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歷史上最大的謊言,唐高宗李治時期疆域面積最大的真相

2020-12-27 騰訊網

不少人認為唐高宗李治是一個低調且有實力的帝王,尤其是傳說中李治時期唐王朝疆域面積最大,著名搜尋引擎某度甚至堂而皇之的宣稱這個疆域面積持續了三十二年之久,「東起朝鮮半島,西擴鹹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中部」。

讓我們從朝鮮半島出發逆時針旋轉,分析一下唐王朝疆域在唐高宗李治時期的變化。

(唐高宗李治)

【朝鮮半島得而復失,唐王朝二十年成就毀於一旦】

滅百濟、高句麗確實是李治在位期間的成就,唐王朝疆域擴張到了遼東以及朝鮮半島南部,由於這是一場從李世民後期就開始並持續了二十多年的戰爭,就像現代印度對巴基斯坦,如果沒有外界力量幹預,小國肯定早晚會崩潰,對於大唐王朝來說,勝利是必然的。

滅百濟是在唐高宗顯慶五年,也就是公元660年,唐王朝在百濟故地設置了熊津都督府;之後總章元年公元668年,高句麗被滅,唐王朝在高句麗故地設置了安東都護府,治所高句麗都城平壤;同時,新羅也是唐王朝的羈縻地區,新羅國被設置為雞林州,新羅王被加封為大唐樂浪郡王、雞林州都督。理論上講,這時整個朝鮮半島都在大唐疆域範圍之內。

不過好景不長,很快新羅叛唐,向西向北侵蝕熊津都督府和安東都護府,雖然唐王朝名將劉仁軌被任命為雞林道行軍大總管出徵新羅並取得連續勝利,但一方面新羅王入朝請降,一方面西域吐蕃入侵,加上這段時間是武則天和李治爭奪權力最激烈的一段時間,武則天需要傾向自己的劉仁軌回京與支持李治的宰相郝處俊打擂臺,唐王朝於是放棄了對新羅唾手可得的滅國勝利,之後又逐步放棄了朝鮮半島大部分地區。

劉仁軌退兵是在上元二年公元675年,隨後的676年儀鳳元年熊津都督府北遷到了朝鮮半島北部歸屬於安東都護府,同年安東都護府也北遷離開朝鮮半島到了遼東,相當於唐王朝全面放棄了朝鮮半島,新羅填補了唐軍後退留下的空間。

據此得出,唐王朝對朝鮮半島南部的統治從660年到676年,維持了17年;對朝鮮半島北部地區的統治從668年到676年,不到10年。相當於李治時期確實佔領了朝鮮半島大部分地區,但隨後就丟掉了,「東起朝鮮半島」還是改為「東起遼東」更為恰當。

至於全面佔領朝鮮半島的新羅算不算大唐疆域,按藩屬不算羈縻算的原則,朝鮮半島不在大唐疆域範圍之內。

(盛唐前期遼東及朝鮮半島)

【坐視突厥復國,貝加爾湖不復大唐所有】

大唐北方的蒙古高原原本活躍著突厥人,但在李世民初期疾風暴雨一般的打擊下,東突厥汗國亡國,唐王朝扶持了薛延陀汗國管理這片區域。隨後薛延陀叛唐,李世民再次於貞觀二十年(646年)輕鬆消滅了薛延陀汗國,並在漠南漠北設立了燕然都護府管轄,按照剛才說的藩屬國不算疆域而羈縻地區算的原則,到這時大唐疆域才是「北包貝加爾湖」。

李治到武則天期間,燕然都護府改名為瀚海都護府、安北都護府,並逐步南遷,從漠北一直向南遷徙到了現代的甘肅境內,武則天后期開始才逐步北返。都護府治所位置代表著唐王朝軍事影響的範圍,當治所退回大唐境內的時候,對漠南漠北草原異族的影響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於是,雖然李治在世期間,蒙古高原仍然一直在大唐羈縻範圍內,可以算是大唐疆域,但突厥人復國的努力也此起彼伏一直不斷,李治死前數年的調露二年(680年),大將裴行儉完成了唐王朝對草原異族的最後一次犁庭掃穴,消滅了大批東突厥殘部,維持了唐王朝在這一地區的統治,勉強可以算是李治在位期間保住了蒙古高原這片廣闊的疆域。

