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R產房大揭秘:傳統生個娃的6次折騰,在這裡被簡化為「零」!

2021-02-19 鄭州萬安婦兒醫院

「我老婆在生產時一直在掐我的手,孩子平安降生之後,我才感覺到,真的好疼。不過在她分娩時能陪著她、見證寶寶的降生,真的很幸福,這些幸福回憶值得我珍藏一輩子!」

——來自一位萬安爸爸的陪產分享

生孩子,是女人一生中的大事,

也是女人最痛的時刻。

產前的十幾次檢查,

長時間的排隊、等待或者走廊加床,

忍受痛苦在待產室、產房、病房間來回移動,

分娩時無人陪伴,家屬只能等在產房外,

種種不便,讓不少準媽媽覺得煩惱和疲憊。

孕媽媽是否曾想過,

要是能有個單間,

從待產到生產都在裡面完成就好了?

這件事,在鄭州萬安婦產醫院就可以實現,LDR一體化產房解決您所有的顧慮!

將傳統分娩6次轉移,簡化為0次

LDR產房是集待產、分娩、產後留觀、產後休養於一體的高標準產房,孕媽媽入院到出院,孕產全過程都在一間房裡完成,全程無需轉移,專門為有條件、有意願順產的媽媽打造。

在傳統分娩體驗中,孕媽媽在身心俱疲的狀態下,通常要輾轉多次:

→ 入院時入住病房

→ 進入臨產狀態後轉移到待產室

→ 如果選擇無痛分娩,需要轉移到麻醉室打麻醉

→ 再回到待產室

→ 真正能生了才進入分娩室

→ 再經過產後留觀兩小時

→ 這之後才能回到病房,最後從病房出院

而在萬安婦產醫院LDR產房,入院到哪個房間,生寶寶就在哪個房間,直到出院,分娩全流程下來0次轉移。

鄭州萬安婦產醫院業務院長劉剛英介紹說:「在分娩過程中,越少轉移,就越少風險,越能減輕產婦及家屬的心理負擔。」

更嚴格的科學管控,帶來更極致的人文醫療

LDR產房在國外早已不新鮮,而在國內遲遲未能推廣普及的原因是因為,LDR產房的管控難度更高,從設施設備到醫療團隊,都需要更多的投入。

面對這種極致嚴苛的要求,作為鄭州目前少有的標準LDR一體化產房,萬安婦產醫院做到了最大程度保障母嬰安全。

l  嚴苛醫療標準隨時消毒

萬安每一間LDR產房,嚴格按照二類病房標準進行消毒,培養符合分娩標準的環境。臨產過程中,採用人機共存的模式進行隨時消毒,降低院內感染風險。

l  緊急剖宮產 2 分鐘完成轉移

面對分娩過程中媽媽和寶寶可能出現的各類狀況,醫護團隊針對每一種情況都做了完善風險預案。整個產程助產士一對一守護,如需緊急剖宮產,經過嚴格培訓的醫護團隊能在最短時間內完成轉移,從LDR產房到手術室,轉移時間不到2分鐘。

可以看到,LDR產房為母嬰帶來更好醫療照護的背後,是萬安強大的醫技水平保障。在整個分娩過程中,有婦產科醫生、麻醉師、新生兒科醫生、助產士、導樂師、護士的共同協作,而這一切,都是萬安帶給鄭州女性的,更為人性化的孕產體驗。

除了比家更舒適的LDR一體化產房,鄭州萬安婦產醫院根據不同人群的需求,還提供精緻單間、溫馨套間的分娩選擇,為鄭州產婦輕鬆、舒適、更放心,感受新生命誕生的喜悅與幸福!

