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南都影視圈(ndentmart)
從《闖關東》、《生死線》、《溫州一家人》、《父母愛情》、《北平無戰事》到《偽裝者》、《琅琊榜》、《他來了,請閉眼》……「侯氏團隊」被稱為「國劇良心」,製片人侯鴻亮、導演孔笙、導演李雪組成的「老幹部」團,一直保持著低調的宣傳攻勢和「高逼格」的製作水準。
是什麼讓這個團隊變成了強迫症、細節控埋頭「傻」拍?又是什麼讓這個團隊的每部戲都「三觀正點」,非得傳遞出個「正能量」才甘心?山影+孔笙+侯鴻亮,這個組合已經被烙上「國產精品劇」的標籤。
「有山影,國劇可待」,這是媒體報導中最常出現的一句話。
其實,侯鴻亮、孔笙、李雪早已經離開了山東影視傳媒集團,一起創立了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已經製作出品了《北平無戰事》、《琅琊榜》、《偽裝者》、《他來了,請閉眼》。侯鴻亮說:「離開是為了給創作者更大的空間,離開體制內,解開鐐銬跳舞。但山影帶來的傳統依舊在,不然也不會那麼多人依舊不斷提及山影。」
↑ 製作人侯鴻亮
「小說看了通宵,滿腦子都是梅長蘇」
遇到《北平無戰事》,侯鴻亮說:「遇到這種劇本對從業者來說是種幸運,《北平無戰事》、《生死線》這樣的劇本可遇不可求。」
但你能相信拍慣了現實題材的侯鴻亮看《琅琊榜》小說也看了通宵,開會時滿腦子全是梅長蘇麼?你敢相信從來都拍「正劇」的孔笙導演會來拍一部架空古裝傳奇麼?
「網文」、「架空」,這些詞和「老幹部們」似乎一點都不配……但事實是,他們一直在尋求改變。侯鴻亮說,創作需要新鮮感,他很慶幸自己沒重複老路。所以,《偽裝者》裡三兄弟的情感讓人記憶猶新,《琅琊榜》裡的忠義之情更是做到了極致。侯鴻亮說,也許故事有瑕疵,但他更注重這些劇本是否有打動他內心的精神力量。
↑ 《琅琊榜》中胡歌同王凱劇照
南都×侯鴻亮
南方都市報:從《生死線》《北平無戰事》到《偽裝者》《琅琊榜》《他來了,請閉眼》,每部劇的風格都不一樣,這種轉變是計劃好的,還是只要有合適的片子就拍?
侯鴻亮:我們不想重複自己以前拍過的片子,希望保有一個創作的新鮮感。創新是非常困難的,我們不敢苛求,希望每部劇都有一點改變,做出一點差異,我們能得到一些滿足,觀眾也能得到一些滿足。
南都:在選劇方面,你們最看重什麼?
侯鴻亮:我們最看重的是精神內核,精神內核比故事本身更重要。我們做一個事兒,首先要「有意義」,其次要「有意思」。有意義,就是我們做的這個事不應該純粹是個商業的東西,應該傳遞一些精神內核去影響他人。其次是要有意思,做得有意思才能影響到觀眾。
南都:那麼多大IP,為什麼選擇《琅琊榜》?
侯鴻亮:當時有很多書粉推薦《琅琊榜》,推薦到了我們的影視策劃人陸維那裡。陸維也不太確定,畢竟我們這個團隊太多年沒有拍過古裝劇,做的大都是現實題材。當時陸維跟我說,這本書挺好的,你看看,萬一有可能拍呢?我也沒當回事,後來拖了段時間,陸維說,你還是看看吧。我就把它帶到了飛機上看了些,然後就陷進去了,後來就欲罷不能了,後來我一夜都沒睡,看了個通宵。第二天開會討論《溫州一家人》的劇本,我滿腦子都是梅長蘇,然後我就飛去成都找作者海宴去了。
南都:你覺得《琅琊榜》最打動你的是什麼?
