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的小夥伴表示,等頒獎季的資源等得十分空虛,想讓我推薦點「硬貨」看看。今天就滿足要求,給你們安利一部HBO高分大戲——《真探》第三季。
喜歡美劇的小夥伴們,估計對《真探》並不陌生。
它是HBO在2014年推出的懸疑劇,播出後就成為當年艾美獎的黑馬,不僅奪得最佳導演獎,而且兩名男主角同時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這在艾美獎歷史上非常少有。
第一季男主伍迪·哈裡森和馬修·麥康納
戴著「HBO出品必屬精品」的光環,想也知道,《真探》裡不乏不可描述的場面。
但是,它的最大看點,在於電影級別的製作方式。
別的不說,就憑第一季中那個長達6分鐘,連帶眾多人物、汽車、直升飛機的長鏡頭,就達到了很多電影都望塵莫及的難度和水準。
而今天要說的《真探》第三季,就保持了這部劇開局時的好口碑,三集播出之後,豆瓣評分9.3,IMDb也高達9.0。
之前沒看過《真探》的小夥伴們,不用忙著撤退,因為這部劇按照類型劃分,屬於「詩選劇」。簡單說,就是每季都是全新的人設和劇情,十分方便隨時入坑。
第三季的主角警探韋恩·海斯,由剛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的馬赫沙拉·阿里飾演,他在劇中有三種不同的形象——
這是因為,整部劇分為1980、1990、2015三條不同的故事線,而每條故事線的核心,都圍繞海斯在1980年負責調查的「珀塞爾案件」展開——
1980年11月7日,珀塞爾家的一對兄妹騎車外出,隨後失蹤。
當時,海斯和搭檔接到報案後,就按照失蹤案的正常流程進行調查,詢問孩子們的父母、鄰居,派出警力搜查,還藉助了媒體的力量發布尋人啟事。
而等海斯在一個山洞附近發現線索時,兄妹倆中的哥哥威爾已經死亡。
他生前遭遇了鈍力外傷,脖子被人扭斷,死後雙手合十。
更詭異的是,海斯在山洞附近找到了兩個草人玩偶。
經過一番調查,他發現這個玩偶,失蹤的妹妹朱莉手裡就有一個。
當時正值萬聖節,她是在討糖時拿到的。
但由於不確定朱莉是從誰家拿到的,這個線索最終只能鎖定一大片居民區。
考慮到朱莉的安危,海斯建議上級越過申請搜查令的程序,直接派出警力,挨家挨戶進行搜查。雖然不太合規矩,但他確定大多數人會同意配合警方。
但是,這個建議卻被上級駁回了。
隨後,警方直接向外界宣稱——朱莉在萬聖節時已被綁架犯盯上,希望民眾可以提供更多線索。
這番操作,不僅沒能收到有效反饋,還加劇了大家對綁架犯的恐慌。
以至於早上上學時間,校車連一個學生都接不到。
沒過多久,兄妹倆的父母又收到一封匿名信,口吻如同綁架犯一樣。
可以說,好不容易發現的玩偶線索,就這麼被海斯的上級給玩廢了。
但是,海斯和搭檔並沒有放棄調查。因為他們從一開始接手這個案子,就發現可疑的線索實在太龐雜了——
一方面,不同目擊證人的證詞,彼此對不上。
比如,兄妹失蹤的當天,遇見的三個開車出門瘋玩的學生。
他們一個說那天在路邊碰到兄妹倆後,就再也沒見過他們,
另一個又說,碰見兄妹倆之後,還在公園看到過他們,
劇中也有鏡頭表現,這三個學生與兄妹倆,並非只是遇見那麼簡單——他們曾在公園騎過兄妹倆的自行車。
另一方面,兄妹倆的父母身上,似乎也疑點重重——
爸爸堅稱失蹤那天,兄妹倆去了好朋友家裡玩耍。但是海斯調查之後發現,這個所謂的「好朋友」,其實跟兄妹倆不太熟。
當他搜查孩子們的房間時,又發現媽媽也不太正常,她一直在旁邊假裝不經意地監視著海斯。
更反常的是,在哥哥威爾的房間,海斯發現了幾本成人看的《花花公子》,衣櫃間裡還有個人為鑿出來的小孔,可以一覽妹妹朱莉的房間。