個性化私人訂製,帶來更貼心的分娩體驗

傳統的分娩過程更傾向於醫生主導,產婦配合的模式,產婦的心理關懷容易被忽略,使得分娩體驗變成痛與沒有尊嚴更為突出。

然而在鄭州萬安婦產醫院LDR產房內,產婦的心理狀態得到重視,分娩時的主動權重新回到產婦手裡,甚至可以由家人陪伴,給予產婦心理上的安慰。


l  分娩過程更舒適

LDR一體化產房內配備有LDR產床、持續胎心檢測儀、層流循環消毒機、都卜勒胎心監護儀、氧氣設備帶、新生兒搶救臺、嬰兒磅、輻射臺、空氣淨化器、全空間新風系統、PM2.5專項隔離等全套設備,讓產婦的分娩過程更舒適。

l  自由體位分娩

LDR一體化產房內配備的是多功能產床,將待產床與產床合二為一。產婦在待產及生產過程中可任意變換最適合的姿勢,輕鬆待產、快樂生產。

l  六對一醫、技、護團隊

LDR一體化產房內配備的是多功能產床,將待產床與產床合二為一。產婦在待產及生產過程中每位產婦配備由產科醫師,新生兒醫師,麻醉醫師,導樂師,助產士,護士6人醫護精銳團隊,護航產程。

l  醫療風險應急

♦同層配備產科手術室綠色通道

♦LDR產床可快速轉移

♦專家定製完善的各項產程風險應急預案

l  無痛分娩

當產婦在產程中感到疼痛時,麻醉師評估後實施分娩鎮痛。

 

