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談談對於《最強大腦》的看法,不管裡面的節目或者選手有多麼吸引人的目光,但是它終究只是一個綜藝節目而已,真正腦力型的人才誰會上這節目,恐怕都是在中科院、智庫之內的高等機構裡面工作,而不是在節目上順應主辦方的意思,達到舞臺效果,比拼所謂的腦力。
其實,《最強大腦》這個節目,一部分人來這裡是為了鍍金,鍍金的深刻人物便是第一期的何猷君(賭王何鴻燊的兒子),頂著麻省理工學院最年輕的金融碩士帽子,然後出場帶著賭王出場的音樂,這似乎就給何猷君的舞臺鍍金乃至升級的名人效應做好了背書。
當然,也有一部分確實優秀的才子打算來衝擊腦王(什麼高智商俱樂部成員確實讓我大開眼界啊)。然後,剩下的那一部分人就只是來節目現場到此一遊了。
那麼,我們看到的那些專家評審和觀眾存在的意義,便是將一個簡單易懂的規則擴寫成一大段只有他們能看懂的句子,並且側面表現題目難度多高和選手實力多強,讓普通人連連發出驚嘆,進而來吸引觀看流量,最終達到節目最大化盈利的目的。
我們先來說說《最強大腦》這些選手吧。其實,大部分用記憶術的選手, 都是依靠長時間記憶 , 乃至提前接觸比賽項目內容,。餘當然不是個例, 大夥都是提前一個月或者幾個月記。
不過,餘用這招拿來PK, 和記憶法無利益相關的且不屑使用的水哥作為明星選手被懟, 水哥心裡也不服, 現場粉絲也不服, 事件通過一陣的微博發酵才出現在檯面上,讓眾人所知。
同時,曾經在節目組上演神跡的各種選手都是採取了提前記憶這招, 諸位選手和教授在電視機前強調他們使用的是視覺和空間能力,而不談自己使用的早先設計好的記憶編碼能力。
對於大多數想要在舞臺前露臉和技能的選手來講,他們並不會不在乎科學, 只在乎節目包裝後的自己,能否有個人業績的提升。比如說,微博粉絲漲了多少,然後順著自己的名氣開一場高價記憶培訓或者其他技能課程,任性割一波韭菜。
這似乎讓我想起在讀書時代,學校組織了一場大型催淚演講,讓學生和家長痛哭流涕,最終演講完後步入正題,便開始賣書了。
然後,我們再來談談節目組。這些節目組工作人員乃至背後的老闆,他們都明白這裡面有多少貓膩, 他們不在乎,拍最強大腦或者非誠勿擾或者其他綜藝節目對他們都一樣,有收視率就行, 他們的付出回報能取得收益就夠了。
只要有了收視率有了贊助,不在乎什麼崇高的科學, 在節目組眼裡,坐在那裡的教授包括記憶型選手都是節目包裝效果,最終的目的就是盈利最大化,讓節目的名氣更大。
同時,那些記憶型選手為了利益,當然心甘情願表演。在節目熱度較好時,節目組又可以利用影響力來駕馭選手,轉而用完美的外表人設道具作為包裝項目的內核。說實話,這種做法也是非常違背觀眾們對於科學的尊敬感,似乎把觀眾直接當成了蒙面的賺錢利器。
還有一點值得說,最強大腦邀請的時候就是只看學校,國外名校海歸優先,什麼英國帝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滑鐵盧大學等、次之則是國內幾所頂尖大學,什麼清北復旦之類。
然後,節目組就通過一些糊弄觀眾的小遊戲(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何猷君那一期的數字華容道),讓觀眾感覺不愧是名校學生,真的是高智商啊。那麼,他們真的是高智商嗎?那不過是節目組在給節目做熱身運動,後面的套路就慢慢升級了,可以作弊的套路也就升級了。
其實,我覺得大部分觀眾都是學歷並不是特別優秀,高學歷的誰有那閒工夫去看最強大腦呀。這種節目的播出無非就是讓一群觀眾就產生一種油然而生的摩拜。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這個節目導向還是挺好,可以讓很多人更加的嚮往名校,渴望變成精英,然後成就屬於自己的人生理想!
The End作者:秘歡參考資料: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