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芨芨草
【文圖原創】
人們總喜歡用「親密無間」來形容兩個關係好的人。無間,就是沒有間隙,就像是兩個人緊緊擁抱在一起的姿態。
然後,親密無間就真的是好事嗎?不,不是的,「這世上的感情,唯有保持距離才能永不腐朽」。親密無間,只會讓感情屏息,而不能長久。保持一定的距離,創造距離的美感,才有可能讓感情日久而彌新。
看到這裡,你也許會說:你這不是扯嗎?保持距離?關係好的人說你至於嗎?關係不好的人說你作,你把別人排斥在外,別人也會把你排斥在外的。
其實,我想說的意思並不是「排斥」。我想說的距離也不是對人冷漠,做孤傲的自己。保持距離,是讓你保持一個清醒的自己,來面對這個複雜的世界。你先看看我說的有沒有道理,然後才下結論。
01 親人之間,保持距離是尊重
為什麼親人之間要保持距離?因為這是一種對彼此的尊重。楊嘉玲在《心理界限:做不輕易讓步的自己》一書的卷首語上有這麼一句話:願你既能保有善良,又能堅定做自己。楊嘉玲提出了教育的「界限」,因為她認為,教育孩子,不能沒有界限。這個界限,就是距離。
那麼,為什麼教育孩子要有距離呢?有這麼一個故事,你來看看:有一對夫妻,生了一個十分漂亮的女兒。夫妻倆對她愛如掌上明珠,她要什麼就給什麼,她想做什麼就讓她做什麼。
孩子在父母房中睡到八歲才自己獨立睡一屋,但她對於進入父母的房間,就如同進入自己的房間一樣自然。有一次,夫妻倆在房間裡「親熱」,沒想到女兒突然直接跑進父母的房間,這個時候,場面有多尷尬,想必你能想像得到!
後來,想親熱的時候想起了鎖門,但是女兒更不讓,哭著鬧著讓他們道歉,說他們這樣做是不愛自己。沒辦法,再想親熱只能趁女兒不在家,偷偷摸摸像做賊一樣。更讓這對夫妻後悔的是,這孩子長大以後,根本就不懂得「尊重別人的隱私」是什麼樣的一個概念。在別人家裡,她想進入哪個房間就直接進去,也不經過主人的同意,弄得別人都很尷尬。
這是教育的一個失敗,也是做父母不懂得跟孩子「保持距離」的後果。
02 愛人之間,保持距離是保鮮
為什麼愛人之間也要保持距離?有人以為,結婚了就得對愛人坦誠,然後把自己所有的過往都告訴對方。
其實,這是不理智的一種做法。一個人的一生,絕大部分人不可能只和一個人談過戀愛,只和一個人結婚到白頭。當然,這情情況是有的,但是極少。大多數的人要經歷兩次以上的戀愛,甚至兩次以上的婚姻。
那麼,在愛人面前,你「親密無間」地,十分坦誠地說著和前任的每一件事,甚至每一個細節,你認為,愛人會怎麼想?會聽得津津有味還是會五味雜陳?
所以,愛人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曾經的過往,不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是屬於「自己」的。你要珍惜的是現在,是將來,而這份過往,是可以丟棄的。既然可以丟棄,也就沒有必要再惦念,再分享。
和愛人保持距離,也能讓感情保持一份神秘感,一份新鮮感。讓雙方在相處的日子中保持對愛人了解的衝動和熱情,其實也是一件好事。
03 朋友之間,保持距離是愛護
保羅說過一句話:保持友誼的最好辦法就是任何事情也不託付於他,同時也不借錢給他。雖然我不是很認同這樣觀點,但它其實也道出了朋友之間保持距離是必要的。
無論是古往今來,因為和朋友過於「親密無間」而讓朋友出賣的事例並不少見。同樣,因為借錢產生的糾紛更不少見。
所以,朋友之間保持一份距離,也是有道理的。臺灣已故女作家三毛說過:友情不可費力經營,這一來,就成生意。她的一生,對於朋友都是隨性的,可以很熱情,但也會適度保持距離感。所以,她的朋友們對她的感情多是「又愛又恨」,這是因為三毛並不是把自己的內心完全坦誠在眾人面前。她有自己的「城堡」,她的苦痛喜歡自己背。但同時,三毛對朋友又是極真誠的,她不刻意交朋友,但朋友遍布整個世界。所以直到現在,還有那麼多的「朋友」在懷念三毛。
04 陌生人之間,保持距離是禮貌
這個世上,有一種人叫「自來熟」。哪怕面對陌生的人,他也會表現得非常熟絡。這樣的人,自以為聰明,其實是最「愚蠢」的。
陌生人之間,保持距離是最基本的禮貌。因為,你不了解對方,所以沒有必要去過分熱絡。禮貌的距離,才是最讓人舒服的狀態。
你想像一下,一群不怎麼熟的人坐在一起,或者還有朋友的朋友,這個時候,有一個人在不停地說,並且和每一個人都顯得很「親熱」。你說,你對這個人是什麼樣的一種感覺?不要告訴我,你喜歡這樣的人!
有一種說法,叫與人交往的最高境界,是「親而有間,密而有疏;和而不同,美美與共」。這也是一種道理,你覺得呢?
05 與自己之間,保持距離是清醒
每一個人,其實都有兩個「自己」,只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與自己保持距離,是對另一個自己的清醒的認識。越有智慧的人,就越能分離另一個自己,把另一個自己當朋友一樣相處。
有句話說:與別人保持距離,也與自己保持一定距離。只有把另一個自己「分離」出來,你才能更好地去面對,更好地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所以,能和這「五個人」適當保持距離的人,必定也是一個善於交際又能讓人喜歡的人,因為,他有智慧,又活得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