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現實版T-bag機械手?相關研究登上Science子刊封面

2021-03-02 機器之心

現實版 T-bag 機械手來了。義大利技術研究院創造類似人手的手部假肢,相關研究登上了最新一期 Science Robotics 封面。

還記得美劇《越獄》裡的著名角色 T-bag 嗎?在第二季裡他被人砍了手,從此實力大減。在回歸的第五季,有人為了讓他能夠更好地執行任務,幫他裝了一個全功能的機械手。

我們已經見證過越來越多科幻電影裡的內容成真,而這一次我們只等了三年。在昨天剛剛刊發的 Science 子刊《Science Robotics》上,具有和人手同等能力的機械手登上了封面。

該研究創造出來的機械手「Hannes」與人手極為相似,能夠執行許多日常動作,比如擦桌子:

它還具備很強的適應性,可以抓握住遞給它的任何物體,甚至刁鑽的角度也難不倒它。比如把易拉罐的底部遞到這隻「手」上,它依然可以輕鬆握住瓶底,並在對方試圖拿走時鬆開手:

能夠實現類似人手的功能並非易事,現在我們就來了解它的原理和構造。用具有同等能力和效果的人工裝置替代人手是一項長期挑戰。即使是具備多自由度的最先進手部假肢,也無法達到人手的複雜性、靈活性和適應性。因此,假肢被用戶放棄的比率很高。最近,義大利技術研究院創造了一種叫做「Hannes」的手部假肢,它融合了關鍵的仿生特性,因而與人類的手極為相似。通過整體設計方法以及研究人員、患者、整形外科醫師和工業設計師的共同開發工作,「Hannes」可同時實現精準擬人、仿生性能以及類似人的抓握行為,性能超過日常生活活動(ADL)所需。為了評估 Hannes 的有效性和可用性,研究人員在截肢患者身上進行了試驗。在為期大約 2 周的試驗前後分別進行了測試和問卷調查,結果表明截肢患者可以自主使用 Hannes 在家中進行日常生活操作。研究者還通過實驗驗證了 Hannes 的高性能和類似人類的抓取行為。儘管 Hannes 的速度仍然低於人手,但實驗表明,與現有的研究或商用設備相比,Hannes 的性能有所提升。Hannes 主要由三個相互作用的物理部件組成:肌電多關節假肢手,由差動欠驅動裝置實現;被動屈伸(F/E)腕關節模塊;肌電接口 / 控制器,包括兩個表面肌電圖 (sEMG) 傳感器、電池組和控制電路。如圖 1A 所示:

圖 1:Hannes 系統概覽。A,Hannes 架構;B,未被手套覆蓋的 Hannes 外觀;C-G,Hannes 執行日常生活動作。

這三個組件旨在實現擬人化、仿生性能和類人抓取,而這三個特性在以往的研究中被證明是決定假肢整體效果的關鍵。這些特性已通過整體仿生設計方法得到實現,參見下圖 2:

圖 3A 顯示了 Hannes 的高度擬人化:中指中近端直徑的最大差異為 4.8%,與參考手模型極為相似。關於運動學,圖 3B 表明除遠端指間(DIP)關節外的所有手指自由度均已實現,為了實現在功能和複雜性之間的權衡,DIP 關節被省略並設置為固定角度。拇指的運動學情況有所不同,指間關節(IP)和掌指關節(MCP)被鎖定。

為了進行全面的比較,圖 3C 展示了 Hannes 自由度與人手和 Michelangelo 假肢相比的角度偏移(Michelangelo 假肢與其他現有假肢相比擬人化程度更高,被用作黃金標準)。除了鎖定 DIP 關節外,Hannes 的關節活動度(ROM)大體上接近人手,並且比 Michelangelo 假肢的 ROM 更具仿生性。Hannes 另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手近端的被動屈伸腕關節。該模塊基於相互作用力自然地進行腕部屈伸,並且能夠實現抓握的魯棒性和對任務的適應性。

