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晚,著名指揮家餘隆執棒其麾下三大樂團組成的「聯合樂隊」——上海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及廣州交響樂團中國,以全套中國班底演繹了多部見證時代巨變的原創紅色經典,並通過多平臺直播,為國內外觀眾奉上了「唱支山歌給黨聽 2021上海新年音樂會」。
今晚來到現場的觀眾,還看到了星空大堂及教育長廊裡的藝術裝置「燈Ⅱ」,這次裝置延續了2019年「燈」的主題,以中國傳統燈籠為靈感,並將「輝煌的快板」「詼諧的小快板」「如歌的行版」等音樂術語刻置燈身之上,放眼望去,一片紅色燈海,歡快的新年氛圍撲面而來。
餘隆表示,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所以這場新年音樂會別具意義,「今年我們被疫情所困,音樂家們享有為觀眾演奏音樂的機會來之不易。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更需要三支樂團的音樂家們聯合起來,用這樣一場特殊的新年音樂會迎接2021年的到來,向帶領我們取得勝利的中國共產黨100周年致敬。」
黨的誕生地,唱支山歌給黨聽
「上海新年音樂會」作為餘隆上任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後創辦的首個音樂品牌,至今已走過十二載。
12年裡,上海新年音樂會不但呈現了諸如穆蒂、馬舒爾、普列特涅夫、艾森巴赫等樂壇大師帶來的經典音樂會,加速了上海甚至國內新年演出市場的成熟,更在2019年新年音樂會上唱響了獻給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的第一首歌,展現出一支國有文藝院團的情懷和擔當。
2021年即將到來之際,上海交響樂團再次發力,以曾任上交駐團作曲家朱踐耳所創的「唱支山歌給黨聽」為題,通過一系列伴隨滄桑流年的經典力作直抒胸臆,表達新時代下中華兒女對黨的真誠敬意。
朱踐耳在其回憶錄中回顧了這部作品的創作緣起。1963年,朱老看到《人民日報》上刊登的雷鋒事跡,深受感動,尤其是看到雷鋒日記中引用的一首由陝西省焦平煤礦職工姚筱舟所作的小詩「唱支山歌給黨聽」時,一支清新而深情的旋律脫口而出,一氣呵成,後歌曲發表在《文匯報》上,迅速傳遍全國,成為群眾歌詠大會上的必唱曲目,也成為上海乃至中國音樂史上一筆寶貴的財富。
除了再次唱響《唱支山歌給黨聽》,還將復盤多部鐫刻時代烙印的經典之作,從《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我的祖國》到《我愛你中國》,通過直截了當的敘事抒情、豐富厚重的情感,回顧不能忘卻的時代足跡和歷史回聲。而《黃河鋼琴協奏曲》《苗嶺的早晨》《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幹》等器樂作品則通過充滿民族特色的韻律,歌唱著華夏大地的磅礴廣袤和祖國的秀美山河。
同時,於陽的《中國頌》、楊帆的《父輩》等探尋理想,追溯前輩的新創作品片段也將首次與觀眾見面,這也是由上海交響樂團為建黨百年而委約創作的。
音樂會上還上演了舒曼、柴可夫夫斯基、薩拉薩蒂、蕭士塔高維奇等作曲大師旋律熱情的代表作。
「聯合樂隊」登場,新人新作賀新年
除了曲目,本次音樂會的陣容堪稱龐大。女高音歌唱家黃英、龔爽,鋼琴家王雅倫,大提琴家娜米薩·孫,長笛演奏家李筱熹,二胡演奏家陸軼文,小提琴家李沛、蘇千尋,薩克斯演奏家王也輪番亮相,從聲樂到器樂,從民族樂器到西洋樂器,數十位從「60後」到「00後」的中青甚至少年音樂家,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展示了中國音樂的扛鼎力量和無限前景。
有意思的是,此次音樂會還集結了北上廣三地三支著名交響樂團聯袂上陣,「上海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廣州交響樂團,三個團都各自抽了10名演奏員,在三地轉場,和當地的東道主樂團組成一支聯合樂隊,一起登臺。」周平介紹說,這是個創新舉動,也表達了音樂家們聯手共抗疫情的深意。
這支「聯合樂隊」分別於12月30日、31日,1月1日在北京、上海、廣州的新年音樂會上同唱一首歌,並均以「唱支山歌給黨聽」為題,曬出了中國音樂的凝聚力和「硬」實力。
廣州交響樂團小提琴演奏員方海燕坦言,三天接連在北京、上海、廣州轉場,「每天都是早上5點起來趕高鐵,確實非常累,但三地的優秀同行同臺,特別有意義。」
中國愛樂樂團大提琴演奏員郭筱姮透露,自己的很多國外樂團朋友,最近都停工了,「非常艱苦」,「這次三地樂團的聯手,也算是給全世界音樂界打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