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地仙之祖鎮元子為何成不了天仙?是他不屑還是不夠資格?

2021-02-15 楊角風發作

(楊角風談西遊解密篇22期——總第241期)

上一期解釋了孫悟空的金箍棒為什麼能被一名凡人拿起,究其原因還在於孫悟空吹的一口仙氣!在西遊記中,有這麼一個大仙,他手上有其他神仙不具備的優勢物品,並且號稱地仙之祖,他就是五莊觀的觀主鎮元大仙。

可是有幾個疑問一直困擾著我們,既然他的名號如此之大,為何沒有在天庭謀得個一官半職呢?他又為何要巴結唐僧送他人參果吃呢?再有就是他既然背景如此之牛,為何願意跟孫悟空結拜兄弟呢?

本期楊角風談西遊:西遊記中鎮元子的地位並不高,他跟孫悟空結拜其實是另有所圖!

一、

我們先看鎮元大仙的背景和來路:

首先看他最大的名號是地仙之祖,這個稱號如何叫響的呢?

原著中一共提到兩次,一次是福壽祿三星說的,是在孫悟空找到他們求助的時候:

「你這猴兒,全不識人。那鎮元子乃地仙之祖,我等乃神仙之宗。」

那麼作為神仙之宗的福祿壽三星地位比作為地仙之祖的鎮元子高嗎?

我們再看西遊記原著中關於他們相見的描述:

「鎮元子正與唐僧師弟閒敘,聞報即降階奉迎。那三星以晚輩之禮見了大仙,方才敘坐。」

三星是以晚輩之禮見的鎮元子,是說鎮元子地位比三星高嗎?

其實並不是,因為鎮元子是「降階奉迎」。「奉迎」的意思是奉承逢迎,其實就是形容下級對上級的!

這句話包含的意思是說,鎮元子並沒有官銜,也就是並沒有奉仙籙。但是他的歲數比較大,福祿壽三星是以晚輩之禮見他的,而鎮元子是下了臺階以後用下級對上級的禮儀對待三星的。

後來孫悟空見到了觀音菩薩,菩薩也提到一次:

「鎮元子乃地仙之祖,我也讓他三分。」

觀音菩薩只是讓他三分,還不是怕他三分,在後面他們相見的時候有詳細的描述。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印證嗎?

當然有!

二、

在五莊觀,清風明月這樣評價自己的家師:

「三清是家師的朋友,四帝是家師的故人,九曜是家師的晚輩,元辰是家師的下賓。」

清風明月這麼一說,是不是鎮元子非常了不起呢?

其實並不是,當年孫悟空當齊天大聖的時候,見三清也只稱個「老」字,逢四帝,道個「陛下」……

也就是說,鎮元子提高地位還是跟孫悟空一樣,非得帶上三清四帝九曜啥的。在清風明月的視野中,只要被三清請去聽課了,那就是朋友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孫悟空好歹當過半年多的齊天大聖,天上的情況他還是比較了解的:

「那行者聞言,就笑得打跌:「只講老孫會搗鬼,原來這道童會捆風。」」

意思就是說,這兩個小道童簡直是胡說八道!

說到底,鎮元大仙是在刻意的攀那些大神,目的或許只有一個,那就是他想奉仙籙,這也不是我楊角風胡說,有證據的。在沙僧見到人參果以後,他說了這麼一句話:

「小弟雖不曾吃,但舊時做捲簾大將,扶侍鸞輿赴蟠桃宴,嘗見海外諸仙將此果與王母上壽。」

這裡的「嘗」字是曾經的意思,看清楚,這裡寫的是海外諸仙曾經獻給王母的人參果。難道海外還有一棵人參果樹?

並不是,原著中說得很清楚,全天下只此一棵,而海外諸仙是誰呢?

就是福壽祿三仙!

三、

也就是說,福壽祿三仙是神仙之宗,是具備推舉地仙當天仙的權力,鎮元子想要奉仙籙,就需要盡一切可能的力量巴結玉帝或者王母娘娘。

於是,他託福壽祿三仙幫他遞人參果給王母娘娘,結果王母娘娘並不稀罕這玩意,也就沒有給鎮元子奉仙籙、

有人說不對啊,人參果可是至寶,為什麼王母娘娘不稀罕呢?

要知道人參果幾乎一萬年才能成熟一次,一次才結三十個果子,而且吃了能增壽四萬七千年!