之所以說是勉強,是因為東突厥復國勢力在李治死前一年的公元682年建立了後突厥汗國,理論上講這時就已經地圖變色,李治僅僅差一年就可以把丟失蒙古高原這片區域的鍋甩給武則天。

也就是說,李世民留給李治的蒙古高原大片疆域,在李治手中從649年繼位維持到了682年後突厥復國,剛好是32年,也許某度上的32年就是這麼來的。

【失去吐谷渾,西域遲早不守】

繼續把視野轉向西北,青海吐谷渾。

吐谷渾基本上就是現代的青海、甘肅地區,是唐王朝通往西域的必經之地,同時也是唐王朝西北隴右道與吐蕃之間的緩衝地區。吐谷渾是李世民期間由戰神李靖佔領的,之後吐谷渾成為大唐藩屬國。之所以沒有把吐谷渾設置為羈縻地區,估計是考慮到吐谷渾內部各勢力情況複雜,且和西域各國聯繫密切,也因此,理論上講吐谷渾這個藩屬國可以不算是大唐疆域。

不過,在初唐時期唐王朝消滅的各個勢力當中,吐谷渾可以算是最重要的一個,其戰略意義比東突厥、高句麗要重得多,就像網上一個搞笑視頻,「出來混最重要的是什麼?不是義氣,是要出來!」同樣,經營西域最重要的是什麼?是要能到達西域。而吐谷渾如果不在控制範圍之內,沿狹長的河西走廊前往西域可能會處處遇敵,這條西域大動脈隨時可能被切斷。

所以,雖然李世民期間沒有把吐谷渾設置為羈縻地區,但吐谷渾得到的待遇是所有周邊勢力中最好的,不但嫁過去公主,還有唐軍協助有中原血統的吐谷渾王繼位。如果這樣持續下去,估計幾十年下來,吐谷渾整塊區域就會徹底被大唐掌控,那時就不僅僅是藩屬或者羈縻地區了,在這裡設立州郡,駐紮軍隊、委派官員、遷徙中原百姓都是必然。

如此重要的一塊區域,就被李治丟掉了。

唐高宗顯慶五年公元660年,吐蕃開始大舉攻打吐谷渾,當時唐王朝正在朝鮮半島用兵,大將蘇定方對百濟國的戰事即將取得勝利,李治應該就是因此沒有對吐谷渾進行援助。不過百濟的仗打完了,李治仍然坐視吐谷渾被吐蕃攻擊,這種扶持起來的傀儡政權戰鬥力不可能有多強,能起到一個緩衝和消耗敵人的作用就足夠了。

於是,在李治坐視下,三年之後的龍朔三年公元663年,吐蕃滅吐谷渾,有二分之一中原血統的吐谷渾可汗和母親大唐公主帶著大批子民逃入大唐境內。

直到鹹亨元年公元670年,李治才結束了朝鮮半島戰事把注意力轉向了西北,從安東都護府調大將薛仁貴掛帥出徵,目的是要送吐谷渾「還故地」。此戰就是著名的大非川之戰,薛仁貴幾乎全軍覆滅,吐谷渾人只好繼續在大唐境內牧馬放羊。

儀鳳三年公元678年,李治再次發兵青海,十八萬大軍在宰相李敬玄率領下浩浩蕩蕩進入青海,結果又是大敗而歸,吐谷渾徹底沒了復國的可能性。

李治時期丟失青海吐谷渾故地的後果十分嚴重,唐王朝必須在河西走廊部署重兵,嚴重影響了在西域的前進步伐。包括到盛唐李隆基時期,唐王朝空有強大的實力,仍然沒能收復吐谷渾青海故地,而沒了青海作為戰略緩衝,西域的失去不過是早晚的事情,安史之亂後吐蕃人證明了這一點。

