到這些簡短文字樸素言語時,心裡是滿滿的感動。在歲月的長河裡,在尋常的日子裡,依然靜靜流淌著愛的痕跡。
那些少年時的怦然心動、青年時的勇敢熱烈、老年時的含蓄深沉……那些對戀人的濃烈愛意、對親人的溫情守護、對朋友的信任支持……那些曾擁有過的甜蜜和快樂、經歷過的傷痛和遺憾、體驗過的思念和牽掛……種種細膩的情感在閱讀間從字句中輕輕瀰漫開來,感動了讀者,也觸動著讀者。不管是否曾寫過類似的短語,每個人多少都曾有過類似的情感或時刻吧。「所謂愛是怎麼一回事呢?你問過我。愛啊,就是給喜歡的花兒不斷澆水。」(35歲/男性)愛意蘊藏在瑣碎的生活細節中,蘊含在尋常的溝通交流裡。本文配圖選自韓國插畫家梁世恩作品《觸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