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192個小時,這次要和蘇文謙正式說再見了。」11月16日晚,獻禮劇《瞄準》播出大結局,黃軒在社交平臺上發文紀念,表達自己的不舍。在劇中,黃軒飾演的蘇文謙代號「牧魚」,是一位槍法卓絕而又舉槍為善的前狙擊手。「心中有善有光,手中的槍便有正義的方向!」
進軍演藝圈的十多年裡,黃軒主演了多部經典作品。隨著電視劇《紅高粱》《羋月傳》《親愛的翻譯官》和電影《如果芸知道》的熱映,黃軒溫文儒雅的熒幕形象也日漸深入人心。從現代職場劇《完美關係》到年代動作劇《瞄準》,黃軒開始尋找新的戲路試煉自己。「沒有刻意轉型,但我會一直嘗試更多不同風格角色,不斷突破。」
談角色:「拿到劇本後一口氣看十集」
人民網文娛:再次出演年代戲,為何是《瞄準》這部作品?
黃軒:《瞄準》的故事背景,發生在1949年春,整個故事濃縮在八天七夜裡,我一口氣就看了十集劇本,停不下來。要在短時間內,表現出人物不同階段的變化,這種角色的複雜與挑戰,特別吸引我。
同時,它和我之前拍的年代戲很不一樣。城市中驚險刺激的暗殺行動與千裡之外的衡州戰場遙相呼應,使得故事時空更加縱深具象,鏡頭語言也更加年輕化,這種「減齡」創新在以往獻禮劇中是很少見的。
人民網文娛:你怎麼理解蘇文謙這個角色?
黃軒:蘇文謙的人設吸引了我,這不是一個「討喜」的角色。他看上去很冷靜,其實內心積壓了很多心事,遇到問題不會和專案組說,而是用個人的善意去掩蓋真相,情感上優柔寡斷。但他在和專案組並肩作戰的過程中,找到信仰和理想,一步步激發出了人性中的真善美。
從被迫捲入暗殺陰謀到積極與專案組合作,從絕不拿槍到拿起槍,最後建構起自我認同、主動背負起責任,這是一個有成長弧光的角色。所以在八天時間裡,每一個階段都會讓他內心產生變化,每次變化,我都得用心拿捏。
人民網文娛:在劇中你要完成不少動作戲,飛簷走壁、滿城追逐、街頭火拼……對你而言,這些高難度戲份是一次「非凡任務」麼?
黃軒:雖然有很多狙擊鏡頭、動作戲,但都比較順利。對於拿槍、射擊這類戲份,我之前拍攝電影《非凡任務》時全都訓練過,現場也會和武術指導學習交流。除了類似「跳樓」的場景需要武行演員,大部分動作戲都是我自己完成的。
談搭檔:與楊採鈺三度合作默契足
人民網文娛:劇中另一個狙擊高手,還是有生死之交的兄弟,和陳赫演對手戲的感受如何?
黃軒:這部戲是我和陳赫的首次合作,他非常隨和,做什麼事都有商有量,合作起來非常舒服,是一個很敬業、很用心的演員。
在劇中,我們是一起長大的同門師兄弟,後來組成暗殺組執行任務,是默契十足的隊友。但兩個人的立場其實是不一樣的,他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狠角色,而蘇文謙內心是有良知和正義感的,這也決定了兩個人最終徹底走向生死對立。在我看來,兩個人更像是相愛相殺、互相成就的關係。
人民網文娛:你和楊採鈺已經是三度合作了,可否談談和老搭檔拍戲的感受。
黃軒:連續和採鈺合作了三部戲,真的是挺有緣的,一次比一次熟悉,大家合作起來也更輕鬆、更默契。
在劇中,我們一起經歷了很多事情,關係是越來越親密的。從一開始的敵對態度到誤會化解,再發展成彼此信任、並肩戰鬥、甚至產生了好感的一種複雜關係。
談信仰:「心中有善有光,手中的槍便有正義的方向」
人民網文娛:「是你們觸動了我,我又活了。」這句話是蘇文謙思想轉變的節點麼?這個「活」有什麼含義?
黃軒:是的。蘇文謙從誤殺楊之亮的愧疚中逐漸走出,他也意識到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和大家一起去完成。所以他從一個「心死之人」到 「復活」,也是一個自我救贖的過程。
「活」一方面是可以告別過去、站在陽光下開始新生活,另一方面也是終於有了精神信仰,找到了生活的意義,心「活」了過來。
人民網文娛:《瞄準》傳遞的精神內核是什麼?
黃軒:正如蘇文謙劇中所說「我拿起槍,不為殺人,只為救人。」信仰是比槍法更硬核的底牌,心中有善有光,手中的槍便有正義的方向。這部劇就是以正義和情感作為主旋律,通過文藝表達傳遞出人性的光輝與信仰的可貴。「準星之上,善惡之間」,《瞄準》中的每個人物,都在朝著自己的目標前行。
人民網文娛:拍攝《瞄準》是否給你帶來新的啟發?
黃軒:其實拍每一部劇,都會帶給我一些新的思考和啟發。這部劇讓我感受到,不同時代的普通人,心中都藏著一份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蘇文謙在「放下槍尋求寧靜」和「拿起槍守護信仰」兩種人生道路之間糾結,最後他把對個人的小愛轉化為對國家的大愛,也讓我切身領會到了大愛即是真正的大義,正義必勝。
人民網文娛:可否透露下未來的作品計劃?
黃軒:接下來要去拍一部古裝戲,脫貧攻堅主題劇《閩寧鎮》也在後期製作中,希望新作品很快會和大家見面。
來源:人民網-娛樂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