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段時間,一條微博上了熱搜:「想看董小姐為原型的大女主職場劇」。
董小姐,即格力老總董明珠,她的一生精彩得可以媲美爽文裡屢次開掛的女主角。
36歲,辭職南下打工,成為格力基層業務員,40天追回前任留下的42萬債款;
38歲,她的個人銷售額突破1600萬元,佔全公司1/8,創造了業界神話;
58歲,她被任命為格力集團董事長,帶領格力成為中國首家營收破千億的家電上市企業;
59歲,和小米老總雷軍對賭,如果五年內小米營業額超過格力,董明珠就賠償10億人民幣;
5年後,小米惜敗,雷軍說:可惜第六年我們才追上你們,董明珠霸氣回應:好啊,那就再來第二個五年之戰;
今年,66歲的董明珠開始直播賣貨,從第一次直播網速翻車遭群嘲,到第二次一晚7億、創下家電行業直播帶貨的最高成交記錄,只用了短短十幾天。
爽,太爽了,不論多爛的劇本,到董小姐的手上,都能逆風翻盤,把爛牌打得風生水起。
網友們直呼想看這部大女主職場劇,億萬富豪愛上我,哪有我打得億萬富豪當場認輸爽啊。
有才的人甚至連劇名都想好了,就叫《乘風破浪的半澤明珠》,有內味了。
而董小姐之所以能擊敗了一個又一個老總,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話,除了她毋庸置疑的能力和魄力之外,還有一個職場人最寶貴的品質:靠譜。
02
董明珠從來不允許自己失敗,也不允許自己犯錯。
一次訪談中,主持人樂嘉問她:「如果你的決定是錯的呢?」
董明珠回答:「我不可能犯錯。」
樂嘉一臉不可思議:「是人都會錯啊,怎麼可能不會錯。」
董明珠說:「我不會允許自己犯錯。」
她說出這樣的話,並不是因為她狂妄自大、自信膨脹,而是因為她身上肩負的責任。
她作為集團總裁,是不能也不允許自己犯錯的。
她的一個決策,關係到幾萬名員工和無數股民的生計,她錯不起。
她總是時刻在提醒和警示自己,決策之前,會充分聽取意見,讓各種預案先行,做好全方位準備。
她對部下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靠譜。第一次直播帶貨的時候,網絡不間斷地卡殼,掉線了好幾次。
董明珠當時就怒斥了負責人,那位30幾歲的男主管委屈地說:「我們天天都在這,都沒有回過家。」
董明珠直白地回應道:「我說的是兩件事,你勤勞,但不一定有收穫。
不能因為你辛苦,天天在這兒上班,你做了不好的東西,我也要用,沒有這個道理。
你必須把這些做到極致,你責任心在哪裡?像你這樣當領導,底下人怎麼帶?」
作為社畜中的一員,在職場工作越久,越發現合作夥伴的靠譜有多重要。
靠譜的人,可以把自己的職場道路一步步變成升級打怪的爽文;
而不靠譜的人,卻總是在給別人挖坑、連累別人。
03
前幾天最熱門的話題,就是鄭爽又又又又在直播間裡失控崩潰了。
這場直播,其實一開始就定好了基調:就是一場帶貨直播,還請來了2位主播幫忙鄭爽帶貨。
然而,直播進行到後半段,鄭爽開始疲憊了,不時地伸個懶腰,旁若無人地拿起手機鏡子端詳。
男主播子勁賣力地介紹產品,女主播貓妹妹則在旁邊專業地試吃、cue流程、提醒大家下單。
而鄭爽此時在幹嗎呢?興許是覺得自己的直播間被喧賓奪主了,開始情緒不好,頂腮、噘嘴、摩拳擦掌,還不斷地拆兩位主播的臺。
當聽到工作人員說銷售額不怎麼樣,得知旁邊的女主播貓妹妹帶貨能力更強的時候,鄭爽已經準備生氣發飆了。
男主播讓鄭爽來展示色號,鄭爽卻在那裡扶額,說自己不懂推薦色號,一臉快要崩潰的樣子。
緊接著,鄭爽的一系列操作和話語,尷尬地讓人想用腳趾摳出三室一廳:
她直接把男主播趕走了:「你需要離開一下,你可以不用這個樣子,我覺得壓力很大,我覺得這不是我的直播間」;
旁邊的女主播照顧到她的情緒,救場說:「那我們來聊聊天吧」,但鄭爽顯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了,不斷冷笑、眼神飄忽;
兩位主播都被她趕走後,她開始瘋狂懟這兩位搭檔帶貨節奏快,說自己被他們激到了,本來就不想讓他們過來。
她就像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蓮,哭訴不想讓直播間變得這麼商業化,情緒激動地說:「業績好不好,跟我有什麼關係啊!」
心疼為這場直播付出了無數心力和資金的品牌方,還有被鄭爽團隊邀請過來免費助陣卻被鄭爽懟、事後被粉絲追著罵的兩位專業主播。
代入感太強了,很多網友都祈禱自己不要遇到像鄭爽一樣的合作夥伴:
「情商太低,工作不敬業,誰請誰倒黴,本社畜遇到這種合作方一定要扎小人的」;
「鄭爽能紅這麼多年就是赤裸裸的劣幣驅逐良幣。如此不尊重人,不尊重工作也能洗成真性情,那就祝粉絲們一路上都遇到如此真性情的人。」
這已經不是鄭爽第一次失控了,回顧一下她之前屢次的放飛自我:
參加《演員的誕生》,和任嘉倫分在同一組裡,任嘉倫想找她對一下詞,結果鄭爽根本不理他,把他孤立在一邊。
正式表演時,在臺上屢次笑場、吹頭髮瞪眼睛,讓章子怡痛斥「一點作為演員的信念感都沒有」。
馬天宇曾在書評裡寫到:戲開拍3天了,鄭爽還沒來。打電話催她來拍戲,鄭爽淡定地說拍廣告累了,正躺在酒店裡嗑瓜子。
在綜藝節目上,分享自己的秘訣:拍累了就不拍了,如果導演說必須要拍,她就哭。
這還只是冰山一角,大眾對於她屢次因匪夷所思的理由上熱搜已經習以為常了。
情緒化、玻璃心、沒有契約精神、總是失控不靠譜......
這樣的人,就像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職場巨嬰,與之合作就像在走鋼索,太可怕了。
04
世界頂級流媒體公司Netflix(奈飛),他們的公司文化手冊第一條就是:「只招成年人」。
什麼意思呢?就是他們只招收那些心智成熟的人,而不是不靠譜的職場巨嬰。
我們身邊,有多少明明已經成年、心智卻還停留在嬰兒期的人職場巨嬰:
關鍵時刻玩消失,沒有契約精神,規定的deadline一拖再拖,做事總愛掉鏈子;
沒本事卻脾氣還大,工作中動不動就情緒失控,覺得全世界的人都欠了他的;
日常愛甩鍋,工作出了問題,明明事前指責劃分明確,卻非要甩鍋給同事,自己出淤泥不染......
這樣的人,其實是在透支著別人的信任和尊重,一兩次別人會包容,但長久之後必定寸步難行。
職場本身就是個合作共贏、利益交換的場所,每個合格的職場人都不應該幹出缺乏職業素養的事來。
希望我們,能像乘風破浪的半澤明珠一樣,做的每件事都認真靠譜,為自己的將來鋪路。
而不是成為社畜唯恐避之不及的「鄭爽」們,永遠長不大,永遠情緒化。
最後,只想對不靠譜的職場巨嬰們說一句:
社會不是你媽,沒人慣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