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小愛好者」這個公眾號一直專注於給大家分享各種有趣的歷史知識,小編也是一位歷史小愛好者,就希望每天能把更多的歷史知識分享給更多的歷史小愛好者們,各位看官朋友如果覺得這個公眾號有意思的話可以點個關注哦,各種有趣的歷史知識都是小編精選的喲。
李宗仁是中國現代史上的重量級人物,字德鄰,廣西桂林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桂系"首領,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代總統。
曾為李宗仁撰寫回憶錄的唐德剛認為,李宗仁「匹夫一人系天下安危」,他是「近代中國這座高樓大廈的一根主要支柱,沒這根柱子,則今日這座大廈,可能又是另外一棟不同的建築了。」
1929年和1930年,李宗仁和白崇禧代表的桂系與蔣介石之間大戰兩場:蔣桂戰爭與中原大戰。蔣介石倚仗的各種手法,包括以職位、金錢、美女收買對手部下,拉攏一派打擊另一派,打贏了這兩場戰爭,李宗仁敗退廣西。
在廣西和中央對峙的幾年當中,李宗仁、白崇禧勵精圖治建設廣西。他們發展教育,懲治土豪劣紳,對行政官員進行嚴格約束,甚至規定官員只許穿灰色制服,不許穿綢袍和西裝。李宗仁自己也過著清教徒似的生活,他的胞妹曾經問他:「哥哥,你做了這樣大的官,而我們仍舊耕田種地,你不怕鄰裡恥笑你嗎?」
20世紀30年代,廣西是中國有名的模範省,國內外記者湧入參觀給予盛讚。「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以後,毛澤東會見李宗仁的特使劉仲容時曾說:「廣西這幾年跟蔣介石鬧獨立。名氣很大啊!廣西是個有名的窮省份,鬧起饑荒來,災民常逃到湖南來。湖南的農民討不到老婆的,就娶廣西的妹子。李先生憑什麼鬧獨立?據說,這幾年,沒有南京政府的財政支持,不僅撐得住局面,還被人稱讚為全國的模範省。我看李宗仁是個有本事的人。」
李宗仁是當之無愧的抗日名將。
李宗仁
1936年,李宗仁發表《焦土抗戰論》,其觀點與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速勝論」背道而馳。7月15日,國民政府電令白崇禧立刻出洋考察,李宗仁調往中樞軍委會任職,實際上要將二人趕出廣西,這一下激怒了他倆,他們公開抗命。
蔣介石調集各路軍隊圍困廣西,而廣西也全省動員誓死一拼。桂系在輿論上佔領正義立場,東北軍、西北軍、我黨都通電聲援廣西。
鬥爭的結果是雙方各退一步,蔣介石承諾抗日,李宗仁宣布服從中央共同抗日。1936年9月18日,李宗仁與蔣介石在廣州見面,這是他們公開決裂多年之後的首次見面。據當年的《春秋雜誌》的記錄說,李宗仁這位老實人,一見到蔣介石走了進來,竟然當堂面紅耳赤不知所措,表情極其尷尬,而蔣介石則是滿面春風,笑容可掬。
李宗仁的桂系是「逼蔣抗日」最穩定、最堅決的力量之一。「西安事變」發生後,各地軍閥動搖觀望之際,李宗仁等16人通電全國,態度鮮明地主張和平解決兵諫,建立抗日政府。
七七事變後,李宗仁在兩個月內便在廣西裝備了4個軍共48個團配備齊全,開赴淞滬會戰前線。
1937年10月,李宗仁被任命為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駐守徐州。1938年2月至5月他指揮了徐州會戰,其中臺兒莊戰役是他一生輝煌的頂點,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的首次大捷,極大地鼓舞了全國抗日軍民的鬥志。
隨後的武漢會戰,李宗仁名義上是會戰長官之一,實際上已無實權。1943年9月,李宗仁從第五戰區調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駐漢中行營主任,明升暗降。抗戰勝利後,又被任命為北平行營主任。一代名將從此基本與沙場絕緣,走上了權力鬥爭之路。
1949年1月,李宗仁終於迫使蔣介石在形式上下野,他當上了代總統,可是根本沒有實權。他幻想通過"和談",阻止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派代表團到北平談判,但最後又拒絕在我黨提出的和平條件《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
李宗仁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攻佔南京,國民黨反動統治被推翻。此後,李宗仁先後退到桂林、廣州,繼續組織國民黨軍隊進行頑抗。
1949年11月,白崇禧指揮的桂系部隊大部被殲,李宗仁在政治上賴以生存的條件被摧毀。