而天庭的蟠桃樹,光大株的就有一千二百株,不說別的,一株結個三十個果子總有吧,吃一顆可以與天同壽。原著中也提到了,天也不是不生不滅的,一般是十二萬九千年滅亡一次,也就是延壽效果是人參果的三倍。而且人參果長得跟嬰兒似的,作為正統的天庭神仙,怎麼下得去口?

既然鎮元子巴結天庭的願望破滅,那麼他還有第二個選擇,那就是巴結西天佛家,這也是有證據可查的,就是他曾經在五百年前參加了佛家的蘭盆會。

當時的情況是,孫悟空破壞了天庭的蟠桃,天庭的蟠桃停止了供應靈山,靈山大佬們害怕了,於是請了一些人過來參會,商討續命的問題。

問題就在這裡,人參果尚沒有成熟,無法救急,即使熟了,也只有三十顆,根本不夠用。而此時的金蟬子站了出來,願意以身救大家,於是才有了金蟬子的十世轉世。

所以,鎮元大仙巴結佛家的嘗試也失敗了……

怎麼辦?自己所在的五莊觀,東面是八百裡無人煙的流沙河,西邊是白骨累累的白骨精地盤白虎嶺,整個觀中滿打滿算加上鎮元子自己才四十九個人!

四、

既然這個不收,那個不愛,索性自己給自己封個大的吧,於是才有了五莊觀門口的特色對聯:

「長生不老神仙府,與天同壽道人家。」

才有了正殿只供天地的香案!這種行為跟當年孫悟空在花果山自立為齊天大聖意思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孫悟空是逃下凡間的,傷了天庭的自尊,而鎮元子是自己玩自己的。

其實所謂的元始天尊請他去講課,也極有可能是假的,按照原著說法是:

「當日鎮元大仙得元始天尊的簡帖,邀他到上清天上彌羅宮中聽講混元道果。」

可是第二天他就回來了,按照天上一天,地下一年的換算,即使他瞬間到天庭,也不過是聽了不到四分鐘(24*60/365)的課,講道只有四分鐘嗎?

後來觀音菩薩前來,鎮元子的表情表明了一切:

孫大聖按落雲頭,叫道「菩薩來了,快接!快接!」慌得那三星與鎮元子共三藏師徒,一齊迎出寶殿,菩薩才住了祥雲,先與鎮元子陪了話……那觀中諸仙,也來拜見。……大仙躬身謝菩薩道「小可的勾當,怎麼敢勞菩薩下降?」

觀音菩薩來了,鎮元子是「慌忙」迎接的,菩薩陪了話的意思就是替孫悟空道個歉,而大仙是「躬身」謝菩薩,說著不敢勞菩薩下降!

而鎮元子故意給唐僧吃人參果,其實他知道肯定瞞不過孫悟空,而故意留下清風明月這兩個嘴毒的徒弟,也是為了激怒孫悟空,不管孫悟空是偷人參果,還是毀了果樹,鎮元子有足夠的信心能招來孫悟空的後臺收拾場面。

這其實才是鎮元大仙的真正目的,就是通過孫悟空這層關係,聯絡上靈山或者天庭,爭取能進入一個組織,不再這麼孤單!

所以說到底,鎮元子並不是不屑於當天仙,也不是不夠資格,而是天庭不屑收他啊!

那麼鎮元子為什麼敢賭孫悟空能找來人救活果樹?他最後送出了十顆人參果以達到自己的訴求目的達到了嗎?觀音菩薩為什麼能救活果樹呢?這背後還隱藏哪些秘密呢?我們下回再講!

我叫楊角風,換一種視角看西遊,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請關注吧!(只針對小說中的人物,原創文章,不喜勿噴)

前情回顧:孫悟空的金箍棒很多妖怪都拿不動,為何他收的凡人徒弟可以拿起?

