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醫院大外科主任劉德若:中國胸外微創技術比肩世界

2020-12-23 健康時報客戶端

(健康時報記者 張彥婷)「中國醫生目前的胸腔鏡操作已經不輸任何國家。」北京醫學會胸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中日友好醫院大外科主任劉德若教授在第十二屆2020北京胸外科學術年會上介紹,胸腔鏡已經可以觸達人類胸肺的任何部位。從四孔到三孔再到兩孔、單孔,已經成為目前進行胸部腫瘤切除的主流方法。相較傳統的開胸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等顯著的優點。

北京醫學會胸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中日友好醫院大外科主任劉德若在會上發言

胸腔鏡技術改變早期肺癌診療

一個人的肺部如果出現結節,是可以通過CT看見的,但無法據此辨別它是良性還是惡性——要麼長期觀察,要麼開胸手術。在沒有胸腔鏡技術之前,多數病人抱著「寧可信其無」的心理,不敢開胸,等到腫瘤性質能夠確定時,很多都已經到了無法治癒的晚期。

而如今,「胸腔鏡通常是在1.5cm的胸壁小切口下進行。醫生是看著電視用特殊的手術器械完成手術,這就等於將醫生的眼睛伸到了病人的胸腔內進行手術操作。創傷小,痛苦輕。」除此之外,劉德若教授介紹:很多肺結節病人樂於接受胸腔鏡診治,所以手術治療早期肺癌的比例大幅上升。與開胸相比,早期肺癌比例提高約40%,5年生存率提高約50%。「正是胸腔鏡的應用使肺癌外科幹預的關口向早期明顯前移,推動早診早治,提高了整體治癒率。」

劉德若教授向記者透露,曾經他做過計算,局部晚期肺癌病人即便做了手術,平均存活期2-3年,這期間往往需要多次放化療,甚至靶向和免疫治療,到去世時得花去幾十萬元左右的醫療費用。但如果同一位病人在肺癌的早期階段就能使用胸腔鏡技術除去腫瘤,只需要花7萬元左右,很多患者能夠治癒,一輩子不復發。正是這些開創性工作,改變了肺癌的診療模式,造福了廣大中國肺癌患者。

中國胸外微創技術比肩世界

在我國,胸腔鏡技術已經成為中國胸肺疾病外科治療的主流手段。胸腔鏡操作從四孔到三孔、兩孔再到單孔和機器人手術,中國胸外科醫師的操作水平逐年指數型提高。「很多老百姓擔心胸腔鏡切不乾淨,但其實近十年來,這個疑慮在臨床已經被解決。」劉德若教授表示:胸腔鏡已經能達到和開胸手術一樣的效果,甚至可能更好。

「中國患者基數大,病例數多。而且中國的外科醫生肯鑽研,中國的胸腔鏡操作技術不輸於任何國家。」劉德若教授說,在胸腔鏡領域,中國醫生的操作已經領跑國際,所以中國肺病患者的手術治療完全不用考慮國外,中國醫生自己就能做好。

只是在基礎研究尤其器械研發的自主創新、醫研的產業轉化方面,中國尚且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急需更多重視關注。

據了解,本次由北京醫學會胸外科分會主辦,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承辦的第十二屆2020北京胸外科學術年會共有二百餘位專家學者參與探討了50餘個議題發言,同步進行的3個分會場,分別聚焦肺癌、食管疾病、肺移植、氣管與胸壁疾病、縱隔疾病、MDT專題、創傷專題及護理專題等八大主題,以專題講座、專題報告、熱點問題辯論、病例討熱點問題辯論。

(責任編輯:韋川南)

