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嚮往的生活》第四季已經收官,大家有沒有追呢?作為《往生》的老粉,小編一季不落,非常喜歡這類慢節奏、回歸生活類的節目。

這一季,小編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節目中的廣告了。這些廣告的出現在節目中,但卻並不顯得突兀,而是與節目內容融合得剛剛好,它們讓觀眾在看廣告的同時不對其產生反感、牴觸心理。相反地,觀眾甚至會因為廣告的出現感覺到溫暖、親切。

節日一開場,家族成員便迎來了14位金主爸爸,贊助的每一個品牌似乎都被賦予了生機活力,各大品牌在節目中競相開放,收到了觀眾的喜愛。
讓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怎樣才能將綜藝與品牌營銷完美融合呢?
1、 廣告與節目內容融合度高
在節目中,所有贊助品牌與節目內容本身融合度非常高,即潤物細無聲一樣的存在。雖然廣告植入多,並且植入痕跡明顯,但並不讓人感到厭煩,反而增添了幾分煙火氣。
還記得在節目中,何老師和黃老師還為14個廣告贊助商編排了一首歌曲,將14個品牌都唱了出來,增加了觀眾對他們的好感度和接受度。
2、強化產品特定、使用場景
在節目中,這些品牌的出現在各個場景中,讓觀眾身臨其境,提高了用戶對於這些產品的接受度。比如常駐嘉賓-人工智慧助手「小度」,它是蘑菇屋的貼心擔當,既能為黃磊老師報菜譜,又能為何老師播放日常天氣,甚至在新的一季還解鎖了彩虹屁功能。
小米10在節目中扮演的是記錄者的角色,它主要作用是記錄嚮往的生活裡的美好片段。潑水節、村民爬椰樹、黃小廚在夕陽下做飯等等,一幕幕溫暖的畫面都被記錄在相機中。由此可見,這種方式在傳遞給觀眾小米10功能特性的同時,也觸達觀眾的內心深處。
3、節目、品牌與觀眾情感的連接
《嚮往的生活》節目本身的定位是慢綜藝,將柴米油鹽的生活細節呈現在大眾眼中。而在這生活感滿滿的氛圍之下,不再是產品功能的簡單呈現,而是自然而然地將品牌形象與情感聯繫起來,加深了品牌和用戶的情感聯繫。
特侖蘇的品牌標語是「遇見更好的自己」 ,這與《嚮往的生活》節目傳遞的情感價值不謀而和,它們的高度融合也進一步促成了節目與品牌營銷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