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起親子綜藝哪家強?湖南衛視絕對當仁不讓。
2013年,一檔《爸爸去哪兒》播出,成燎原之勢,在全國爆火,Kimi、天天、Angela、石頭、Cindy,這五個孩子一躍成為國民新寵,而五個老爸也再度翻紅。
看完節目後,很多人說,奔著林志穎看的節目,最後卻被張亮圈了粉。
轉眼間,7年過去了,這幾個孩子也都長成了小大人的樣子,《爸爸去哪兒》更成為很多人共同的回憶。
透過這個節目,老百姓看到了明星私底下的樣子,看著他們做任務、闖關、處理親子矛盾,我們也學習到了很多。
這一次,湖南衛視另闢蹊徑,做了一個《爸爸去哪兒》的升級版。
如果說,《爸爸去哪兒》是爸爸帶著孩子去冒險,那麼《誰知盤中餐》則是哥哥姐姐們帶著弟弟妹妹去冒險。
響應政策號召,很多家庭都生下了二胎,但兩個孩子的教育任務比一個孩子的時候重得多。父母既要平衡給到兩個孩子的愛與關懷,又要謹慎處理孩子們之間的矛盾、摩擦。
以至於很多時候,無能為力。
這一檔節目聚集了二胎家庭,讓兩個孩子一起去完成任務,通過體力勞動去體會農民的辛苦,懂得珍惜糧食,同時,也在不斷地協作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父母呢,則坐在演播廳裡,觀察孩子們的表現,發掘他們的閃光點。
和爸媽們一起在演播廳的,還有我們最最熟悉的「村長」李銳,以及親子教育專家張雅蓮。
三種身份,三個視角,他們在演播廳裡探討親子關係,但更多的時候,是被孩子們感動得熱淚盈眶。
整整9期節目下來,我最喜歡的是第一期的彤彤和安安兩姐妹,以及朗朗和開開倆兄弟。他們也在這個節目裡,留下了很多的名場面。
按照節目設置,爸爸媽媽會和孩子們一起去到鄉村小屋,安頓好之後,再在當天夜裡離開。
當孩子們在睡夢中醒來,發現爸爸媽媽已經走了,那種悲傷的心情可想而知。
安安睡到半夜,忽然醒了要找媽媽,彤彤大聲呼喊,卻沒有聽到媽媽的回應。
這個時候,彤彤的第一反應是拜託節目組找爸爸媽媽,當得知爸媽已經離開,彤彤瞪大了眼睛。
隨後,她借導演組的手機給爸媽打電話,聽到的只是手機裡的忙音。
這個時候,彤彤的眼眶已經紅了,但是旁邊就是哭鬧的妹妹,她來不及悲傷,下床找來一把蒲扇,一邊給安子扇扇子,一邊輕聲安慰她「姐姐在你旁邊」。
其實,彤彤也不過是個9歲的孩子,平時在爸媽身邊的時候,也是個活潑可愛的搗蛋鬼。當下,爸媽離開,她承擔起了作為家長的責任,體貼地照顧妹妹,親親拍著她的背,哄她入睡。
這一幕,看得演播廳的各位爸爸媽媽們,也忍不住落淚。
彤彤爸爸說,這是他第一次看到孩子的這一面。沒有想到,離開父母的身邊,孩子竟然可以這麼堅強。
而恰恰是因為父母的離開,讓兩姐妹的關係變得更緊密,她們成為了這個陌生環境裡,彼此唯一可以依靠的那個人。
而這恰恰,是血親的意義,同甘共苦,共擔風雨。
如果說,彤彤更多的是把自己的關心、耐心給了妹妹安安,那麼朗朗則是對所有小夥伴都一視同仁的好,甚至一度犧牲了弟弟開開。
彤彤、安安、朗朗、開開,四個孩子住在一棟樓裡,成了彼此幫助的小夥伴,但朗朗毫無疑問承擔了絕大多數的家務。
他是主廚,他也負責洗碗,更是打掃衛生的主力,參加田裡的勞動,他也是最賣力的那一個。
接到導演組的通知,給他們一人十塊錢,總共四十,四個孩子去菜市場買食材,自己決定怎麼使用這個錢。
四個小夥伴理了一個清單,然後開開心心去菜市場買菜。
路過烤鴨店,四個孩子口水都快流出來,卻因為25元一斤的高價,望而卻步。
好不容易,東西買得差不多了,孩子們準備回家。這個時候,安子突然轉頭問彤彤要錢。
原來,在最開始的時候,彤彤對安子說,如果有剩餘的錢,就讓她自由支配,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可是現在,錢用完了。
安子只有6歲,她還不太能懂得這個錢是大家共用的,她只是心心念念著想要拿錢去買零食。
於是,我們看到安子追在彤彤後面,不停追問:「誰讓你把我的錢用掉的?」
面對安子的無理取鬧,彤彤打算冷處理,但朗朗作為年紀最大的哥哥,站出來試圖安慰安子,給她解釋,並且向她承諾明天給她買零食。
可惜,畢竟是小孩,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零食怎麼肯罷休。
安子待在原地不動,甚至試圖去搶奪買的菜,嚷嚷著「那是我的」。
大有不給買零食就不走的架勢。
最後,還是朗朗想出了辦法,他提出去把買的菜退了,給安子買零食。
就這樣,他退了自己最愛吃的韭菜。
一小把韭菜,只能退七毛錢。
他們原本打算買個小棒棒糖,哄哄安子就成。到了副食店,安子選了自己喜歡的口味,彤彤和開開也想吃,可七毛錢,只夠買兩個棒棒糖。
於是,朗朗站在中間左右為難,他只好再次提出把雞蛋退了,他拿了兩個雞蛋,退了兩塊錢。
眼看著三個弟弟妹妹都買了棒棒糖,原以為這件事就這麼愉快地過去了。
可這個時候,彤彤開始控訴,她說朗朗照顧安子,卻不照顧她。
她想要吃麵包,她想讓朗朗給她買麵包。
可是麵包兩塊錢一個,也就意味著,還雞蛋的兩塊錢,剛好購買一塊蛋糕。
一邊是彤彤想吃的蛋糕,一邊是弟弟開開想吃的棒棒糖,朗朗左右為難。
最後,兩個孩子都不肯放棄自己想吃的東西,郎朗只好再去退一個雞蛋。
而因為再次退雞蛋,郎朗覺得特別對不起賣菜的奶奶,最後一個雞蛋他堅持只退五毛錢。
為了滿足弟弟妹妹的願望,朗朗退掉了自己最喜歡吃的韭菜,還退了三個雞蛋,他總共跑回菜市場三趟,退了三塊兩毛錢,給彤彤買了一個麵包,給安安、彤彤、開開各買了一個棒棒糖,而他,什麼也沒有買。
還好,開開心疼哥哥,把自己的棒棒糖第一時間跟哥哥分享。
朗朗的「英雄壯舉」引起了演播室的熱烈討論。
家長們驚訝於他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讚美他樂於助人的精神。朗朗的行為,不要說是一個小孩,就是一個成年人,都很難做到。
但與此同時,李銳也提出了另一個問題,一直以來,朗朗都是那個奉獻者,他幾乎承擔了所有苦累的部分,父母會不會心疼?
朗朗媽媽回答說,幫助別人能讓朗朗獲得快樂,並不會成為他的負擔。
或許,在成人的世界裡,會計較利弊得失,但在孩子的世界裡,他們相對單純,更能感受到付出的快樂。
所以,成長是雙向的,孩子在成長,父母也要成長。
如果你有一個孩子,你會希望他像朗朗這麼懂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