l  導樂指導

導樂一對一陪產,利用導樂設備,減輕孕婦疼痛,促進產程進展,提高分娩的舒適度。

l  新生兒貼心護理

完備新生兒設備為寶寶降生做貼心準備。

l  準爸爸親手剪臍帶

允許並鼓勵準爸爸親手剪臍帶。

l  綠色營養月子餐

為分娩媽媽提供綠色營養的月子餐,解決食養需求。

相關焦點

  • 明星富豪們生娃的LDR產房究竟長啥樣?
    看到這個僅供單人使用的胎心監護室,寬敞明亮的窗戶可以看到窗外的景色,舒適的座椅和旁邊隨手可得的溫熱牛奶,我都希望自己肚子裡能裝個孩子,在這裡坐著享受一番了!一直以來,傳統產房的護理模式是以醫療行為為中心,產婦及新生兒在不同的部門及房間轉移,而且每天接觸的醫護人員也不同,對於產婦及家屬來說,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
  • 明星生孩子都選LDR產房,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LDR產房,就是可以實現待產(Labor)、生產(Delivery)、產後康復(Recovery)三個階段在一個房間內完成,即三位一體的分娩中心。從住院到出院都無需轉床,而且產床按照人體工程設計,可自主調節以適應準媽媽待產和分娩時的各種體位;併發症和順產分娩均可就地處理,無需轉移產婦出房間。
  • 【LDR家庭式產房大揭秘】親人陪伴,在「家」分娩,享受明星般的分娩待遇!
    同時產婦從「待產」到「生產」到「恢復」都能有親人陪伴,產房由資深產科專家負責管理,配備經驗豐富的圍產護士對母嬰進行全方位的護理,房間內硬體設施齊全,病房環境溫馨、舒適,你們和你們的孩子將在這裡度過分娩的全過程,您和您愛的人將在私人房間中迎接新生命的的誕生。
  • 為什麼產房護士很兇?「兇點」是為你好,了解原因才知道誤會太深
    「文/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產房護士態度不好」是很多生娃後寶媽的一致觀點,生孩子本來就很痛了,還要被人訓斥的滋味真的很不好受,難道這些護士都處在更年期嗎?難道就不能溫柔一點嗎?有的寶媽還表示要投訴她們,對此,產房護士也很委屈,自己這樣做也是為了寶媽好,為什麼寶媽就不能理解呢?「護士在產房簡直是大爺」,閨蜜生娃後抱怨護士態度問題不久前閨蜜生娃,生了3個小時,順利生下一個大胖小子。
  • 妻子產房內竭力生娃,丈夫門外舉動讓人落淚,網友:嫁對人了
    本文由萱爸育兒經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醫院的產房,見證了一個又一個新生命的誕生,以及各個家庭不同的新生故事,確實是個很有意義的地方。 產房內產婦拼盡全力生娃,產房外產婦家屬焦急等待,這仿佛是人們的常態印象。
  • LDR產房為什麼能受到明星們的喜愛?來聽聽用過的準媽咪是怎麼說的吧!
    以準媽咪為主要的拍攝對象,這讓小編尤為感興趣,所以一口氣看了好幾期,印象較為深刻的就是李艾的分娩故事和麥迪娜的分娩故事。看了這一檔節目,小編發現,明星們在生孩子的時候都喜歡選擇LDR產房。那麼LDR產房究竟有什麼魅力,能夠讓眾多大明星對之趨之若鶩呢?
  • 娃幾歲最難帶?有照片為證……
    一路擔驚受怕,終於等到大排畸,有了你的第一張「寫真」。好多阿姨都說,你看著就像小男孩兒。我一個人在待產室裡痛得死去活來,眼睛盯著天花板上的燈管,嘴裡念著「1~2~3~4~,5~6~7~8~」做深呼吸,從半指到2指感覺經歷了一個世紀。好在很快就開到了6指,打電話通知糕爸,「我要進產房了」。在助產士和糕爸溫柔的鼓勵下,產房裡慫得一塌糊塗的我終於把年糕寶貝生下來了。
  • 40歲寶媽生二胎,6歲大寶產房外獨自等待,娃的一句話讓護士哽咽
    自從二胎政策開放以來,很多爸爸媽媽們選擇為家裡再添一個寶寶。一方面可以和大寶作伴兒,另一方面可以讓家裡更熱鬧些,滿足「兒女雙全」的夢想。但是,很多年輕人生二胎前會考慮到很多因素。比如孩子的教育、醫療和成年後娶妻生子的支出,以及大寶如何與二寶融洽相處的問題。我們可以在新聞上、在生活中看到很多大寶都想要「獨得父母恩寵」,他們拒絕二胎的招數可謂五花八門,甚至以死相逼。
  • 【漲姿勢】什麼是LDR產房?一張圖讓你秒懂
    分娩,是個讓人充滿期待和幸福的時刻……  然而——  忍受宮縮疼痛時,還要樓上樓下奔波於各個樓層病區?  生命裡最重要時刻,在一個陌生的環境,家人卻不能陪伴在身邊?  感受新生命誕生的喜悅,回程中那份憔悴,擔心會被很多陌生面孔注視?  NO,NO,NO!