相關焦點

  • 不忘初心,傳承使命, 共譜胸外科新藍圖2020北京胸外科年會|北京...
    會議伊始,由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醫師分會會長、國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赫捷院士致辭。赫捷院士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對因為疫情防控需要,無法邀請京外同行專家參會交流表示遺憾和歉意,同時高屋建瓴的對胸外科目前的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做了簡明扼要的分析和展望。
  • 不忘初心,傳承使命, 共譜胸外科新藍圖|2020北京胸外科年會
    會議伊始,由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醫師分會會長、國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赫捷院士致辭。赫捷院士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對因為疫情防控需要,無法邀請京外同行專家參會交流表示遺憾和歉意,同時高屋建瓴的對胸外科目前的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做了簡明扼要的分析和展望。
  • 中日友好醫院2020年公開招聘普通外科醫師及心臟科技師擬聘用人員...
    中日友好醫院2020年公開招聘普通外科醫師及心臟科技師擬聘用人員公示2020-12-23 21 : 16 來源:中國政府網人事司根據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有關規定學歷學位及專業原工作單位中日友好醫院>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心臟科技師王睿本科學歷 學士學位
  • 中日友好醫院5G遠程醫療
    如今,藉助現代通信技術,遠程醫療、遠程會診等應用為解決醫療資源的均衡發展提供了一條有效的思路。特別是在5G投入商用之後,其大帶寬、低延時等特色讓遠程醫療更具可行性和現實性。作為全國首批5G網絡試點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率先完成了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的5G室內數 化系統部署,為5G遠程醫療業務的探索與實踐打下了堅實 基礎。
  • 中國共產黨中日友好醫院第五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
    2020年12月11日,中國共產黨中日友好醫院第五次代表大會在我院講學廳勝利召開。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直屬機關黨委書記於學軍到會講話。委直屬機關黨委常務副書記楊建立出席大會。中日友好醫院黨委書記宋樹立代表黨委向大會作工作報告和關於制定醫院「十四五」規劃建議的說明。
  • 於學軍同志出席中日友好醫院第五次黨員代表大會
    原標題:於學軍同志出席中日友好醫院第五次黨員代表大會2020年12月11日,中國共產黨中日友好醫院第五次代表大會在醫院講學廳勝利召開。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直屬機關黨委書記於學軍到會講話。委直屬機關黨委常務副書記楊建立出席大會。
  • 廣大整形美容醫院頜面外科主任何錦泉博士 3D導板精準正頜技術
    廣大整形美容醫院頜面外科主任何錦泉博士 3D導板精準正頜技術2020年12月17日 17:03:28      來源:衡陽房地產信息網    編輯:news_finance廣大整形醫院怎麼樣靠譜嗎?其中多次聽朋友提及的廣州廣大整形醫院怎麼樣靠譜嗎?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位正頜專家何錦泉—廣大整形美容醫院頜面外科主任。
  • 「中日友好杯」中國大學生日語徵文比賽
    開始報名為進一步豐富中日青少年交流和人文交流內容,提升中國大學生的日語能力素養,增進廣大青年對中日關係的正確認知,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與日本日中友好繼承發展會決定聯合主辦「中日友好杯」中國大學生日語徵文比賽。歡迎符合參賽條件的中國高校學生踴躍報名參賽。
  • 煙臺毓璜頂醫院手足外科主任林國棟:「微雕高手」重塑患者人生
    這樣的「奇蹟」,在煙臺毓璜頂醫院手足外科主任林國棟手下經常發生。手足畸形矯正,周圍神經卡壓松解,四肢腫瘤切除,創傷修復等等,都是林國棟的專長,這源於他對手足外科的手術臺有著忠誠的熱愛。現在,手足外科對於林國棟而言,是將堅持一生的事業,更是人生價值的實現平臺。
  • 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鴻光團隊:生死時速間的「微觀」考量
    陳鴻光(左)團隊討論患者病情以血管神經外科為例,在腦血管病的診療方面,上世紀90年代的中早期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還處於起步階段,當時腦動脈瘤、血管畸形等疾病主要是以開顱的方式進行,手術風險大、併發症多。如今,導航引導內鏡下經鼻垂體瘤切除術、內鏡下血腫清除術以及多種技術融合指導下的腫瘤精準切除等一系列微創手術已經讓越來越多的患者獲益。加速康復外科(ERAS)理念通過全面優化的圍手術期處理及治療方法,採取一系列規範化的措施和疼痛管理方法,最終實現外科手術病人少疼痛、低風險、少花銷並且快速康復的目標,近年來備受各大醫院的青睞。
