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韓國瑜選不選備受各界關注。日前被媒體逼急了,韓國瑜用用唱的回說:「我堅持不考慮2020!」又在臉書發文表示「就這4年的時間,我會讓大家看見我履行諾言的決心與毅力,讓大家看見高雄的成長與改變。」這些發言多被解讀成韓國瑜棄選2020,引發政壇震撼。
但細究韓國瑜的說法,所謂「不考慮2020」是因為剛就任高雄市長,展現他心無旁騖,一心拼市政的意志,而所謂「就這4年的時間」是指他一定會在期限內兌現讓世界看見高雄的承諾。
韓國瑜能否讓高雄脫胎換骨,恐怕不是他專心一意做他的市長、到各地推銷農產品就可以實現。打從韓國瑜當選高雄市長後,韓流越強,民進黨的打擊力道越大,即便韓國瑜口口聲聲說他只是個賣菜郎,甚至替高雄農漁民爭取到82億(新臺幣,下同)的訂單,依舊逃不過綠營對他賣臺等各種「抹紅」的指控,又是要開罰50萬,又是要訂「韓國瑜條款」,縣市長赴港澳一概受限。
這樣的結果幫了高雄,卻害了其他縣市長跟著連坐,絕非韓市長的本意。韓國瑜必須得面對的政治殘酷是,即使大談「愛與包容」,民進黨對待對手卻絕不手軟,全黨可以像嗜血的狼群一哄而上圍剿一人。去年「九合一」選舉,韓流橫掃全臺,聲勢至今不墜。原因很簡單,這股「韓流」背後所代表的真正意義,是臺灣民眾對於蔡當局只會操弄意識形態「執政」,不思拼經濟、顧民生的抗議。直至今日,民進黨卻還不知檢討,反而變本加厲,什麼「掃把說」、「併吞說」紛紛出籠,現在連臺灣老百姓求個基本溫飽都變成是「豬狗禽獸」了,等於重重打臉「韓流」所代表的主流民意。
只要民進黨「執政」一天,臺灣民眾只能坐困愁城,高雄也不可能發大財。所以除非韓國瑜出馬角逐2020,取得臺當局執政權,否則「東西賣得出去,人進得來」很難實現。
首先,在大我和小我間,韓國瑜必須成就大我。捍衛臺灣、維護臺灣安全、追求臺灣民眾福祉是大我,信守任期承諾、做滿一任市長則是小我。其次,在大德與小德間,韓國瑜必須選擇大德,大恩大德是兌現「臺灣安全,人民有錢」的發願,小恩小惠則是感念王金平等人在韓國瑜競選高雄市長時的力挺。孰輕孰重應該很好判斷。
臺灣不好,高雄怎麼會好。臺灣已經捲入政黨惡鬥「鬼混20年」了,明年將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臺灣是要繼續走意識形態鬥爭的老路,向下沉淪,還是跳脫政黨惡鬥、改走以民為本的大道,向上提升,端看選出什麼樣的人當臺灣地區領導人。2020「大選」是「大是大非」的選擇,韓國瑜應展現「捨我其誰」的決心,問鼎明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寶座,以具體行動證明實現「護臺」又「富臺」的宏願。(作者謝明輝/臺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
來源:臺灣《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