  • 「小牛奶給掛上」「先生娃,不喝奶」不懂產房暗語的結局,很尷尬
    「文/櫻花媽咪育兒經,歡迎個人轉載、分享」生產前,相信許多孕媽都做足了功課,只為孩子平安出生,可是到了產房,醫護人員的產房術語,產婦聽了卻又摸不著頭腦,往往鬧出了笑話,接下來小編就來掃掃盲,解密「產房暗語」。
  • 進產房需要準備些什麼東西呢?孕媽媽穿什麼衣服最好?
    她半夜還在在新手媽媽群裡諮詢:進產房需要準備些什麼東西呢?孕媽媽穿什麼衣服最好?我特別理解她的緊張心情,生怕準備不充分,到時候手忙腳亂。今天就來跟大家說說,生娃的時候,到底要準備什麼東西。一般而言,現在的醫院都會有待產包,自願選擇買或者不買,我生孩子的時候,周圍的產婦基本都買了。
  • 在產房生娃時,丈夫在門外表現能看出是否嫁對人,細節決定一切
    執筆:七月定稿:七月丈夫愛不愛你,給他生個孩子就知道了。產房是最能見證人心的地方,在產房內外,短短的幾個小時,醫護人員就能清楚的看到這個家庭以及孩子的未來。女人生孩子都是拿命在博,雖然現在的醫療比較發達,女性分娩危險並沒有那麼大,但這並不代表就沒有危險。
  • 產房外「凍齡姥姥」走紅,被當做寶媽,路人:剛生完娃就下地?
    「凍齡外婆」產房外走紅,被認成剛生完娃,路人:可別涼著了 最近在一個產房外,一名女子在等待產房裡的孕婦生寶寶,護士出來之後將寶寶送到了這名女子的手上,大家都以為這名女子是孕婦的姐姐,其實令人驚訝的是,這名女子竟然是產婦的媽媽。
  • 孕媽生娃時,以下3樣東西需帶進產房,缺一不可,家人上點心吧
    想當初我生娃的時候,什麼都不知道,家人的老人也沒說要準備什麼,以至於到發動了,還什麼東西都沒買。生產的時候,因為沒有準備墊在臀部下面的東西,導致排洩物弄得到處都是。雖然護士和醫生都沒有責怪,但只要一想起,還是覺得丟人,太尷尬了。 所以說,我就告訴她,生娃這件事,其實也沒必要擔心。順其自然,就是最好的結果。不過,生娃的時候,最好把以下幾樣東西帶進產房。
  • 我在米國生娃遇到的尷尬事……
    4月底折騰來了洛杉磯,開啟既淡定又忐忑的異國待產模式。安置好生活所需後,有條不紊地見醫生、做檢查。來的時候大概是36周吧。 要是在國內產檢,36周後每次都要求做胎監。每個媽媽肚子上綁個胎監儀器,一躺就是半小時,整個房間裡此起彼伏的胎兒心跳聲。
  • 零基礎手部畫法結構簡化教程!
    想必這些都是繪畫初學者們經常在想的問題吧,就是不知道如何才能學習好繪畫,然後繪畫出自己想要畫的東西  那麼今天靈貓課堂就在網絡上收集整理了一些關於零基礎怎麼畫手部才好看?零基礎手部畫法結構簡化教程!教程非常簡單,趕緊來看看叭:
  • 生娃時在產房冷到發抖,醫生也不調高溫度?原因孕媽心裡要有數
    產房的「冷」到底冷到什麼程度?聽聽過來人怎麼說@冰雪聰明:生老大的時候醫生縫針後突然全身發抖,當時不知道什麼情況,特別害怕,旁邊護士趕緊給我蓋被子,過了差不多兩個小時才緩過來。@摸摸大方:我只記得我生女兒的時候冷得直發抖,儘管是6月的夏天,還是感覺特別冷,腿不由自主地抖,我還以為自己太過緊張了,原來不只有緊張的原因。
  • 男子產房跳舞緩解妻子陣疼,女網友:讓我老公看看
    6月26日晚,王先生的妻子任女士感到下腹部不規律陣痛,且痛感明顯有別於以往的宮縮。意識到這是分娩的徵兆,他們立即前往醫院。27日凌晨3點,任女士進入產房待產,陪產的王先生也進入產房,穿上陪產服給妻子鼓勵和支持。  進入產房後,隨著宮縮越來越密集,任女士的額頭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身體也因為疼痛而蜷縮起來。
  • 產房外,同樣是知道生女孩,奶奶和外婆表現截然不同,太現實了
    「懷胎十月」並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十個月,而是從孕媽媽末次月經的第一天開始算起,整個孕期280天,按照28天為一個月,推算出的10個妊娠月,40個孕周。懷孕意味著即將有一個新生命的誕生,漫長的孕期,孕媽媽要經歷各種不容易,等到分娩的一刻,看到孩子出生,什麼都值得了。
  • 嫁人之前,先去產房門口走一走.
    醫院是檢驗人性最真實的地方,產房尤其是。這裡是醫院最糾結的地方,有迎接新生的喜悅,也有難以言喻的心酸。我們在這裡看見過太多血淚故事,絕望的,無助的。但其實,這裡的愛情也最甜。今天,想給你講講這裡的故事。希望每一個為愛而生的女孩都能被最大的溫柔包圍,享受初為人母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