相關焦點

  • 《西遊記》中號稱背景通天的地仙之祖鎮元子,為何不上天庭任職呢
    唐僧師徒一行四人,其實剛到達西牛賀洲萬壽山五莊觀地界時,對鎮元子這個地仙之祖,是不怎麼看得上的。唐僧,就是一向謹慎,反正不出錯就是了,一路小心。而反觀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三人的表現,就知道,這三位師兄弟那完全是看不上鎮元子了,竟然一門心思,想著偷對方的人參果吃。
  • 到底神仙的地位高還是天仙、地仙的地位高?
    還是第58回,如來也說了:「周天之內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其三,王母娘娘。西遊記第5回,王母娘娘的蟠桃會請客名單也對「仙」進行了分類:「上八洞三清、四帝、太乙天仙等眾,中八洞玉皇、九壘、海嶽神仙,下八洞幽冥教主、注世地仙。」王母娘娘的名單並未把人仙和鬼仙列入其中,那是因為人仙和鬼仙還沒有資格參加這種高級的盛宴。三位大佬對仙的等級分類,應當屬於西遊世界之中的常識規則。
  • 鴻蒙時期便已得道,法力通天的鎮元子為何一直是地仙
    刀叔導讀:一招擒拿孫悟空的仙人或是妖怪其實不在少數,但家中只供『天地』的鎮元子卻格外出彩,『地仙之祖』的名號為其加分不少。但話說回來,為何鎮元子一直是地仙呢?在西遊世界中,仙人共分為五類:天地神人鬼。天仙主要就是以三清四御為代表的天庭高層勢力;地仙如鎮元子、海上八仙,名義上聽玉皇大帝的,但基本上是聽調不聽宣;神仙其實是天仙的下屬了,屬於在天庭中負責某方面工作的,如太白金星、月老、託塔天王等文武官員;人仙出現得較少,有天庭的編制,但因為種種原因,像陽壽未盡等,如魏徵;鬼仙相對低位較低,大多是動物修煉成精或人仙未能羽化且未渡劫的,如山神土地、閻王手下的鬼差等。
  • 《西遊記》中如來曾說,有天地神人鬼「五仙」,那仙首都是誰呢?
    要說玉帝能坐上仙首的位置也不容易,每修煉十二萬年就要歷經一次天劫,直至度過1750次劫難之後才有了今天的地位。當然不排除三清等一幹有實力的天仙無心爭權的情況下,玉帝才能坐穩他的寶座。
  • 鎮元子為何能成為地仙之祖?他曾做了一件大事,震動三界!
    西遊記中,鎮元子被稱為地仙之祖,但是卻沒有人知道這個地仙之祖的稱呼是怎麼來的。
  • 鎮元子為何要與悟空拜為兄弟?看看五莊觀門口對聯上寫的是什麼
    鎮元子為何要與悟空拜為兄弟?看看五莊觀門口對聯上寫的是什麼我們小時候肯定看過《西遊記》這個充滿神幻色彩的電視劇,而且《西遊記》這本書也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在《西遊記》中我們最喜歡的當然非孫悟空莫屬了,他具有來歷不凡聰明機智神通廣大的人物形象。
  • 「地仙之祖」鎮元子,為什麼要與孫悟空結拜兄弟?
    可就是這樣一位被尊為地仙之祖的大神,竟然主動提出要和孫悟空結拜為兄弟,這實在讓人費解。......首先,兩人地位不對等。鎮元子為地仙之祖,地位之高可想而知。如果非要給他在神仙中排個序,至少相當於三清四帝的位置。這在唐僧與清風明月的對話中可以得到印證。
  • 第45章、誰才是西遊記中第一吹牛大王?花重禮製造輿論,成就一個祖師!
    我看到網友評論說,鎮元子多麼多麼厲害,和老君、元始天尊都是平輩,又是什麼陸壓化身……既然鎮元子是西遊人物,那麼我們就看《西遊記》原著是怎麼說的。  先看「地仙之祖」的外號是怎麼來的。搜索「地仙之祖」,《西遊記》中一共有三處。  第一處。
  • 鎮元子為何對五百年前的一杯茶念念不忘?看看茶裡裝的是什麼!
    在西遊世界中,神仙分為三類,天仙、地仙、鬼仙。天仙不用說了,就是一生下來就是神仙,天地滅,他們不滅。比如三清、玉帝等。鬼仙是雖然出生於地府,但有神通,可以自如地在人間天庭活動,比如讓孫悟空自稱齊天大聖的大力鬼王。而地仙呢?有兩種,一種是普通人類,通過修煉成仙,但並沒有到天庭上班,還遊蕩在人間;一種通過修煉,最終到天庭上班,取得了仙籙,算是天上的人了。
  • 仙俠小說:天仙,地仙,人仙,古人將仙分為五等三成,你知道嗎?
    其實最早的在大乘之上的境界——仙人的分類是出現在《秘藏鍾呂傳道集》中的。在這裡,古人將仙人分為五等三成:五等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之各別也。三成者,小成、中成、大成之不同也。所以說,在我們現在所看的在鍊氣之上的境界也是根據他來劃分的。什麼是鬼仙呢?古人說是陰中超脫,神像不明,三山無緣,不過鬼關不入,雖不墮輪迴,終難返蓬瀛,無所歸止,徒縹緲於山海之間的人。
