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奧委會對加拿大律師麥克拉倫所做的調查報告表達了強烈的關注。這項報告直指81歲的國際舉重聯合會前任主席塔馬斯·阿讓,稱國際舉聯曾經掩蓋了40例興奮劑陽性檢驗結果,且國際舉聯的帳下有超過1000萬美元資金去向不明。今年1月,一部由德國記者製作的紀錄片吹響了「反貪」的號角。
一部紀錄片揭開冰山一角
阿讓自上世紀70年代中期就職於國際舉聯,首先擔任秘書長,隨後在2000年起擔任主席。長達121頁的麥克拉倫報告披露了阿讓的貪汙行為,其中包括反興奮劑罰款直接付給阿讓本人,以及阿讓直接從國際舉聯帳號取款,時間大多在國際舉聯大賽或會議之前。麥克拉倫表示,阿讓究竟從中非法挪用了多少錢款以及用於不正當途徑則「難以估量」,國際舉聯的財政記錄則未能準確記錄收支,是「由不準確和不完全數字組成的亂帳」,也揭露了阿讓仍有一個秘密私人帳戶。
此外,國際舉聯的記錄中還有部分興奮劑違規事件未被公布,其中包括40起興奮劑檢測呈陽性的案例,以及部分賽事冠亞軍提交的樣本未被檢測。麥克拉倫已經將興奮劑相關案件提交給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繼續進行調查。
冰山一角被掀開,還要從德國電視一臺(ARD)今年1月5日播出的一部紀錄片說起。這部名為《秘密興奮劑——舉重之王》的紀錄片長45分鐘,由電視一臺著名記者塞佩爾特等人共同完成。片中稱國際舉聯在主席阿讓的領導下滋生了「貪腐文化」,揭露了國際舉聯的金融腐敗以及涉及的興奮劑問題。在2008年至2017年間,獲得世錦賽冠軍或奧運金牌的舉重選手,有近半數並未接受任何禁藥檢測。而藥檢官員常收取金錢,接受被篡改後的選手尿液樣本。至少來自國際奧委會的500萬美元資金,被挪入阿讓開設在瑞士銀行的個人帳戶。
片中摩爾多瓦國家舉重代表隊隊醫巴爾穆斯解釋了篡改尿液樣本的方法,包括讓長相相似的運動員提供虛假樣本等。該片還採訪了曾獲得奧運銅牌的泰國女子舉重選手古爾諾伊,她承認自己18歲時曾服用禁藥類固醇。西班牙舉重運動員莉迪亞·瓦倫丁也稱,國際舉聯在興奮劑問題上沒有任何預防措施。
德國舉重協會主席克裡斯蒂安·鮑姆加特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阿讓的背後是一整個體系,數十年來 ,這個體系讓舉壇興奮劑泛濫,這種不正常的現象已經存在了幾十年。」
國際舉重聯合會前任主席塔馬斯·阿讓
塞佩爾特帶領的團隊曾在2014年製作的一部紀錄片中,首次曝光了俄羅斯興奮劑問題,這部紀錄片的問世,也導致了《麥克拉倫報告》出爐,使得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建議徹底禁止俄羅斯出戰裡約奧運會。此外,塞佩爾特的團隊還揭露國際田徑聯合會組織的高層腐敗,前主席迪亞克被捕,他捲入到俄羅斯興奮劑醜聞中,並有一項洗錢指控。
泰國舉重興奮劑黑幕發人深省
該部紀錄片中還揭露了泰國廣泛使用興奮劑的現象,甚至給13歲的女孩服用興奮劑,令人震驚。
多米諾骨牌效應。國際舉聯醜聞牽扯出泰國舉重的興奮劑黑幕。其中來自泰國的女子舉重名將坤諾自揭家醜。坤諾向臥底記者表示,興奮劑是泰國舉重比賽的一部分,而一些女孩在13歲的時候就在全國比賽中服用興奮劑,以此提高成績。坤諾承認自己在青少年時期也服用過興奮劑,這樣的行為使得她的容貌發生變化,「下巴像男人,還長了鬍子,而那些應承擔責任的人,對我們的健康絲毫不關心。」她還告訴臥底記者:「大多數興奮劑來自其他國家,因為泰國的藥品質量不行,不是很好用。」
今年4月4日,國際舉聯宣布,因多項興奮劑違規,泰國舉重運動員將被禁止出戰東京奧運會。
舉重項目在奧運會的歷史很悠久,是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運會的九個項目之一。奧運會舉重項目一共設有15枚金牌,包括8個男子項目和7個女子項目。而興奮劑使用一直是舉重所伴隨的問題,和自行車與短跑一樣是興奮劑服用的重災區。
舉重項目是中國奧運軍團的金牌大戶,然而這個項目因為國際舉聯醜聞被揭露,導致其在奧運會大家庭的地位岌岌可危。在過去三年裡,國際奧委會始終要求國際舉聯調整其反興奮劑舉措,但收效甚微。目前,國際奧委會已決定東京奧運會舉重項目將只設置14個項目,比裡約奧運會減少一個男子舉重項目,而參賽運動員也將相應減少64名。同時僅將舉重暫列為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正式項目,還未正式確定。
阿讓時代的國際舉聯作為單項國際體育組織,沒能在推廣運動項目上發揮正面作用,反而違背奧林匹克精神,自扯後腿。實際上,一些舉重運動員早已對國際舉聯表示不滿,要求國際舉聯必須做出改變。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
今年4月,阿讓已經辭去國際舉聯主席一職。目前,國際舉聯由帕潘德雷亞擔任執行主席處理該組織日常事務。國際舉聯唯有積極配合相關調查,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改變面貌,方能自救。否則就是「自掘墳墓」,對那些熱愛並從事舉重項目的運動員來說也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