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二戰德國成功進行過三次核試驗?1943年11月16日二戰美國空襲納粹德國設在挪威的重水工廠,成功地延緩了德國對原子彈的開發。
如果美軍沒有炸毀重水廠,德國能夠製造出原子彈嗎?
現在一般認為是不能。
納粹德國的核武器研究項目,代號叫做「鈾工程」,起步時間為1939年,也就是核裂變被發現後的幾個月。
1938年12月,奧託·哈恩和弗裡茨·施特拉斯曼發現了鈾核裂變,進而掌握了使得原子核分裂的原理方法,這也直接使他獲得了194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就這點來說,德國核項目起步較早,但僅僅幾個月以後就中止了。
德國突然入侵波蘭,研究體系需要重組。
到了1939年9月重新啟動,分為三個部分開始研究,分別是:核反應堆、鈾和重水生產。
德國對於核研究的重視不夠,尤其對於核裂變究竟有沒有實戰價值,內部分歧很大。
同時,德國國土面積不大,國內資源匱乏,缺少足夠的核材料。
到了1940年德國政府挪威,才控制了挪威的重水工廠維蒙克;佔領比利時以後,才獲得了比利時庫存的1200噸鈾礦。
德國在1940年12月建立了第一個反應堆,掌握了金屬釉的提煉技術。
到了1941年9月,諾貝爾獎獲得者海森堡教授設計的重水堆已經可以實現濃縮鈾的製造,他本人興奮的聲稱「原子彈的通路已經打開」。
似乎德國的核計劃進展還算不錯,實際上卻不是這樣。
隨後,德國核研究的速度卻越來越慢。
這主要是德國核研究太分散。陸軍軍械局雖名義上是負責人,實際上包括各個大學、教育部、研究會都有自己的團隊和研究班子。
在建造第一臺回旋加速器的時候,各團隊互相搶奪,甚至拆臺。
西門子公司首先負責這個加速器的製造,提供給帝國郵政部。而陸軍軍備局則出於合作考慮,沒有從西門子公司購買。
除了研究力量分散以外,軍費日益壓垮財政的德國,也不願意為這個虛無的項目投入太大資金。
畢竟德軍已經開始陷入持久戰中,用盡全力尚且無法自拔,寧可多造一些可以直接打擊敵人的武器。
德國V2飛彈研究項目,投入了2000萬馬克的資金;而核項目只投資了200萬馬克。
這當然是不夠的。
美國的曼哈頓工程,總耗資25億美元,這絕對是天文數字。
由於投入不足,德國無法使用昂貴的提純方法,獲得更為純淨的鈾235。這導致核項目進展非常緩慢,遠遠落後於美國。
而美國人則財大氣粗,使用了三種方法同時提純,也不知道花了多少錢。
這裡需要說明一個錯誤的觀點。
有人說,德國之所以沒有製造出原子彈,是因為海森堡教授認為製造一枚核彈需要幾噸純鈾235。而提純幾噸鈾在當時技術來說,是絕對不可能的。
這個結論匯報到德國高層,希特勒等人認為既然現有技術無法實現,就沒必要投入巨資。
於是,原子彈項目就不被重視了。
其實,海森堡教授認為製造一顆原子彈所必要的臨界質量,大約在10到100公斤。
這個數字是相當精準的,同後來美國原子彈差不多。
所以,德國沒有研究出原子彈,同海森堡教授關係不大。
到了1943年,德軍已經開始節節敗退,盟軍對德國本土大規模轟炸。
此時,德國更需要可以立即投入實戰的武器,核項目越來越不被重視。
有意思的是,盟軍卻頗為重視,反覆轟炸德國核項目涉及的公司和實驗室,以及原料產地。
原則上,在本土被炸成這樣的情況下,核計劃想要成功是極為困難的。
1944年3月,法蘭克福的德谷薩公司廠房被空襲中嚴重損毀,金屬鈾的生產中止了半年。
自然,43年以後,盟軍連續派遣特種部隊炸毀挪威的重水廠,也有很大作用。
這些襲擊,導致重水工廠停產8個月。
德國國內雖還有重水儲備,但數量不多,也導致研究速度放緩。
到了1944年,德國核研究終於有了成果。
他們研究了一種核爆裝置,通過空心裝藥技術引發氘氚反應。
這種核爆無法和原子彈相比,卻可以導致方圓1.6平方公裡內或者被炸毀或者被嚴重汙染,類似於今天的髒彈。
1944年10月到1945年3月,德國先後進行過三次核武器試爆。
在10月,第一次試爆獲得成功。
德國空軍少校魯道夫.青賽爾就是監視人員,看到蘑菇雲和地面的建築、實驗動物被瓦解成碎片。
那麼,如果將這種核爆炸物裝在V2飛彈上,就可以轟炸英國本土,甚至炸毀蘇聯控制的大城市。
這是德國最高機密,德軍高層卻對於這種武器看法不一。
首先,這種武器的數量有限,預計每年可以製造幾十枚。
而區區幾十枚,不可能對盟軍構成太大的打擊,畢竟攻擊的範圍只有1.6平方公裡。即便是敵人的重兵集結地,這也炸死不了多少人,最多一二個營而已。
這點損失,對於盟國來說算不了什麼。
而德國一旦使用了這種武器,必然遭到盟國無情的報復。
沒有資料表明,盟國沒有類似的武器。
而這種爆炸是有一定核汙染的,最終的結果就是大家一起被汙染。
一戰化學戰的例子在前,擅自使用自己也無法防備的武器,最終結果就是自討苦吃。
當然,德國研究出可以摧毀一個城市的原子彈,那就完全不同,可以迫使盟軍進行談判。
畢竟原子彈對盟軍威脅巨大。
不過,德國已經沒有這種機會,他們已經兵敗如山倒,敗局已定。
到了1945年3月,德國人在奧爾德魯夫陸軍演習場,進行了最後一次小規模核試驗,當量為100噸TNT。
距離造出原子彈還有很遠的距離,而德國僅僅1個月後就投降了。
退一步說,就算德國投降前造出原子彈,還能摧毀了盟國一個城市,也不能挽回敗局。
盟軍已經傷亡數千萬之眾,僅僅蘇聯就有無數城市被摧毀,不會在乎多一個城市。
反而,德國高層會被當做戰犯處死,不會像後來紐倫堡審判那樣只是處決了一些核心人物。
美國花費25億研究,德國花費200萬馬克研究,後者要能成功才叫有鬼。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