關於控制和接口,出於可靠性、魯棒性和實用性的考慮,研究者決定採用直接 EMG 控制,將上述屬性的實現留給高級硬體設計來解決。兩個 sEMG 傳感器用於檢測截肢患者的殘肢肌肉活動情況,即前臂屈肌和伸肌的肌肉收縮,它們分別用於關閉和打開設備並對設備進行控制。這兩個 sEMG 傳感器被放置在插槽內,並通過嵌入在「EMG 處理板」(EMG processing board)中的調節控制模塊與 Hannes 手連接,它可以返回控制信號,並將其發送至「電機控制板」(motor control board)模塊。

Hannes 系統由一個電池組進行供電,續航時間為 1 天。在不使用系統時,使用磁性插頭可以為電池充電。該系統使用的控制器中存在一種比例關係,即它向 Hannes 手發送速度參考值,速度參考值會隨著肌肉的活力成比例增加。該系統能夠針對每個使用者調整控制參數,以精細控制每個患者所用設備的動作和力量。實驗評估的結果表明:Hannes 能夠滿足前面提到的要求。擬人程度主要和設計相關,於是該研究通過實驗評估了另外兩個特性:仿生性能和類人抓握行為。

上圖顯示,掌指關節(MCP)的速度峰值可達 4 rad/s (229°/s),而近端指間關節(PIP)的速度峰值約為該值的一半。Hannes 能夠在不到 1 秒的時間內實現完全閉合。為了確定 Hannes 與人手協同運動行為的相似程度,該研究進行了運動學分析。圖 5 (C) 和 (D) 分別展示了在握住圖 5 (A) 和圖 5 (B) 中的物體時,Hannes 和人手關節角度的 Pearson 相關性。

此外,該研究還在截肢患者身上進行了臨床試驗,並在試驗前後分別做了測試和問卷調查。下圖總結了測試和問卷調查分數的變化情況。

參考連結:https://robotics.sciencemag.org/content/5/46/eabb0467

如何根據任務需求搭配恰當類型的資料庫?

在AWS推出的白皮書《進入專用資料庫時代》中,介紹了8種資料庫類型:關係、鍵值、文檔、內存中、關係圖、時間序列、分類帳、領域寬列,並逐一分析了每種類型的優勢、挑戰與主要使用案例。