【中亞十六州都督府,李治好大喜功犯下的最愚蠢錯誤】

當然,吐谷渾是藩屬國,不算大唐疆域,丟了就丟了吧。大帝李治最風光的一刻是在中亞建立了十六州都督府,包括波斯、吐火羅等大國都在羈縻範圍之內,這可是實實在在的疆域啊。

不過,以我看來,這是李治犯下的最愚蠢的錯誤,完全是好大喜功的頭腦發熱。

李世民時期,西突厥汗國處在分裂內亂狀態,唐王朝因此逐步開始踏足西域,並於貞觀十四年(640年)設立了安西都護府。當然,除了絲綢之路周邊一小塊範圍之外,其他西域廣闊土地仍然被各個小國以及草原部落控制,這些勢力在大唐和西突厥之間搖擺不定,但隨著西突厥的沒落,這些勢力也大多內附大唐。

有著河西走廊和青海吐谷渾在背後支持,李世民期間唐王朝在西域的影響力擴展的很快,包括西突厥各個貴族之間內鬥的失敗者也大多內附大唐,逐漸到貞觀後期整個西域都成了大唐安西都護府控制範圍。

至於說這些區域算是藩屬還是羈縻,我個人認為介於兩者之間,可以算是大唐疆域。西域的情況就是如此混亂,既有駐軍移民的州郡如安西四鎮,也有協助作戰上繳象徵性賦稅的羈縻州,邊遠地區往往是定期不定期朝貢的藩屬勢力。

李治登上皇位不久,就爆發了西突厥阿史那賀魯復國反叛。賀魯是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內附的西突厥貴族,李世民為賀魯設置了隸屬於安西都護府的瑤池都督府,標準的羈縻州,賀魯為都督,專門負責討伐西突厥其他不服的勢力。討伐賀魯之戰持續了十年之久,直到顯慶三年公元658年蘇定方遠徵中亞活捉阿史那賀魯,西域重新歸於安定。

此戰大唐威名影響到了中亞,中亞各國正在面臨大食阿拉伯帝國的強大軍事威脅,自然要在身後尋找一個靠山,於是以波斯、吐火羅等大國為首的中亞烏滸水域各國集體請求為唐臣。

李治於是在龍朔元年公元661年派人前往吐火羅首府,在中亞設立了包括波斯在內的十六羈縻州府,統稱吐火羅道,隸屬於安西都護府。

但李治似乎忘記了還有一個明顯的敵人,就是正在和大唐爭奪吐谷渾的吐蕃。龍朔元年,也就是李治設立中亞十六州都督府的同年,吐蕃攻佔了十六州之一的護密,這裡是安西四鎮通往十六州都督府的必經之路,這裡失守,西域通往中亞的交通斷絕,唐王朝不可能派遣一兵一卒、運送一粒糧食支援中亞各國。隨後第二年龍朔二年公元662年,吐蕃開始進攻安西四鎮,並挑動西域各勢力反唐,更是讓大唐無暇關注中亞事務。加上第三年龍朔三年吐蕃全面佔領吐谷渾,河西走廊受到嚴重威脅。

當然,這時的中亞十六州都督府,現在只剩下十五州了,仍然還可以算是大唐疆域,即使這裡可能只有少數幾個之前派過來無法回去的大唐聯絡員,算是一塊飛地。就如安史之亂後雖然吐蕃切斷了河西走廊,但西域安西、北庭都護府仍然還有大唐軍民活動,仍然是大唐領土。

龍朔元年還發生了一件大事,阿拉伯帝國黑衣變白衣,這也是大食前幾年沒有在中亞用兵的根本原因。現在內亂結束,白衣大食開始了在中亞的擴張,沒有了背後大唐的支援,中亞各國雖然有兵力百萬,但仍然無法抵擋鋒利的阿拉伯彎刀。龍朔三年663年,大食擊敗了波斯等最西方的勢力,威脅到了大唐中亞十六州最核心地區吐火羅。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根據阿拉伯史料記載,阿拉伯呼羅珊總督渡過烏滸水攻打吐火羅,並取得大勝,原來逃到吐火羅的波斯薩珊王朝後裔不遠萬裡逃入大唐。