1949年11月20日,李宗仁以就醫為名,從南寧乘專機飛往香港。1949年12月,李宗仁乘機飛往美國,此後在美國度過了十六年的寓公生活。
晚年的李宗仁做了兩件大事,一件是參與哥倫比亞大學口述史計劃,在唐德剛協助下出版回憶錄;二是在周恩來周密部署下,躲過重重阻撓,攜妻取道瑞士回到大陸。
1956年4月至1965年6月的10年間,曾任李宗仁秘書、並一直與李宗仁交往從密的程思遠5次應邀穿梭於海外與北京之間,為李宗仁回歸祖國做準備。每次到京,都得到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會見。為爭取李宗仁歸國,周恩來做了大量的工作,給程思遠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
1955年8月,李宗仁在美國公開發表了《關於解決臺灣問題的具體建議》。文中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百廢俱興,建設規模之大與成就之速,皆史無前例,國勢日振,真可說舉世矚目。」至於臺灣,李宗仁說:「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消息傳到美國,李宗仁高興得像個小孩一樣,到處給親友打電話報喜。在接受一位義大利記者採訪時,李宗仁說:「我由於自己的失敗而感到高興,因為從我的錯誤中一個新的中國正在誕生。……什麼時候我們曾經有過這樣一個強大的中國呢?」
自我剖析如此深刻之言,自然震驚了世界。
1965年7月20日,在臺海關係緊張的關口,李宗仁回國了。他在首都機場受到了周總理、陳毅副總理及他在北京的老朋友和社會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李宗仁在機場宣讀聲明,表示要為完成祖國統一作出貢獻 。
他還即興賦詩一首:國民黨的代總統,多年戎馬歷風塵。葉落歸根見素襟,邕江畔生一老翁。今日還鄉匡大局,當年解甲有真情。徐州會戰很有名,臺兒莊戰論英雄,異邦雖好心思漢,祖國繁榮時夢親。欣看滿堂冠蓋集,寒暄笑語回北京。
回國途中在巴基斯坦喀拉蚩轉機時,驚心動魄。李宗仁夫婦剛下飛機,一輛閃著警燈的救護車就停在面前,確認李宗仁夫婦身份後就把他們帶上了車,飛快開往中國使館。在車上,大使丁國鈺解釋說,「我是中國駐巴基斯坦的大使,奉周恩來總理的指示前來迎接你們。」原來,大陸方面已經得到情報,臺灣方面派特務企圖在機場大廈樓梯對李宗仁下手,丁國鈺趕緊向巴基斯坦有關部門借來這輛救護車接機,才使李宗仁逃過了一劫。
7月27日,毛主席接見了李宗仁夫婦和程思遠。毛主席說:「你們回來,很好,歡迎你們。」
毛主席接見李宗仁
李宗仁說:我們回來後,都為祖國的強大感到高興。在海外許多人士都懷念祖國,他們渴望回到祖國來。
毛主席說:祖國比過去強大一些,但還不很強大,我們至少還得再建設二三十年才能真正強大起來。跑到海外的,凡是願意回來的,我們都歡迎。他們回來,我們都以禮相待。
毛主席還說:你在聲明中沒罵蔣介石,這很好。將來蔣如果願意回來,我們更高興,更歡迎。
毛主席建議李宗仁到全國各地看看。
李宗仁在政界的影響舉足輕重,他的回歸,在海峽兩岸以及國際上產生了巨大的震撼。
毛主席與李宗仁在天安門城樓上
1966年國慶節,毛主席邀請李宗仁登上天安門城樓,第二次接見了他,這也是毛主席和李宗仁最後一次會面。1968年8月初,李宗仁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住進了北京醫院。
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在北京病逝。他以一個愛國者的身份留下遺言:「我在1965年毅然從海外回到祖國,所走的這一條路是走對了……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我深深地感到能成為中國人民的一分子是一個無比的光榮。」
回國之後,李宗仁曾表示,自己想擔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這個職務。當時張治中等都認為李宗仁可擔任副委員長這一職位,理由是其資歷比較深。可是後來毛主席始終都沒有給予他們答覆,而後這個問題也一再拖延,所以李宗仁並沒實現自己做副委員長的這個理想,但幫他回國立下汗馬功勞的程思遠後來卻當上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周恩來曾這樣評價李宗仁「一生做過兩件好事,一件是臺兒莊,一件是回歸祖國……」(劉繼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