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蘇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教授 夏錦文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十八大以來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這一成果內涵豐富、思想精深,需要認真學習、深入研究、全面闡釋、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理論特質與實踐價值。
堅持理論的徹底性,釋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真理光芒。理論的力量來自於其思想對客觀世界的解釋力、對改造世界的引領力以及徵服人心的說服力。馬克思主義之所以擁有強大的生命力,正在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徹底性」,能真正地「說服人」,這也是「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的特有魅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複雜態勢:國際上,全球經濟復甦一波三折,「黑天鵝」事件頻發,「灰犀牛」風險積聚,貿易保護主義、反全球化、民粹主義乃至極端主義思潮湧動;在國內,「三期疊加」暴露出傳統增長模式的內在弊端,傳統增長動力衰減,改革進入深水區。中國經濟怎麼辦?社會上出現了各種聲音,開出了各種藥方。面對經濟界、理論界的眾聲喧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旗幟鮮明地提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命題,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立場、觀點、方法,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規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的經濟學說,實現了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造性發展。時代孕育思想,實踐檢驗真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引領我國經濟爬坡越坎、轉型升級,取得了歷史性成就,顯現出巨大生命力和真理光芒。社科界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理論徹底性和真理性,可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特別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結合時代特點加以分析;在與其他思想流派的比較中加以分析;結合不同學科的特點加以分析,在多維度分析研究中彰顯這一思想對當前中國經濟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具有令人信服的解釋力、指導力。
詮釋思想的原創性,淬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創新魅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充分吸收和繼承了以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傳統,同時也汲取當代經濟發展的經驗教訓和國內外經濟學理論中的合理成分。在此基礎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著眼於新的時代特點,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創性的新觀點、新論斷,極大地拓寬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知識譜系,顯示出原創理論所獨有的思想魅力。例如,經濟發展新常態概念的提出,一舉解決了「三期疊加」情況下中國經濟所處歷史方位和向何處去的問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住了制約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牛鼻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找到了正確途徑;關於創新的系統論述,為我國經濟轉入創新軌道指明了方向;堅持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從根本上澄清了「黨政分開」「非公黨建」「國企改制」等領域的模糊認識對現實工作帶來的困擾,等等。這一系列具有開創性的新思想,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為發展中國家走出一條保持自身獨立性的經濟現代化道路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的重大發展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社科界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中的創新性思想,可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出發詮釋這些原創思想的本質及規律;結合實踐效果來理解和檢驗這些原創思想,在實踐中領會其精神實質;在國際比較中,來審視這些原創思想的世界意義。
彰顯體系的完整性,闡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豐富內涵。一個理論走向成熟的標誌是其思想觀點和基本原理的集合,構成一個具有內在邏輯聯繫的有機體系或系統。理論的成熟程度則往往取決於實踐的發展程度。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領域呈現一系列不同於以往的新特徵、新態勢,特別是改革進入深水區,各種利益相互交織,亟待具有體系化的創新理論給予指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植根於當代中國實踐,直面現實發展需要,從政治保障、發展目的、發展理念、主要矛盾到工作主線、發展戰略和策略方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閉環」理論體系,具有理論的貫通性、自洽性和系統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用「七個堅持」加以概括:一是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這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徵和最大優勢」這一質的規定性在經濟工作中的具體要求和體現。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回答了發展「為了誰」「依靠誰」的根本問題。三是堅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構成科學決策的前提和基礎。四是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構築有利於發展的制度環境。五是堅持適應我國經濟發展主要矛盾變化,完善宏觀調控,相機抉擇、開準藥方,形成新時代經濟工作的基本思路。六是堅持問題導向部署經濟發展新戰略,在破解階段性重大問題中推進發展不斷邁向新臺階。七是堅持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穩中求進,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底線思維,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這些是經過實踐檢驗、務實管用的方法論。這七個堅持構成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邏輯緊密,環環相扣。社科界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體系,可結合不同專業,從思想體系的不同環節出發,進行細化研究;運用交叉學科知識,從思想體系不同環節的相互關係出發,進行結構性研究;從整體視角研究思想體系的本質特徵和演進規律,深入挖掘、立體呈現這一思想體系的完整內涵。
緊扣問題的實踐性,展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現實價值。問題導向從一開始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鮮明特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只有聆聽時代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呼喚,認真研究解決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才能真正把握歷史脈絡、找到發展規律,推動理論創新。」理論的價值在於指導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中國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要滿足人民對高質量、高品質生活的新期待;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提高供給體系質量;推進「三大變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就是要形成高質量、高競爭力的產業體系;防範和化解重大風險,就是要解除高質量發展的後顧之憂,等等。社科界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實踐應用性問題,可從理論與實踐、歷史與邏輯、國內與國外等多重視閾結合的高度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道路」「如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根本性的現實問題;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這個理論主題,從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部署步驟、外部條件、制度保證等方面明確推進經濟建設的基礎問題;研究具體領域的經濟問題,當前重點要研究如何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如何推動解決落實好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八個重點問題,消除影響經濟發展全局的重大隱患,構築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責任編輯:康慧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