點擊閱讀原文或識別二維碼,申請免費獲取白皮書。

© THE END 

轉載請聯繫本公眾號獲得授權

投稿或尋求報導:content@jiqizhixin.com

相關焦點

  • 這是現實版T-bag機械手?相關研究登Science子刊封面
    機器之心報導作者:魔王、小舟、陳萍現實版 T-bag 機械手來了。義大利技術研究院創造類似人手的手部假肢,相關研究登上了最新一期 Science Robotics 封面。還記得美劇《越獄》裡的著名角色 T-bag 嗎?在第二季裡他被人砍了手,從此實力大減。在回歸的第五季,有人為了讓他能夠更好地執行任務,幫他裝了一個全功能的機械手。
  • 新冠研究中國登上Science封面首次揭示新冠病毒人體蛋白受體結構
    【新智元導讀】日前,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的研究登上了最新一期Science封面,該研究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了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屬全球首次。該成果最終將對研發精準的新冠肺炎診斷、治療手段起到關鍵作用。「新智元急聘主筆、高級主任編輯,添加HR微信(Dr-wly)或掃描文末二維碼了解詳情。」
  • 愛了愛了,「二哈」登上Science封面!
    哈士奇,是西伯利亞雪橇犬的別稱,在我們現代人的印象裡,是一種酷愛拆家、蠢萌傻楞的狗狗,因此也常常被人戲稱為「二哈近日,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健康與醫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Scienc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Arctic-adapted dogs emerged at the Pleistocene-Holocene transition的研究論文,該論文還被選為當期封面論文
  • 張藝興登上《ELLEMEN》封面,五大男刊封面滿貫!
    張藝興最近登上了《ELLEMEN睿士》雜誌的2月刊封面。這一次也是張藝興首次解封《ELLEMEN》的封面,新的一年又有嶄新的開始。這組封面大片裡,張藝興身穿自己代言的 CALVIN KLEIN 服飾出鏡。藍色牛仔套裝,加上CK的T恤,清爽又活力四射。作為代言人相當稱職。小綿羊還在大片裡大送福利,露腹肌出鏡,充滿健康的性感。粉絲們也是大喊:太帥了!我可以!
  • 瑞奇·馬丁及尼克·喬納斯登上義大利版《時裝男士》封面
    最近,拉丁天王Ricky Martin(瑞奇·馬丁)登上義大利版《時裝男士 (L'Officiel Hommes)》2020年四月刊的最新封面,不過因為疫情原因,這一刊將不會有實體銷售。在這本雜誌中,瑞奇·馬丁展現了自己健壯的身材和體魄,還有那稜角分明的臉蛋和濃密的絡腮鬍,一代男神始終是一代男神,寶刀未老啊!本期的義大利版的《時裝男士 》2020年四月刊將為多版本封面,另外一版封面人物則是來自於喬納斯兄弟 (Jonas Brothers)中的小弟Nick Jonas(尼克·喬納斯)。
  • 甜茶登封義大利版VOGUE雜誌男刊封面,時尚資源好好哦!
    這曾是時尚圈對男裝雜誌的評價,可見《L'Uomo Vogue》的地位是有多高級!沒錯,作為「時尚聖經」義大利版《VOGUE》雜誌的男刊,《L'Uomo Vogue》可謂出身名門,這本擁有51年歷史的雜誌可以算是歷史最悠久的男裝雜誌。
  • 張靚穎登上越南版《時尚芭莎》封面,成為首位華語女歌手
    最近,張靚穎登上越南版《時尚芭莎》封面,成為首位華語專業女歌手。此舉迅速在時尚圈成為新熱點,因為這是張靚穎第一次登上海外的五大刊。這次張靚穎的封面還是非常特別的,她穿著黃色的外套搭配黃色的禮服長裙,主題是「聖誕節即將來臨」,而越南版《時尚芭莎》對她的介紹則是海豚公主。
  • Billie Eilish登上《VOGUE》雜誌美國版三月開季刊封面!
    最近,鬼馬音樂天才少女Billie Eilish登上《VOGUE》雜誌美國版三月開季刊封面,極具代表性的「碧梨綠」非常有時尚感。多位攝影師為她拍攝了不止一張雜誌封面,雜誌中的採訪她更是回答了關於獨特個性,音樂創作,心理狀態,格萊美等一系列歌迷感興趣的問題。年紀輕輕登上單人封面,還獲得了三版本封面待遇,絕對是給足了面子,別人的18歲是如此閃耀發光。
  • 重出江湖的美劇反派一哥:T-bag
