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片集結了電影《老手》的攝影指導、《釜山行》的視覺特效指導、《辯護人》的音樂指導等一流製作班底,拍攝製作歷時4年,該片由曾執導災難片《鐵線蟲入侵》的樸正宇編劇並擔任導演。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最新的韓國電影《潘多拉》,聽到這個名字可能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潘多拉魔盒」這個名詞,而這個潘多拉並不是大家所熟知的希臘神話中的人物。而是韓國最新電影, 講述的是日本311大地震之後,核電站陷入危機的故事,導演正是大家熟悉的樸正祐,曾經導演過現象級災難片的《鐵線蟲入侵》的導演,所以在沒看這部電影之前,就對這部電影有很大的期待,畢竟這幾年的韓國電影出過幾部現象級的災難電影。
金明民將飾演應對危機的韓國總統,將繼《鐵線蟲入侵》之後再次和樸正祐導演合作。金南佶飾演核電站的技術人員,將在核電站陷入危機時孤軍奮戰。
儘管存在大段頗為俗套的韓式煽情,但《潘多拉》依然稱得上是一部精彩感人的災難片。更何況,這部影片還有超越國籍的現實意義。當觀眾通過照片、新聞、史料,回想起那些曾經在異國發生過的可怕景象,便能嚴肅地意識到這絕非一個用來催淚的虛構故事。相反,它警示我們在地震、海嘯、山洪等天災對人類的威脅已由於預報和避難措施的到位而大大降低的今天,我們仍然面臨無法抵抗的滅頂之難,諷刺的是,這份威脅的來源正是我們人類自己創造的核能源。《潘多拉》中這場因人禍釀成的悲劇,將重新書寫我們的恐懼和無助。
影片把故事背景設置在一個將發展核電作為支柱產業的小鎮上,這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為發展做犧牲品的資源血汗工廠,以自身的凋敝和閉塞換來大城市的經濟騰飛。而當危險能源帶來可觀收益的同時,亦埋下了活火山般不定時爆炸的隱患。隨著事態惡化無法控制,全體國民都被迫與這座核電鎮同呼吸共命運,從而同嘗了因追求過度發展而忽視乃至無視安全保障的慘痛代價。
2014年歲月號的沉沒讓世人看到,一場突如其來,死傷慘重的災難對這個小國的打擊有多大,這讓《潘多拉》中呈現的核洩漏後舉國陷入混亂和社會動蕩的場景有了極高的可信度。輻射擴散的死亡陰影步步逼近,潮水般慌不擇路的逃命人群,轉眼淪為廢墟的家園故土,都成了人間煉獄的驚悚寫照。當人們嘔吐,出血,全身潰爛,即便穿上笨重的防護服也無濟於事時,才知道看不見的死神正悄無聲息地在大地上降臨。
曾經執導《鐵線蟲入侵》的樸正宇導演
在2016年即將結束的時候
又向觀眾交出了一份韓式災難片的標準答卷
雖然在票房上,450萬人次的成績
只是勉強過了那條超高的損益線
故事前面大半主線基本套用福島事件
在人物塑造等方面上
也存在著各種不甚完美的癥結
但這些絲毫不妨礙它成為2016年韓國最好的災難片
甚至比起《釜山行》裡上躥下跳的殭屍
《潘多拉》裡
那個也許一樣也在你我身邊存在著的核電站
那些和輻射一樣
隨時可能悄無聲息殺死你的
對核災害的無知、麻木與貪婪
要更具有現實意義和警醒作用
無論拍得是什麼主題,表達得是什麼,韓國電影拍得是真實的人,會犯錯會害怕會逃避但也會奉獻的人。它拍得當然不是最好的,我看哭的那些片段時,都會忍不住快進,可我也的確哭了。就為這部電影能夠居安思危,以日本事故為基礎拍攝出這麼一部電影,無論拍得如何,只要故事是完整的,人說得話是真話,我願意無腦給五星!
更多的,是很多發生在我朝的可以與之類比的災難。比如天爆津火乍。那些消防員讓我想起了,也許他們當時身陷火海裡,可能想得和片中那個主角一樣。他們其實是在為監管買單,他們也用生命承擔了本屬於某些人的責任!
從《恐怖直播》、《釜山行》到《隧道》,當韓國電影又一次走在現實的前面,而沒有淪為意識形態的拙劣附庸時,光憑這一點就足以令我們送上掌聲。作為核電密度最大的國家,如何居安思危都不為過。我們遭受這一場災難的重創時,不要忘了預防下一場災難的發生。這是每一部優秀災難片所共同擁有的深刻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