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 日對德國的同性戀伴侶是相當重要的一天,因為這天是德國《婚姻平權法案》正式生效的日子。過去只能透過 「專法」 進行民事結合的德國同性戀伴侶,總算可以合法結婚,並獲得與異性戀婚姻相同的合法地位。
儘管法案生效的當天是假日,但依然有部分的戶政機關特別開放,為的就是讓同性伴侶可以選在這天登記,成為德國史上前幾對合法同性伴侶。據同志權組織指出,這天共有 12 對同性伴侶打算在柏林結婚。
現年 59 歲的 Karl Kreile 和 60 歲的 Bodo Mende 是德國第一對登記的合法同性伴侶。Bodo Mende 在 9 月 29 日的記者會上說 「為了這一天的到來,已經奮力爭取了 25 年。」
如同許多國家在實現婚姻平權的過程,他們從交往到獲得合法認可期間歷經了許多挫折,除了社會風氣的開放,更重要還是同性婚姻法案的進展。
1992 年,柏林圍牆倒塌後的三年,Karl Kreile 和 Bodo Mende 前往戶政機關希望能夠登記為合法伴侶,但卻被拒於門外,這是他們 25 年前第一次被政府拒絕的情況。如今,回想起這段過去,Karl Kreile 用了「羞恥」這個字形容當天的心情。
不過在當時保守的社會風氣之下,此舉也引發不少社會輿論,獲得德國媒體諸多報導,這讓 Karl Kreile 和 Bodo Mende 兩人增添了些許信心,他們開始從事同性戀平權的運動。
2001 年,德國政府通過專法 「伴侶法」 ,藉以保證同性戀伴侶的權益。
值得一提的是,這法案與一般異性戀婚姻的法律是不同的。 「伴侶法」是透過另立專法,給予同性伴侶民事結合權利,並且得以擁有繼承、贍養、醫療保險和移民等部分異性戀婚姻的權利。
不過也因為專法的關係,使得同性戀伴侶的權益終究與異性戀婚姻的合法地位有所差異,這使得當地的同性戀權益團體積極推動《婚姻平權法案》。
「所有人的婚姻自由權」 這是近幾年德國社會非常熱門的政治議題,強調「所有人」而非同性婚姻,就是希望不要再以專法為兩個群體之間做出明顯劃分。
關於法案的進展,除了與質疑聲浪的提高之外,還與各政黨之間的角力有關。2016 年,德國官方民調顯示超過 83 %的德國民眾,支持同婚合法。但向來就公開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德國總理默克爾與所屬政黨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下稱基民盟),對法案還是不停抵制。對此,德國聯邦反歧視局局長呂德斯( Christine Lüders )則表示 「社會大眾的腳步走得遠比政界還要快」。
但法案的僵局卻在今年有了進展,最大的關鍵在於今年 9 月 24 日是德國國會大選的日子。除了基民盟之外的幾大政黨,都紛紛表態支持同性婚姻合法,這顯然帶給默克爾巨大的壓力。
距離國會大選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默克爾在接受媒體《Brigitte》專訪時,對此議題的態度突然轉向,並公開強調自己不會在下令基民盟抵製法案,會讓大家在國會會期時 「憑良知」 投票。
6 月 30 日,德國眾議院舉辦了婚姻平權法案的投票,最終票數為 393 票贊成、226 反對。法案通過,正式生效日是 10 月 1 日。
生效這天,Karl Kreile 跟著伴侶 Bodo Mende 來到了柏林舍恩貝格 (Schoeneberg) 市政廳。登記完後,他說 「承認同性婚姻說明德國實現了真正的平權」。
題圖來自 Marco Verch@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