侯鴻亮:《琅琊榜》好多方面都打動了我。首先,它傳遞的是忠義,它的精神力量感染了我,它把中國古代的傳統價值觀走到了極致。其次,這個故事塑造了N多人物形象。但最重要的一點,在這個故事和人物之後,還有股更巨大的力量,你越往後看越會陷進去,被它積澱的力量戳中,有了這個,它就是個珍寶。
「原諒我們這些「直(腸)男」吧」
《生死線》、《北平無戰事》、《偽裝者》、《琅琊榜》……「侯氏團隊」似乎對「男人戲」,甚至是「男人群戲」情有獨鍾,以至於有演員開玩笑「吐槽」:「這個不行,拍了大半個月,劇組裡沒見到一個女演員。」拍攝男人之間「純潔的兄弟情」,「侯氏團隊」似乎也格外得心應手。侯鴻亮說:「小情小愛已經不能滿足觀眾了,我們想讓家國情仇有個最大限度的釋放。」
南都:你們的戲很多都是男人戲,為什麼偏愛男人戲?
侯鴻亮:大家對小情小愛的東西已經不滿足了,男人戲會有家國情仇,情感會有個最大限度的釋放。我們其實也拍愛情,《父母愛情》就是純愛情,但它背後有歷史的印記,如果沒有歷史沉澱,那個劇也不會有那個分量。
南都:《偽裝者》和《琅琊榜》播出之後,紅了「男男CP」,怎麼看待此事?
侯鴻亮:我們在拍的過程中真沒想到。《偽裝者》裡明樓這個角色,身邊一定需要一個人,才能通過兩個人物的互動,讓觀眾看明白。某種程度上說,這兩個人構成了一種力量,也正是因為這種力量,才成為被大家認同的「CP」。但是我們確實沒想到最後會被YY成「男男CP」,還炒得這麼熱。我覺得這是一個情感的極致,然後得到了大家的認同。
↑ 《偽裝者》中「明家三兄弟」劇照
南都:拍攝過程中,會不會刻意去迴避這個?為了不腐?
侯鴻亮:本來也沒有腐啊。
南都:《琅琊榜》中,你們確實規避了原小說中所謂的「腐向情節」,比如刪掉了靖王對梅長蘇的「公主抱」,刪掉了飛流與梅長蘇的一些「曖昧」互動,會不會矯枉過正?
侯鴻亮:我覺得這個取決於我們這個團隊的審美,你就原諒我們這群「直腸男」吧。你們是管我們叫「直腸男」吧?
南都:是「直男」……不叫直腸男……
侯鴻亮:(哈哈)我們儘可能地把劇本改成大多數觀眾都可以接受的程度,我覺得創作是為了迎合大多數觀眾,而不是為了迎合某一部分的觀眾或者是迴避某一部分的觀眾。
「 胡歌和霍建華是「真愛」」
不得不說,侯鴻亮有雙「火眼金睛」,不僅把靳東從雷劇中解救出來,更讓困擾在「娘炮」陰影中的王凱「男友力」瞬間MAX。而與胡歌、霍建華的合作,侯鴻亮認為,這是「老幹部」與「老幹部」之間的惺惺相惜。所以說,現在除了「小鮮肉」比較吃香以外,「老幹部」開始意外走紅了……
↑ 霍建華(左)與胡歌(右)
南都:為什麼會選擇王凱來演靖王?
侯鴻亮:我在和王凱合作的時候,根本就不知道《醜女無敵》,我們第一次合作是在《知青》,他那個角色充滿了剛陽魅力。王凱在那部戲裡極具性格,所以才會想繼續合作。
↑ 王凱在《知青》中劇照
南都:為什麼選擇靳東來演明樓、藺晨?