史書上並沒有吐火羅國正式放棄大唐向大食稱臣的詳細記載,不過當時唐王朝受吐蕃阻隔根本無法與中亞取得聯繫,我個人認為,這次戰敗之後,就是吐火羅等中亞十六州各國全部脫離大唐的時間。

也就是說,龍朔元年661年李治設置中亞十六州都督府,把大唐版圖擴張到了鹹海,但只存續了6年,到乾封二年667年就徹底失去,而且吐蕃還在西域奪走了大量大唐領土,安西四鎮不得不多次撤銷建制並回撤重建。

因此,大帝李治「西擴鹹海」一句也應當改為「苦守西域」。

(所謂的疆域最大一刻)

【按時間順序總結】

以上是根據地理位置進行的梳理,按時間順序是這樣的:

李治在位34年,第一個十年間是在西域平叛,解決了阿史那賀魯西突厥復國事件,同時在朝鮮半島延續李世民時期的消耗戰略持續給高句麗放血,這段時間雖然兩頭忙活,但基本上沒有大毛病;

隨後,唐王朝就一直在丟失領土,包括:第二個十年間,先是滅了百濟,之後滅了高句麗,全面佔領朝鮮半島。但同時在西北丟了吐谷渾,並在中亞設立了十六州都督府維持6年後丟掉,西域地盤大幅度縮水;第三個十年間,丟了朝鮮半島;李治臨死前一年,丟了蒙古高原。

也就是說,李治在位期間佔領的朝鮮半島和中亞地區即佔即丟,沒能為大唐開拓一寸土地;同時,李世民留下來的蒙古高原和吐谷渾也被李治丟掉,損失了數百萬平方公裡的土地。

所以,每次看到那幅大唐疆域面積最大地圖我就心裡有愧,尤其是那兩根深入中亞的尖角,短短六年就被人剁掉,這就是低調且有實力的大帝唐高宗李治。

(武周時期疆域)

《資治通鑑》對李治的評價與我心意相合,「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這句話翻譯過來意思就是說,李治繼位的第一個年號永徽期間,由於聽從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的建議,一切按貞觀朝的規矩辦事,所以這段時間百姓安樂。

我個人認為,「永徽之政」四個字貌似褒揚,實際上是很刻薄的批評,有些人沒意識到這一點,甚至發揚光大為「永徽之治」,貞觀之治、永徽之治,立刻就把李治的地位拔高到了李世民的高度。不過,永徽年號只有六年,李治在位34年年號先後換了十四次,後面司馬光卻隻字不提。打個比方來說,評價一個快六十歲的人,只有一句話,這人剛參加工作那幾年不錯。

各位讀者覺得這個評價是批評還是表揚?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本圖文獨家授權QQ音樂平臺音頻發布,轉載請聯繫有關平臺。