  • 元始天尊和鎮元子是什麼關係?實力是相差無幾嗎?
    《西遊記》中,元始天尊是三清之一,地位崇高,玉帝見了都要下階相迎,是與道祖李老君齊名的大天尊。
  • 《西遊記》中的天地人神鬼五仙有何區別?
    《西遊記》中的天地人神鬼五仙,分別有哪些代表人物?《西遊記》中的天地人神鬼五仙有何區別?《西遊記》中,如來佛祖降服六耳獼猴那一難中,佛祖指出,天地間有五仙,天地人神鬼。有五蟲,贏鱗毛羽昆。還有四類猴子,似人似獸,不在這十類之中,不服鳳凰管,不受麒麟轄。
  • 西遊記中各位各仙家的等級,你都知道嗎?
    西遊記中各位各仙家的等級,你都知道嗎?要想知道太上老君和孫悟空到底是什麼關係,就得弄清楚西遊記中各仙家的等級。首先我們先來理一理西遊記故事的大致結構。西遊記的故事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闡述了孫悟空的出生、修行、大鬧天宮以及被壓在五指山下的經歷。
  • 西遊記中神仙分為5個等級,這其中有5個代表人物!
    西遊記在表面看來就是一個取經的故事,可是這個故事的真實程度很高。在我們明知道他們所處的世界是假的,但是我們還是不由自主的去研究這個世界。這就不止是因為吳承恩的文筆很好的原因了,還有就是西遊記中的結構很清晰,也很有真實感。在西遊記中並不是所有的神仙地位都是一樣,就像是封建社會的帝王制度一樣。
  • 鎮元子為何能和三清做朋友?觀音一句話暴露真相,孫悟空聽完後悔
    說到這裡,很多讀者也知道這位神仙是誰了,沒錯,他就是萬壽山五莊觀的鎮元子大仙,大家千萬不要小瞧這位神仙,他可比咱們想像中的要強多了。其實有很多讀者,並不太看好鎮元子的實力,畢竟他只是一位散仙,如果他要是真的厲害,為何卻連自己的人參果樹都救不活呢?救不救得活還真不一定,畢竟鎮元子也沒承認自己救不活,西遊記中也沒寫鎮元子不能救活。
  • [西遊連載57]終極解密鎮元子
    很顯然脫離《西遊記》原文是無法完整理解整條時間線的,將一本完整的巨著,切割成一個個單獨的小故事小情節小片段也未免過於狹隘。可以這麼說從五莊觀開始,才真正進入了《西遊記》最精彩也更加複雜的情節安排之中,消失的歷史才開始真正浮現。
  • 萬壽山結義:地仙之祖鎮元子與孫悟空結拜後,為何拉住他的手不放
    萬壽山結義:地仙之祖鎮元子與孫悟空結拜後,為何拉住他的手不放  經歷過大鬧天宮時,與如來佛祖的賭局失敗,和被壓在五行山下500年之久的冷清日子,孫悟空應該對結交拜把子這些事,再提不起啥興趣。
  • 西遊記:人參果樹下面土地中的秘密
    有人說,鎮元子可是地仙之祖,觀音菩薩在他眼中就是晚輩,怎麼可能跟她套近乎呢?但名氣大雖大,其實實力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強,最起碼從《西遊記》原著中是看不到這一點的。那麼前面我們還留下了一個疑問,那就是人參果樹下到底藏著什麼秘密,它又是如何實現長生不老的呢?《這不是西遊》第54章:西遊記:扒開五莊觀人參果樹下方的土地,比嬰兒屍體都要震撼!
  •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真實實力到底有多強?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真實實力到底有多強?仔細研究過《西遊記》的人,會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好像很強,五行山下出來到西天取經完成,又變得實力一般了,連三界下凡的神仙門人坐騎都打不過,動不動就要請人幫忙。
  • 他是如何掌控三界的?
    按照其弟子的說法,普天之下,能與三清稱兄道弟、結成朋友的地仙,唯他一人而已!  一方面,他在天庭中地位尷尬。他雖然輩分尊崇,神通廣大,但是,被玉皇大帝排除在仙界官方體系之外。鎮元大仙不但在天庭中沒有任何職務,並且,被玉皇大帝深深厭棄。就算他通過壽星獻給玉帝、王母人參果,主動向玉帝低頭,也不能改變這一窘境。  按照道理,玉帝討厭的人,也當被元始天尊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