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4月19日凌晨,我們坐在電腦前,打開直播,見證了一段歷史。
Lady Gaga、Celine Dion、John Legend、Taylor Swift、Andrea Bocelli、滾石樂隊、Billie Eilish,還有我們最熟悉的朗朗、張學友、陳奕迅....全世界的音樂人,近8個小時的輪番演唱。
無關國籍、無關膚色、無關語言,只關乎音樂、希望、生命與愛。
而在這場線上One World演唱會之後,Global Citizen官推也即刻公布了此次收得的善款——1.279億美元,約7億人民幣。
巨額善款的背後,
讓我們也不禁感慨
音樂的感染力所傳達出的力量。
影響至今的嬉皮士們
這裡就不得不回顧到更早時期的那一場伍德斯託克音樂節。
如果你懂這段歷史,當我們再次提到伍德斯託克這個詞的時候,腦海裡第一個跑出來的畫面就是——「嬉皮士」。
所謂的嬉皮士,他們有一套和主流文化背道而馳的時尚和生活方式:
不滿物質主義社會,不修邊幅,喜歡穿奇裝異服浪跡天涯,他們不在意社會的秩序,嚮往著絕對的自由…
聽上去有點狂放不羈的嬉皮士,在最早之前是人們啜之以鼻的對象,在大眾看來這都是些不諳世事的年輕人,逃避現實的一種末日狂歡。
甚至也有人將嬉皮士的到來看作是一場災難,擔心他們會破壞平靜的一切,傷風敗俗。
在伍德斯託克音樂節之前,就鬧出過舉辦地的居民聯合起來抗議,聲稱要是不禁止音樂節的開辦,就要在開幕當天端著草耙子和霰彈槍來驅趕嬉皮士們。
然而,最終隨著伍德斯託克音樂節這3天如期的舉辦,當地人對嬉皮士的看法也有了九十度的大轉變。
整整三天,50萬嬉皮士們擠在一個不過百公頃的農場裡,不需要警察來維護秩序,沒有暴力,沒有麻煩,大家只是分享著愛與和平,享受音樂與美好。
正如《伊甸園之門:六十年代的美國文化》裡說道的那樣——「只有一次音樂拯救了世界,那就是伍德斯託克。」在此之後,當再次提起嬉皮士,世人也將他們看作是充滿個性的一代年輕人,嬉皮士將創造嶄新的文化。
這真的一點也不假。
當時嬉皮士們的穿著是:五顏六色的土耳其長袍、異域風情的印花圖案,以及彩色的珠串,還有喇叭褲,從二手市場裡淘來的舊軍裝,花邊襯衫和金絲邊眼鏡….瞬間引起了年輕人們的追逐。
原本「反時尚」為特色的他們甚至演化成了新的時尚,一直到現在嬉皮士們的精神和藝術風格也在一直流傳著。
時尚圈每一年多多少少都會有關於嬉皮士的風格,讓我印象頗深的是來自Atelier Versace的2015秋冬系列。
單只鐘形袖的袖口,禮服上不對稱的裙擺,還有層層疊疊的雪紡,都在表現著一種來自嬉皮士精神中的自由美豔。
還有自從Natacha Ramsay-Levi接手Chloé之後原始風格的大配飾、繩結的腰帶和各種長裙開始嶄露頭角,給人一種野性和自由的味道,像是回到了充滿愉悅的音樂節上開啟一場狂放之旅~
當然,必須要說的是,音樂所掀起的時尚潮流可不止嬉皮士一種。
Grunge Style
誰的年輕不放肆,特別是在穿衣服上面。
從破的稀稀拉拉的牛仔褲搭配寬鬆大帽衫相信也有很多人嘗試過,而這種風格其實總的來說就叫做Grunge Style。
最早由非涅槃樂隊吉他手Kurt Cobain為代表,無論臺上還是私下裡,他常常穿著寬鬆破舊的衣服,又髒又爛的牛仔褲和匡威球鞋,時不時挑一兩件法蘭絨格子襯衫做搭配,整體不修邊幅,松松垮垮。
最初這種被時尚圈看來是最早的亞文化侵襲,看似上不了臺面的風格,在如今已然成為了無數品牌致敬的流行趨勢。
比如Maison Margiela還有Raf Simons和Vetements就在各自的系列裡連番用這種寬鬆垮舊的單品致敬Grunge Style。
在我看來能夠穿一切自己想穿的衣服,不在乎新舊、不在乎應季、不在乎美醜,不在乎別人的看法,自己高興就勝過一切,不是嗎?!
🎸
說在最後。
其實作為消費主義和娛樂至上以及網際網路浪潮成長起來的我們這一代來說,我曾經都以為回顧音樂帶給我們如此強大的影響力只能通過曾經的影像和聲音,遙望一下過往而已。
我也曾經在看電影《製造伍德斯託克》的時候感嘆過,如今愛音樂的年輕人和音樂節一定無法再回到當時那個樣子。
然而,一場在線的One World演唱會用一種如此特殊的方式,讓我們再次感受到了來自音樂綿延且強大的力量,在以後看起來這段也足以被載入歷史吧。
說到底,
音樂從來就不是單一的視聽文化。
🎵
你也有被某一段旋律擊中內心的時刻嗎?
不妨留言給我,一起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