  • 現場| 第三屆青島西海岸中日大腸癌精益診療工作坊圓滿落幕
    會議邀請了日本國立癌症中心醫院伊藤雅昭教授、臺灣中國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王輝明教授、日本北海道札幌東德洲會醫院王利明教授、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姚力教授以及全國各地的多位普外科及其他專業的專家、各級醫師進行上線學習與交流,共60餘人參加會議。上午9時許,開幕式正式開始,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心醫院顏曉波院長為大會致辭。會議由普外一科主任畢恩旭主持。
  • 聘請23位國內外權威專家,中日友好醫院皮膚健康研究所成立
    在8月28日舉行的首屆「櫻花皮膚健康論壇」上,中日友好醫院皮膚健康研究所正式成立。未來,該研究所將主攻皮膚影像與人工智慧研究等六大研究方向。這也是我國大型公立醫院成立的首個以「皮膚健康」命名的研究所。中日友好醫院皮膚健康研究所名譽所長張學軍透露,我國每年皮膚病門診的總量達2.4億人次,推進皮膚病學醫療、教學、科研的全面發展,是大型公立醫院在學科建設中的重要任務。「未來,研究所的研究方向,將不僅限於疾病,還將涉及醫美、護膚、人工智慧等跨學科領域。」
  • 一場與中國的「邂逅」讓她重拾畫筆|日本_社會|巖崎|中日友好醫院|...
    △巖崎春香巖崎春香說,畫漫畫是自己學生時代的愛好,工作後就沒有再畫過了,而一場與中國的「邂逅」讓她重拾畫筆……「我想讓日本民眾更了解中國」2018年,只會幾句中文的巖崎春香來到中國,成為了中日友好醫院的一名護理志願者。在中日友好醫院工作期間,巖崎向中國同事們介紹一些日本的臨床護理方法。
  • 信陽市中心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陸偉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
    日前,剛剛參加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的信陽市中心醫院泌尿外科主任、河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陸偉,帶著溫暖的笑容,向記者娓娓道來他的醫學夢。從醫三十年來,陸偉立足崗位,勇於創新,時刻牢記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職責和使命,潛心醫學科研,把握專業領域的發展趨勢和最新進展,走出了一條創新之路。
  •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北湖醫院正式開業
    5月9日,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北湖醫院正式開業接診,標誌著一所現代化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開啟了它服務新區之旅,有效填補了長春新區北湖區域高水平綜合醫院的空白,使新區北湖區域的居民實現不出區就能享受到三甲醫院的優質醫療服務。進入門診區域,入口是導診臺,導診臺上方的電子大屏上,輪播顯示著當日出診專家信息。掛號、收費人工窗口已經開始忙碌起來。
  • 深度|中國器官捐獻調查
    中國器官捐獻現狀究竟如何?存在哪些問題?記者赴京、滬、鄂、贛、粵等省市調查,試圖解開器官捐獻之惑。能做移植手術的醫院都有人排隊等器官捐獻人體器官,被譽為「獻上生命的禮物」。如此「貴重禮物」挽救他人生命,成就的感人故事不少。然而,仍有很多患者在苦苦等待中去世。不久前,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移植中心2名病人,就因等不到合適的肝源離世。
  • 日本籍女解放軍加藤昭江去世,曾參與建立北京中日友好醫院
    日本籍女解放軍加藤昭江去世,曾參與建立北京中日友好醫院 屈暢/北京頭條客戶端 2019-07-18 13:10
  • 桂林市中醫醫院:舉辦桂林市基層醫院泌尿外科微創技術論壇
    近日,桂林市中醫醫院外一科舉辦桂林市基層醫院泌尿外科微創技術論壇,來自17個桂林市縣級醫院及鄉鎮衛生院的50多名泌尿外科專家及骨幹齊聚桂林,聚焦泌尿專科結石微創技術,分享專科發展經驗,共同探討適合基層醫院的新技術和新理念。
  • 韓妃整形醫院鼻整形專家周國偉主任 多次在鼻整形主題技術交流會上...
    隨著現代整形醫學越來越發達的現在,我們可以通過鼻整形手術來對這些不美鼻型進行改善,但隆鼻手術不簡單,需要選擇大醫院以及經驗豐富的專家才有保障。今日為大家推薦一個經驗豐富且非常有名氣的鼻整形專家——美沃斯國際醫學美容大會特邀專家,廣東韓妃周國偉主任。
  • 2020中國顯微外科傳承與創新論壇徐州站在仁慈醫院開幕
    8月8日,「2020中國顯微外科傳承與創新論壇(4)」在徐州仁慈醫院順利舉辦,本場「骨不連骨缺損治療」專題論壇由《中華顯微外科雜誌》及骨科在線聯合主辦,徐州仁慈醫院承辦。中華醫學會顯微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顯微外科醫學部主任、顯微創傷手外科主任顧立強教授,在介紹舉辦中華顯微外科傳承與創新論壇的目的時表示,為響應國家建設國際一流科技期刊的號召,2020年,《中華顯微外科雜誌》依託顯微外科優勢醫院(編委單位)開展了「中國顯微外科傳承與創新系列論壇」,堅持傳承,鼓勵創新,致力於提升青年醫生理論知識與技術水平,推動顯微外科學術交流,培養更多顯微外科領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