侯鴻亮:靳東畢業以後,拍了部電影《秋雨》,完全打動了我,我至今認為,那才是他的代表作。我一直跟他說,你就拍了一部《秋雨》,然後就「息影」了。其實,這些演員身上真的有很多亮點,會吸引你去和他合作,吸引你去和他們交朋友。後來,有很多戲我就老是想著能不能有適合他的角色?碰到明樓,太適合他了,演員跟角色就產生了特殊的化學效果。
↑ 靳東在電影《秋雨》中的青澀演出
其實讓我最意外的是胡歌。胡歌也是粉絲推薦做《琅琊榜》的,既然是古裝戲,我肯定要找個適合梅長蘇的人。他是個好演員,而且他是個希望能改變自己的好演員,願意去嘗試沒嘗試過的事,這點和我們非常契合。我們也希望每部戲都有一點新鮮的東西,希望自己的專業性更強,哪怕往前走一步都行。在胡歌身上,我清楚地感受到演員內心的渴望,這點和我們很相符,然後我們就走到了一起。
在拍的過程中,我又發現了胡歌的另一面,很特別……額……我不知道用什麼詞才能準確形容,他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能夠很盡興地在劇裡表達情感。他不像其他人,作為明星、作為演員,愛惜自己的形象,可能會有很多偽裝,他沒有,他身上有很清澈的東西,一個已經三十多歲的演員,能有這份清澈,真的很難得。這個東西恰恰又和明臺的那種清澈非常相符,和梅長蘇那種謀士的感覺截然相反。這兩種反差很奇妙,他兩個都把握得很好,這讓人很驚喜。
南都:除了胡歌,跟霍建華也合作過兩次了。
侯鴻亮:胡歌和霍建華有非常相似的一點,他們對自己的專業很尊重。他們到現在為止,其實都沒有太多商業活動,也沒有太多娛樂的活動。
南都:你的意思是他倆是「老幹部」吧?
侯鴻亮:哈哈,我們能走到一起,就是「老幹部」和「老幹部」看對眼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能繼續合作,而不是一次合作之後就分道揚鑣。大家都是同類,都屬於「老幹部」風格。
南都:那有沒有想過讓胡歌和霍建華「同框」?
侯鴻亮:考慮過,而且他們倆也有意願,但這肯定要看兩個人的檔期啊、計劃啊,也要隨緣。其實,如果有適合他們的平臺,他們也都表示願意一起演,對排位啊、角色啊都無所謂。他們甚至說過,如果兩人合作,可以讓對方先挑角色。
南都:他們倆都表示讓對方先挑?
侯鴻亮:對對對!他們倆是「真愛」嘛!
「 要消除大家對打扮女演員的「怨念」」
雖說這個團隊在打扮男人上發揮得很穩定,但在打扮女人上,也發揮得過於穩定了(過於穩定的「不好看」)…網友對此「怨念太深」,為了消除這份怨念,侯鴻亮保證,在新劇《歡樂頌》裡「還女演員一個公道」!
南都:有人說,你們在打扮男人上永遠發揮穩定,在打扮女人上也發揮得「過於穩定」了……確實,你們的男演員會更出彩,為什麼會這樣?
侯鴻亮:還是要看劇的重點在哪。說實話,《偽裝者》裡的程錦雲大家吐槽得最多,其實《偽裝者》的女一號是明鏡,不是程錦雲,這個不避諱,《偽裝者》確實是把「一家人」作為重點的劇,我把大量的錢都花在了這「一家人」身上,我留給導演、留給其他演員的預算都不是很高。那麼,在演員的選擇上,我們要保一些演員,不可能每個演員都達到自己的理想。
↑ 《偽裝者》劇照
其實程錦雲這個角色最後被人吐槽,原因是多方面的,更多還是在於人設啊、導演啊等等原因,可能是我們在製作過程中的問題,卻讓演員背了鍋,我覺得這對她不公平。演程錦雲的演員當時受傷了,她能堅持下來我真是特別特別感激,她已經超出了我們對她的預期。任何一個演員在鎖骨骨折以後,都可以有充分的理由從這個劇組離開,回家養傷,我沒有辦法要求演員在損害自己身體的情況下來堅持工作,但是她休息了兩個星期以後,帶著鋼釘又回到劇組工作,她的肩膀是不能承重的,你看到的服裝在鏡頭外都是給她減掉的,為了減輕她的負重,我覺得演員能夠這樣堅持下來真的不容易。
每部劇我們都會留下一些遺憾,這些遺憾,我都希望通過另外一部來彌補。我真的希望拍《歡樂頌》的時候,能夠彌補大家對我們這個團隊打扮女演員的「怨念」。
南都:是希望打扮《歡樂頌》女演員的時候「發揮不那麼穩定」,讓她們美起來?