這就讓人不禁各種腦補,因為孩子們的堂舅,曾在這個房裡住過一段時間。
案情說到這裡,已經出現了綁架犯和戀童癖兩個高能的猜測。
而劇情之所以還會跳轉到1990年和2015年,是因為海斯和搭檔在當年抓錯了人,案件在1990年重新開啟調查流程。
而在1990年回溯調查的過程中,海斯才得知,當年失蹤的妹妹朱莉一直活著。
這個案子直接影響了海斯的生活,讓他對「兒童失蹤」異常敏感,發現自己的女兒在超市走丟,都瞬間六神無主,甚至要封鎖整個超市。
另外,海斯的妻子當時正準備出版有關「珀塞爾案件」的紀實文學,而「朱莉還活著」的消息,無疑讓她的書有了更多猛料。
之後,海斯的妻子通過各種手段,從警方那裡拿到不少未公開的資料,寫成了新書。
但她在書中提到的內容,並非「全部真相」,用老年海斯的話來說,只能算是「最好結局」。
這是因為1990年的重新調查,還是沒有找到真正的兇手。
劇中也暗示當年案件草草終結,有可能因為海斯的上級,沒有採用他的推斷。
之後海斯離開了警局,而「珀塞爾案件」也成了懸案,一直到2015年,有個電視臺女記者嗅出了其中的「爆點」,於是請海斯出面,重新回憶案件的始末。
當然,女記者的目的並非查明真相,而是想引導海斯,把案件往「涉及政客同性戀的賣淫案」這個方向貼。
同時,她也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海斯離開警局的原因,有可能是上級種族歧視,導致案件沒有水落石出。
看到這裡,小夥伴們是不是已經感覺到,這部懸疑劇的信息量不是一般的大?
但這還不算完,除了案情懸而未決,男主角海斯的人設,也讓人時不時高能預警。
他從小患有失讀症,當了警探後也曾被人指出記憶力有問題,
到了老年階段,海斯的記憶更是嚴重退化,需要提前一天錄音,提醒第二天的自己「我是誰我在哪」。
甚至有時候,他大半夜夢遊,不知不覺就回到了當年兄妹倆的家附近。
而在第三集的結尾,隨著海斯的幻覺,更是曝出案件另有隱情,海斯自己也有可能隱藏了部分真相。
也許,為了防止因記憶退化而說漏嘴,他才不停地用錄音提醒自己。
而這個設定,直接增加了劇情的懸疑性。這意味著不論是1990年的重新調查,2015年的電視臺採訪,還是海斯對於妻子的書的評價,都有可能因為他的失讀症和失憶症,與真正的真相產生偏差。
從以上情節來看,《真探》與同題材其他作品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它的敘事看似平緩,卻暗流湧動,需要你靜下心來仔細觀看。這對於平時習慣邊玩手機邊1.5倍速刷劇的人來說,一點也不友好。
但是,這也恰恰是看《真探》的快感來源。隨著劇中三個時間段的進度條同時推進,你會在觀看過程中,有種自己正在參與破案的代入感。
別看才播出三集,已經有很多網友開始躍躍欲試地分享自己的推(腦)理(洞)了。
而這一季的《真探》,還有個與第一季相同的特點,就是畫面依舊「電影感」十足,
如果你看得夠仔細,就會發現劇中利用畫面色調,把不同的故事線區分開來。
而這種方式,不光是為了體現年代感那麼簡單。
舉個慄子來說,劇中兄妹倆騎車外出的情節,兩次出現的同一場景,畫面色調卻完全不同,
再比如1980年故事線中,畫面也並非全是復古的昏黃色調。
這種方式,讓色彩也成為敘事手段,暗示不同的色調,代表著不同的視角。我們看到的,有可能是當年的客觀真相,也有可能是海斯帶有「失真濾鏡」的記憶。
所以,在這裡給大家提供一個刷劇過程中的「破案思路」,如果你專注於同一色調場景,或許就能瞬間從龐雜的細節中,get到隱藏的真相。
那麼今天的「硬貨」安利到這裡,小夥伴們是不是已經想要開啟「偵探模式」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