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最新發布的疫情數據顯示,截止北京時間6月28日06:30分左右,美國累計確診新冠病例2501244例,累計死亡125435例。單日新增48200例,創出增幅新高。
美國疫情原本趨於穩定,但盲目地重啟經濟以及非裔美國人弗洛伊德之死造成的大規模示威遊行,導致疫情二次反彈,之前的努力功虧一簣。
據《紐約時報》統計,在過去14天,美國50個州、一個特區和兩國個海外屬地中,有11個州的疫情保持平穩,10各州以及華盛頓特區和美屬波多黎各疫情呈現下降趨勢,29個州和美屬關島疫情出現上升趨勢。
之前的疫情中心紐約和新澤西疫情出現大幅好轉。西部和南部的加州、亞利桑那州、德克薩斯州、密西西比州和佛羅裡達州出現大面積反彈,很有可能會再次波及全美。
▌白宮已向病毒投降,群體免疫有序推進。
針對這一新情況,美國抗疫總指揮、副總統彭斯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對此大聲叫好。他說「在新增的確診病例中,大約有一半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這真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因為年輕人不太容易受到這種疾病的嚴重影響,所以我們發現有越多的年輕人感染新冠病毒,這是件好事。」
年輕人抵抗力強,不易受到病毒的攻擊。即使感染了也能夠很快挺過去,所以值得歡欣鼓舞。是這個意思嗎?
照此邏輯,嬰幼兒也不易感染新冠病毒,是不是也應該讓全美所有的適齡孩童都感染新冠病毒?
就連不容易感染病毒的年輕人都感染了,可見美國的疫情已經嚴重到了何種程度。
在彭斯的語言邏輯裡,似乎感染者越多、疫情越嚴重、越時好事。難道白宮真的如外界猜測的那樣在推動群體免疫?
果真如此的話,我們就有理由相信,白宮在疫情毫無好轉的情況下強行重啟經濟復甦計劃,實際上是為了推動群體免疫。然後在經濟重啟計劃遭到抵制後,策劃了弗洛伊德之死事件,把特定群體引上街頭,讓他們儘快染病。
如果不是為了這一目的,為什麼白宮不提醒參加抗議示威的民眾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非裔美國人代表了拜登的選票,參加抗議示威的黑人越多,他們感染的機率就會越大。死亡率越高,意味著拜登的支持者會越少。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川普的競選搭檔彭斯當然會認為感染的年輕人越多對共和黨競選越有利了。事實上,這些新增的感染者中,有色人種佔據了絕大多數。
▌白宮暗中推動群體免疫的「證據」。
川普本月20日在俄克拉荷馬州的塔爾薩市(Tulsa)舉行自3月份疫情暴發以來的首次競選集會上表示,他不主張在全美範圍內進行大規模病毒檢測。因為檢測者越多確診病例就越多。他認為放慢檢測速度或不檢測可以有效控制疫情。
這種「掩耳盜鈴」的方式在我國先秦時也出現過。
《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錘毀之,鍾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美國總統的認知水平停留在這一層面,令人匪夷所思。究竟是川普傻,還是美國老百姓好糊弄?
答案當然是後者。
白宮要推動群體免疫,必須淡化疫情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讓「垃圾」人口快樂消失的最好方式是讓其覺得自己的行為是恰當的。
要讓其滅亡,先讓其瘋狂。示威者無所畏懼,才能有效地推動白宮心中垃圾人口的減滅計劃。
川普上臺後修建美墨邊境牆以及修改《移民法》,目的就是限制「垃圾」人口對白人資源的侵佔。新冠疫情為美國白人精英提供了這一難得的機會,此時不推動群體免疫更待何時。
▌實施群體免疫是為了獲取新的競爭優勢。
在白宮決策者眼中,雖然新冠病毒的致死率很高,但那些僥倖存活下來的人何嘗不是一種優勢。
白宮要求美國企業復工後新招聘的工人必須持有能證明其身體健康的免疫證明。即使你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陰性,但因為你身體中未產生抗體,說明你仍有被感染的風險,你同樣無法獲得相關部門出具的健康證明文件,也就無法獲得新的就業機會。
這就逼著想找一份工作養家的美國底層民眾不得不冒著「死一次」的風險去主動感染。
雖然美國官方沒有出臺相應的政策文件,但防疫部門實際上在間接地將底層有色人種朝群體免疫道路上引導。
一旦這一目標達成,美國就可以脫胎換骨、輕裝上陣,聯合已經實行群體免疫的西方國家對地區強國進行圍堵,建立一個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新秩序。
▌反被孤立。
俗話說,人算不如天算。美國疫情的第二輪暴發,引起了歐盟的警惕。為了防止新一輪疫情蔓延至歐洲,歐盟決定對美國進行限制和圍堵。
據美國有線新聞網報導,歐盟正在制定經濟重啟和恢復國際旅行計劃。歐盟執委會提出了允許第三國遊客入境的三項標準,其中就有包括這個國家流行病狀況的限制要求。
雖然具體標準還沒有出臺,但美國遊客被限制進入歐洲的概率為100%。
倘若如此的話,美國在遭到西太大國的入境限制後,又面臨大西洋對面的棒喝。
一向對制裁他國有恃無恐的美國政府,這次也讓其感受一下被孤立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