侯鴻亮:沒錯,我原來也不是很有自信,最近看了拍出來的一些片子,才敢這麼說。
「都不是處女座,較真是一種專業態度」
有人說,侯鴻亮的團隊全都是「處女座」,一個鏡頭的對稱,一個道具的伏筆,一個手勢的擺放,他們都會極度較真。《琅琊榜》各種細節被深扒,觀眾感嘆,著實良心!他卻說,「我們真的不是處女座」,這只是一種專業態度,是很常態的東西,並不值得拿出來說。
南都:《琅琊榜》是細節控,你們家導演都是「處女座」麼?比如《琅琊榜》裡面梅長蘇不斷搓手指的細節,靖王去搬紀城軍的時候,他除了自己的馬之外還有空出來的兩匹馬跟著他跑用於輪換……這些細節你們都是怎麼想到的?
侯鴻亮:我們的每一個導演都不是處女座(笑)。影視就是要通過這些細節得到大家的信任,你把這些細節都損失了,就證明你是不專業的,這是個常態問題,真不值得拿出來說。我們這些人沒有真正的專業出身,孔笙是中文系的,李雪是表演系的,就是因為大家都認真,慢慢地一步步積累經驗,希望每一部能夠做得更好,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表現,自然就成了這樣。
↑ 《琅琊榜》中空出的幾匹馬的細節設置
南都:據說李雪導演在現場看到有個泡沫粒就一定要撿起來,看到帘子不對稱就一定給拉對稱了……有種強迫症式的細節把控。
侯鴻亮:我們進到一個房間,一定要讓這個房間裡所有我們能看到的,都儘可能符合劇本裡營造的環境。拍《戰長沙》的時候,你看到的那個家,我們幾乎把它所有的東西都重新做了。原來的圓柱子我們把它改成方柱子,因為方柱子更符合那個年代的質感。窗欞的花式不太對,也會把窗欞全部卸下來換成對的花式。這些可能也是大家幹活的一個習慣,就是希望能做得相對嚴謹,但每次都會有露怯的地方,我們只能說,盡我們的可能,求一個最少的遺憾。
南都:這麼摳細節,製作成本不是會上升嗎?
侯鴻亮:所以我們的製作成本是高的。但是因為我們的創作態度認真,也讓很多演員希望跟我們合作,甚至是降低片酬來合作。
「打破「叫好不叫座」的魔咒」
侯鴻亮說,以前我們的劇總是被人說「叫好不叫座」,我們要打破這個「魔咒」,要「叫好又叫座」。
南都:孔笙是拍正劇出身的,他來拍《琅琊榜》,一開始有沒有不適應?
侯鴻亮:真的有。我覺得《北平無戰事》可能是孔導的「真愛」,他真的能盡全力去呈現文字蘊含的力量。《琅琊榜》相對歷史正劇來說,可能會讓創作者抓不到支點。打個比方,你這個朝代是架空的,那麼我所有的創造都沒有支點,服裝、化妝、造型、禮儀、美術……甚至是道具的擺放,每個朝代有每個朝代的規則,架空就等於所有的規則都沒了,需要導演重新構建。
↑ 電視劇《北平無戰事》海報
一開始孔導希望拍個歷史正劇,這個架空的題材的確有些難為他了。我後來是怎麼說服孔導的呢?我希望他能拍一個商業的東西。我們這個團隊前些年都在被質疑,每部劇都被人說「叫好不叫座」,播出後口碑都很好,但在銷售過程中總是被人質疑。如果我們做出一個商業上極大成功的戲,我們這些人的空間會更大,可以更寬泛地去選擇一些題材,選擇我們創作的方式,而不被人質疑。
南都:從《偽裝者》、《琅琊榜》開始,是想「叫好又叫座」麼?
侯鴻亮:對,就是想打破這種「魔咒」。就像《父母愛情》,我們經歷了很多臺的質疑,這種片子究竟能不能行啊?但是《父母愛情》到目前為止,還是央視的最高收視。我們的好多戲以前在銷售階段都被人質疑,《偽裝者》、《琅琊榜》把這個「打破」了,讓創作者的空間更大了。
長按二維碼可識別關注我們
「南都影視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