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智慧互聯和移動互聯差距那麼大」
如果創業是一個故事,那麼對於塗鴉智能你的細品,看的角度不同,故事的趣味性也就迥異。
不認同塗鴉智能平臺模式的人看到的故事是這樣的:目標不集中,團隊不純粹,服務成本高。
認可塗鴉智能的人看到了這樣的故事:
「萬物互聯的特點是什麼?多品牌、多產品在同一個場景裡面能夠互聯互通,而且能夠去服務消費者和家庭。這需要將客戶端、軟體和連接協議等都放到產品裡面去,還要能夠穩定地運行起來。這種創業環境和創業需求導致絕大多數的傳統企業沒辦法去解決。」這需要一個多元化、經驗豐富的團隊。
塗鴉智能的技術骨幹和高層都來自於阿里雲的一個技術團隊,經歷過從開源社區軟體到阿里雲架構搭建,再到掃碼支付。塗鴉智能副總裁付強認為:「我們積累了很多平臺創業的經驗和能力,所以初創團隊是一個連續的、平臺型的創業團隊。同時也是一個融合的團隊,吸納了很多來自海爾、TCL 等公司的人才。」
對於智慧互聯而言,這樣的團隊搭建是必須的,如果你不能很好地理解原因,智慧網際網路的概念解析中就有答案。
智慧網際網路:以物聯網技術為基礎,以平臺型智能硬體為載體,按照約定的通信協議和數據交互標準,結合雲計算與大數據應用,在智能終端、人、雲端服務之間,進行信息採集、處理、分析、應用的智能化網絡。
那麼,這個融合的、平臺型的團隊需要做什麼呢?付強將這個業務定義為全方位的、一站式的解決方案。具體內容是,要幫客戶去做 APP 端,具有可規模化複製和部署的能力;需要連接層足夠的穩定,任何國家和地區去調用連結都不會中斷;要有 SDK 標準化服務,嵌入式的能力需要和客戶所處行業的產品一一對應。
「關於 SDK 標準化服務,聽起來挺容易,在做的過程中我們花了一年的時間將平臺到業務落地的商業模式打磨出來,這期間走了不少彎路。沒想到智慧互聯和移動互聯差距那麼大。」 付強如是說。
「離公司的理想目標其實差得還很遠」
從 2014 年成立到現在,塗鴉智能有幾個具有轉折性的關鍵點。首先是 2015 年塗鴉智能推出了雲模組,能夠將公司所有的能力標準化地、快捷地部署給客戶;其次是 2017 年塗鴉智能終於規模化地將亞馬遜智能音箱周邊的產品做起來了,出貨量和平臺的激活數據呈現裂變式發展,並於同年完成了 B 輪融資;第三個點是 2018 年國內智慧互聯時代到來,重要的標誌是國家喊出了 5G 的口號,一個基站下面可以做到幾十萬個設備的同時互聯互通,解決了設備同時觸發和並行的問題,塗鴉智能完成了產品到場景的落地;最近的一個關鍵點是 2020 年的疫情,其加速了智能化產品的落地,塗鴉智能的產品從面向普通的家庭用戶,逐漸走向了公眾,甚至走向政府的政務需求。
即便如此,付強依然覺得智慧互聯產業的發展其實還是初級階段,剛剛開始從概念普及期走向產業發展期,未來還有產業成長期、產業成熟期,至少還需要十幾、二十年的發展周期,離公司的理想目標其實差得還很遠。
在他看來,當前的智慧互聯產業還有兩個比較大的困難點等待被攻克。
「最核心的問題是需要全產業鏈對智慧互聯這件事情,包括開放的生態模式要能夠去接受,並且能夠主動地參與其中,需要做到場景聯動,這是我們認為比較大的一個困難點。」他舉例稱:「當你的車子到達小區門口就可以直接到車庫停好車,同時家裡的空調已經提前打開了,這是一個很具體化的場景,不能光靠家庭來解決問題,需要智慧道閘、智慧停車和智能家居聯動起來。目前我們面臨的比較大的一個挑戰就是多方協作的問題。」
對於第二個難點,他講到了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智慧互聯發展程度不同。這無疑增加了塗鴉智能產品和方案全球化發展的難度。
除了待解難題以外,付強認為相較於目前已經成熟的移動網際網路,智慧互聯還缺少一個剛需的爆品。「智慧互聯產業裡還沒有出現像手機類似的,老百姓必須要用的、離不開的單品。比如電動牙刷,你不用依然能夠很好地刷牙,用了當然體驗會更好,這只是體驗升級。所以在智慧互聯整個發展過程中,你會發現總感覺還缺少一個引爆點。那麼這個引爆點在哪裡?我相信今年隨著國家推出新基建和智慧城市,應該很快就會找到。」 付強總結說。
「深圳特別符合塗鴉智能結果導向的文化」
塗鴉智能是一個結果導向的公司,付強認為這和深圳這座城市特別搭,「結果好的就留下了,結果不好的就走了。」
從產業信息來看,塗鴉智能目前的進展還不錯,近期更是捷報頻傳:牽手凱潤智能和 LCM,合作科大訊飛,加入 Zigbee 聯盟董事會…他們更是立志要把全場景的能力融入到全球每一個國家,每一座城市。付強說塗鴉智能已經有了最為關鍵的平臺,想來就差那顆引爆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