相關焦點

  • 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相輔相成的懦弱天皇,開拓了唐朝的最大疆域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凌空子) 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相輔相成的懦弱天皇,開拓了唐朝的最大疆域 我叫李治,出生於628年7月21日。父親是皇帝李世民,母親是長孫皇后。我是父皇的嫡三子,上面有大哥李承乾和二哥李泰。
  • 盤點歷史上十個盛極一時的帝國,面積最大的佔了地球四分之一
    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大大小小諸多國家,其中不乏一些盛極一時的帝國,雖然這些帝國無一例外的都淹沒在了歷史長河之中,但曾經的某一時期,他們卻無疑是這個星球上最為強大的存在。接下來,我們便來簡單盤點一下,歷史上曾經盛極一時的十大帝國。
  • 唐高宗李治,一個「騙」了我們一千多年的偉大帝王
    唐高宗李治,一個騙了我們一千多年的偉大帝王唐高宗李治,一般一提到他應該是這樣:唐太宗那個不成器的兒子,或者是那個讓老婆篡奪了自家天下的窩囊男人
  • ...4號殿極有可能就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駐蹕並使用的寢殿...
    九成宮遺址遠眺「隋仁壽宮·唐九成宮的4號殿,在隋代為濱水岸上殿堂,到了唐代的中後期或有意、或因頻仍的水害變為一處南面臨水的高臺式寢殿!根據4號殿的現狀和殿面的開間布局、建築規格,再結合歷史文獻,我們推測,這個4號殿極有可能是唐高宗和武則天駐蹕並喜歡使用的寢殿——鹹亨殿!」
  • 唐高宗李治和上官儀合謀廢武未遂後,武則天為何不殺掉李治奪權?
    實際上,武則天在李治執政時期,權力還沒有大到能殺帝自立的地步,李治也沒有電視劇中描述的那般軟弱,沒有李治的扶持和後來遺詔上的授權,武則天在未來也達不到那個地步。《武媚娘傳奇》武則天和李治劇照武則天畢竟是女人,在男人當道的政治氛圍中,本來上位就有諸多阻力,要想完成登頂(唐高宗時期的武則天恐怕也沒有那個想法),需要花費的時間成本只會比男人更多
  • 「長安49日」 唐高宗為玄奘所建的「大雁塔」還是原來的模樣嗎?
    二零二零年八月記了解「大雁塔」以及中華佛塔發展中的歷史雲煙在中華大地近4100年的文明發展進程中,佛教的傳入被視為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自東漢時期,京師洛陽城興建了中華歷史上第一個由官方所建的佛教寺院起,佛教從此正式走入了華夏歷史的血液之中。
  • 高宗李治一直被低估,看看他在位時的作為,武則天也不敢造次
    而在歷史上很多人都對李治是沒有什麼太高的評價的,主要原因就是很多人都認為是李治對武則天的放縱,才導致了後來武則天登上了地位,成為中國唯一的女皇帝。 而在唐朝時期,本來皇權和相權就是兩相制衡的,初登大寶的李治沒有了實權,也是非常的鬱悶。
  •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島,面積是臺灣島的兩倍,常住人口卻不到50萬
    眾所周知中國一共有5000多年的歷史,因為各朝各代的情況不一樣, 因此領土面積也是有差別的。有些朝代兵強馬壯,疆域肯定就會遼闊一些。而有些朝代各方面實力沒有那麼強,因此領土面積自然就不特別大。而我們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座島嶼。
  • 韓國夫人武順為何要和唐高宗李治私通?武則天怎樣處置親姐姐的?
    武順、賀蘭氏二女頗有姿色,加之又經常出入皇宮,李治經常能在武則天的寢宮看到她們,久而久之也就看上了她們。試問,天下有幾個女子不想做皇帝的女人呢?又有幾人敢拒絕皇帝的求歡呢?就這樣,「韓國出入禁中,一女國姝,帝皆寵之」,母子二人同時成為了李治的寵妾。
  • 仇鹿鳴︱唐高宗李治和他的四個保母:最微妙的主僕關係
    唐高宗李治無論在史籍中還是在後世各種戲說正說的影視作品中都被演繹成一位庸弱的君主,這一特質在武后殘酷凌厲手段的映襯下顯得尤為明顯。《舊唐書·高宗紀》一上來就講他為人「寬仁孝友」,這對需要主威獨運的君主而言恐怕並不能算是讚詞。唐太宗早年曾考問他《孝經》中何言為要,李治答道:「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 陝西出土一墓碑,重現1320年前武則天叛逆行徑,歷史真相被揭開