    一生都在越獄的Michael Scofield要回來了,這一次,他不僅僅要越獄,更要越一個國家。《越獄》第五季將於4月4日播出,自去年5月得知這個勁爆的消息之後,已經情緒激昂的期待了10個月,如今終於快播出了,早已激動到按捺不住。相當佩服美劇的劇本,死的可以復活,活得好好的可以安排下一秒死去。
  • 騰訊AI Lab聯合研究登上Nature子刊 獨創方法提升蛋白質結構預測精度
    通過騰訊自研的提升蛋白質結構預測精度的新方法,聯合研究團隊首次解析了II型5a還原酶(SRD5A2)的三維結構,揭示了治療脫髮和前列腺增生的藥物分子「非那雄胺」對於該酶的抑制機制,這將有助於深化研究相關疾病的病理學機制及藥物優化。
  • 美版《VOGUE》雜誌開年刊,首位日本明星登上封面!
    今天,網球運動員 大阪直美(大阪なおみ / Naomi Osaka)登上了美國版《VOGUE》雜誌2021年的一月開年刊封面,成為了美國版《VOGUE》雜誌歷史上第一位登上封面的日本明星。大阪直美今年非常有熱度,這是因為她在BLACK LIVES MATTER 期間選擇退賽抗議種族歧視,一瞬間把她的名字推上了風口浪尖。而且別人去賽場打球,她去紐約時裝周。
  • 鍾南山團隊與騰訊研發的新冠重症AI預測成果登上《自然》子刊
    來源標題:鍾南山團隊與騰訊研發的新冠重症AI預測成果登上《自然》子刊 鍾南山團隊與騰訊AI Lab日前披露了利用AI預測COVID-19患者病情發展至危重概率的研究成果,可分別預測5天、10天和30天內病情危重的概率,有助於為病人進行早期分診
  • 蔡徐坤解鎖五大男刊準滿貫 登芭莎男士封面時尚表現力一絕
    繼拿下GQ開年刊,T開年刊,《Wonderland》中文版創刊號雙封后,蔡徐坤又登芭莎男士五月刊封面,封面中的蔡徐坤坐在空曠的房間中沉著審視自我,放大自己,打破常規,玩出新境界。這是2020年繼GQ開年之後拿到的第二本主流男刊,解鎖五大男刊準滿貫!時尚坤登封不斷,解鎖新刊速度一路開掛,時尚表現力更是一絕。
  • 50歲李嘉欣久違營業,為雜誌拍電子刊封面,被指「咖位」下滑
    因為九月時裝周的原因,在時尚界素有「金九銀十」之稱,能夠在這兩個月登上雜誌封面的明星,皆為公認的超級巨星。因此有不少網友指出,從李嘉欣為雜誌拍攝封面照這一點來看,雖然她多年未有新作品,但在時尚媒體眼中仍舊具備號召力。
  • 王一博超酷的雜誌封面合集!成為五大刊開季封面唯一男藝人
    風淡雲輕,細水長流遇見小九九點擊關注,帶你追劇聽歌追綜藝近日,王一博首登《時尚COSMO》開季封面引發了熱議。2月10日,《時尚COSMO》官宣王一博登錄三月刊正面封面,要知道,開季封面是特別重要的,王一博登上開季封面也證明了時尚界對王一博的認可。在目前官宣的五大刊開季封面的人選中,《VOGUE》是劉雯,《時尚芭莎》是劉詩詩,《嘉人》是章子怡,《ELLE》是楊冪,《時尚COSMO》是王一博,所以王一博也是五大刊開季封面的唯一男星。
  • 繼趙薇、張栢芝後,鄭爽登上越南版時尚雜誌,可這造型有點尬
    昨天,鄭爽的《時尚芭莎》7月封面出街,粉絲的轉發語都是這樣的:「恭喜鄭爽解鎖首本主流刊」「恭喜鄭爽成為90後第一位登上越南芭莎封面的女明星,時尚方面成功解鎖第一本五大。」 還好熱搜停了,不然「鄭爽 封面」一定會衝上三甲。
  • Kate Moss登上英國版VOGUE封面
    今日,英國超模Kate Moss登上英國版VOGUE 雜誌2021年1月開年封面,她永恆的時尚風格開啟了英國版VOGUE雜誌新一年,同時Kate Moss也給雜誌帶來了一個華麗頹廢的基調。
  • 2016 VOGUE 中國版和臺灣地區版 封面集合
    這篇主要給中國版和臺灣地區版本Vogue做個總結部分圖片來自超級大神@任堇棋一月臺灣版其實是一個很捨得花錢的版本總讓人去各種地方拍攝外景無奈因為是地區版本加上銷量和口碑都不好也就請不到什麼大攝影師拍攝每次效果都很一般張鈞蜜這次去了極地拍攝
  • Science|楊涵婷等人發現線粒體翻譯相關質量控制新體系
    在這項研究中,作者通過結構生物學的方法,發現了一種新的線粒體核糖體相關質量控制(Mitoribosome-associated quality control, mtRQC)途徑可以拯救停滯的核糖體,並確定了與它們的底物(線粒體核糖體的大亞基mtLSU)相關的拯救因子(Rescue
  • 張秀蘭團隊在Nature子刊率先發表青光眼人工智慧論著
    近日,Nature子刊NPJ Digital Medicine在線刊登了中山眼科中心張秀蘭教授與3個國際、12個國內單位共40個研究者共同合作完成的基於視野算法的青光眼人工智慧篩查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