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妓制度形成之前,朝鮮王朝推行了一系列制度對女性進行管理,這些制度的實施對當時朝鮮女性的社會活動起到了一定的制約,例如禁止陌生男女隨意接觸、蔽面和轎子使用準則、禁止婦女玩樂、禁止在街上觀覽等,「透過這些規定可以看出,當時的朝鮮社會主要以儒教的思想準則對女性加以管理,且非常嚴格。
一、禁止陌生男女隨意接觸
禁止陌生男女隨意接觸的規定早在高麗王朝時期就存在,因為在儒學思想的影響下,朝鮮女性要遵守封建倫理道德觀念,因此陌生男女是不允許隨意接觸的,但隨之帶來了很多社會問題亟需解決,其中就有女性看病的問題。在沒有推行醫女制度之前,在對女性患者進行疾病治療時,女性患者通常會感覺到羞恥,常常拒絕接受治療,為了避諱男性醫生的手直接接觸到女性患者的皮膚,診脈的時候要在手腕上蓋上薄薄的絲網手巾,但在當時的朝鮮社會診斷疾病的方法主要是靠望、聞、問、切的四診法,其中最為常用的是切診,(即用手進行號脈來診斷患者的疾病)由於男女不得隨意接觸,所以男性醫生在對來訪的女性患者進行一套完整的診脈基本上是不可能旳。這樣便導致了由於不能得到及時的治療而引起很多婦女的死亡,「婦人有疾,使男醫診治,或懷羞愧,不肯出示其疾,以致死亡。」因此引起廢除此項規定的爭議。
在這種情況的影響下,太宗六年,太宗依照濟生院的請求,允許從官婢中選拔童女,教授她們針灸、診脈等基本醫學知識,參與對當時婦女的疾病治療,這項制度推行後得到了比較好的社會效果,醫女的需求量也逐漸增多,並從中央擴展到地方,此後這項措施不斷被強化,最終成為一項基本的選拔方法並通過法律被確定下來。
這項制度的規定不只對醫女制度的形成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還對醫妓的產生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燕山君之前,宮廷宴會上出現的歌妓一般是從京中的官妓選拔上的妓生,由於妓生的數量少,不能滿足統治者的需求,而這項制度的出臺,限制了朝鮮女性的隨意活動和與異性接觸。基於這種情況,燕山君便從賤民出身的醫女中進行挑選去充當醫妓,以滿足其享樂的需要。
二、蔽面和轎子的使用
除了禁止陌生男女隨意接觸之外,為了保持朝鮮女性的貞操觀,在當時的朝鮮社會中規定王公貴族的女性出門時必須使用轎子,外出時必須蔽面並且不能和鼎足山藏本陌生男性直視。
在朝鮮王朝初期的教育書中,朝鮮統治者引用《禮記內則》中的規定:「女子出門必須擁戴其面。」以此為依據指令女性出門必須避免。最幵始女性採用的是將笠帽簷捲起以扇子蔽面的方式,但並不能有效旳進行遮擋。到了世宗時期便停止了這種蔽面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將笠帽簷垂下擋臉,這項制度最開始實行的時候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推行,介於這種情形,世宗便依照《刑律》的規定不遵守的女性要受笞刑五十下,並要交納贖錢。儘管如此,到了燕山君時期,還是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女性帶著頭插羽毛的帽子露臉行走的事例,雖然遭到了禮曹的一再禁止,但收效甚微,甚至在國家舉行的重大活動節日和宴會的時候,也經常有女性不蔽面並隨意進行觀望,此種原因的出現主要是由於燕山君時期推行的享樂政策,這個時期也正是醫女制度過渡到醫妓的時期,燕山君之後便禁止了有女性的隨意活動。
此外,有關女性轎子使用的規定,在燕山君之前是效仿中國的相關制度,僅限於兩班的妻兒及其親屬允許使用轎子,而且轎子必須是要有遮簾的,在轎中的女性是不允許露出臉的。這種制度到了燕山君隨著遮面的變化也開始發生變化,婦女開始使用沒有遮簾的轎子,使得外面的行人能夠看清楚轎中女性的情況,這種使用轎子的規定逐漸成了一種弊端,到了後期被司憲府制定了嚴格的法律加以懲治。關於女性蔽面和轎子的使用的爭論直到成宗時為止還被偶爾提及,到了中宗以後便停止下來。和其它的女性禁止措施一樣,燕山君流傳下來的風氣直到十六世紀後才慢慢地恢復到原先的狀況。
通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朝鮮社會由於受到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以封建傳統倫理道德對朝鮮女性進行了一系列的規範要求,主要表現在外出蔽面和轎子使用,統治者是想通過這些政策強化其在儒家統治思想下對女性三綱五常的要求,但是這種狀況到了燕山君時期發生了變化,由於推行的享樂政策和之前所推行的限制女性的傳統風俗相違背,導致女性制度發生了新的變化。也可以說,醫妓制度在這個時期的出現是與燕山君時期所推行的政策有著一定關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