    陝西省出土的墓牌,解開了1件歷史時間疑團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首位女皇帝,她的愛情也始終被大家所讚嘆不已,依據《資治通鑑》中的記述,武則天為了更好地可以挽救自個的位置,甘願親自謀害親生兒子李弘。據史書記述,李弘這個人思緒單純性,沒有心計,他的唐高宗李治唐高宗李治十分喜歡他,顯而易見,這威協到武則天的執政影響力。在篡權奪勢的道上,武則天不能允許有所有人變成她的攔路虎,就連大兒子也是如此,殊不知古時候重男輕女的社會發展中,女士變成當政者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這也加重了兩人中間的分歧。
  • 歷史上哪個朝代疆域最大對我國貢獻較大的帝王都有哪些?
    導讀:如果說我國歷史上哪個朝代疆域最大,那毫無疑問是元朝。華夏文明從黃河流域起源,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奠定了祖國的龐大版圖不是哪一位皇帝可以自己做到的。雖然說幾乎歷朝歷代的帝王都有開疆拓土的雄心壯志,但是畢竟在這四位帝王執政時期完成了突破。
  • 強盛時期的武周,為何疆域反而還縮小了?
    武周時期的唐朝,其國際影響力達到了歷代之巔,但如果看武周之前的疆域和武周時期的疆域,你就會發現,武周時期大唐的領土反而縮小了不少,這是為何?唐朝初期,在平定了四夷的兇威下,大唐的版圖空前遼闊,到了唐高宗時期,大唐的疆域已經達到了巔峰,東臨於海,西臨蔥嶺,南達南海,北至漠北。
  • 唐高宗:武則天丈夫,在位時唐朝版圖最大,卻被認為是廢物
    首先他不是無能,他在位的時候版圖是很大的,那時候唐的版圖是多達1200萬平方公裡的。所以綜合這些來看的話其實他也算得上是一位很好的皇帝了。 到了這裡肯定就會有人說啊,為啥他這麼好這麼厲害最後卻把位置給了武則天。其實去仔細看看歷史啥的你就知道了,武則天一開始插手政治是因為唐高宗患病,畢竟唐高宗病情加重,已經不太能處理政務了,才讓權力被人盯上。武把手伸向政權的時候,一開始也是不敢太過於明目張胆的。
  • 《美人天下》改編歷史惹爭議 李治殺死親生孩子
    《唐宮·美人天下》大膽改編歷史再惹爭議;李治扮演者鄭國霖稱:沒有定論的歷史謎案,為什麼不允許合理想像?在宮廷劇扎堆、武則天雲集的螢屏,正在江蘇衛視熱播的《唐宮·美人天下》因「離譜改編」脫穎而出。唐高宗李治一反歷史上「窩囊廢」形象,搖身變為玩弄後宮佳麗於股掌中的「腹黑男」———在這部打出「古裝版《越獄》」噱頭的電視劇中,從皇后到宮女決定集體「越獄」,原來就是為了脫離李治這個「典獄長」的魔爪。前晚播出的劇集中,該劇更是顛覆性地為「武則天殺女」翻案,將殺害小公主的真兇扣在了李治身上!
  • 李弘,李治最看重的太子,阻止武則天的最後一枚棋子
    她憑藉自己的智慧和善良,很完美的,當好了唐太宗背後的女人,避免自己的家族,後戚當政,勸李世民,寬容對待大臣,在唐太宗心目中,在朝廷之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尊重,直到貞觀十年,因為生病,去世。長孫的成功,告訴後來的皇后們,除了漂亮和女工,書還是要好好看,該知道的政治歷史,還是要略懂一二。
  • 《武則天》,唐高宗李治離世前未除武則天因為愛還是輕視女性實力
    也會有一些疑問,電視劇中,陳寶國扮演的唐高宗李治,懦弱又花心,生性懶散又善良。他怎麼會喜歡能決斷又有些腹黑的武則天呢?如果說他愛武則天,那麼他為何會去招惹武則天的姐姐和女兒,他也曾想要廢后,奪去武則天的地位。最後的遺囑也沒有把輔政大權給武則天,而是交給了裴大人。
  • 從夏朝到清朝,4000多年的艱苦卓絕,從歷史地圖看中國疆域擴張
    要注意的是楚國是和周朝是對立的國家,楚國國君稱「王」,和西周國王並立,周朝也只是在名義上冊封楚王為「楚子」而已,因此楚國不算西周的疆域。在整個西周歷史上和楚國的戰爭幾乎也是沒有斷絕過。
  • 章懷太子李賢,李治為李家江山的最後一次努力
    文/歷史崔上一集歷史崔講了,在唐高宗李治時期,誕生的一位天才少年,叫王勃,因為祖輩都是讀書人,特別是爺爺,還是遠近聞名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