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林正英主演的《殭屍先生》上映大獲成功,票房超過兩千萬,打破香港恐怖片票房記錄!。於是,一時間香港掀起了一股「殭屍潮」,無數人跟風模仿,短短幾年時間就誕生了超過百部殭屍題材的電影,但大部分影片質量都很差,直接導致香港「殭屍片」口碑和票房跌到了低谷。作為殭屍片的代表人物林正英這時站了出來,決定再次拍攝一部作品重新給殭屍片帶來活力,於是就有了《一眉道人》。
在拍攝《一眉道人》之前,林正英還是洪金寶的洪家班成員,林正英能夠出演《殭屍先生》也是洪金寶的功勞。隨著林正英在影壇開始獨當一面,香港電影巨頭「嘉禾」也有意讓林正英效仿洪金寶,成立自己的電影製作公司,為「嘉禾」製作電影。當時洪金寶的「寶禾」,成龍的「威禾」,元彪和元奎的「泰禾」等等都是這種模式。
「嘉禾」當年能夠迅速崛起就是靠的這一招,讓旗下巨星成立子公司。他們負責拍,「嘉禾」負責賣。
於是林正英決定和兩位好友——藍乃才與蔡瀾一起創立了「大路影業」。在「嘉禾」資金的支持下,林正英第一部自導自演的「殭屍片」——《一眉道人》就誕生了。
惋惜的是,《一眉道人》在1989年上映,港票房只獲得1119萬港幣,與林正英此前拍攝的《殭屍先生》兩千多萬票房相比相差了近一半。但無論是「籌備時間」,「成本」還是「後期製作」,《一眉道人》都要比《殭屍先生》更加精良。
那時的香港影戲以「快」著稱,一部影戲一個月甚至幾天就能拍完。而《一眉道人》是林正英整整花了一年的時間才拍攝完成的。影片中開場抓「芭蕉精」那段戲,那一片芭蕉樹都是人工一顆一顆種上去的。場務人員天天光是布景準備就要8個小時,道具、園地、特效水平比之前的殭屍片都是全方面提升。劇情上更是鬥膽創新,「小殭屍」懂事可愛,大反派換成了西方的「吸血鬼」,「中西鬥法」讓人嘆為觀止。
由於《一眉道人》並沒有取得預期中的成功,好強的林正英把所有的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於是主動離開了「大陸影業」。後來蔡瀾回憶說,「這部影戲確實沒有賺到錢,但也不算賠本」。可以看出此片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不堪。沒了林正英這個主心骨,後來的「大路影戲」轉變了思維,拍攝了許多B級片,藍乃才的《力王》就是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