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 2023年,國內全自動無人駕駛地鐵線預計達到40條。全自動無人駕駛地鐵具備車門站臺門縫隙檢測、列車自主應急運行等功能,不僅實現車上無人,還能減少車站運營管理人員……9月24日,第十期江蘇省城市軌道交通大講堂暨全省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質量安全專家委員會會議上,專家們建議加快發展「智慧城軌」。
江蘇省土木建築學會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專業委員會主任張大春說,江蘇城市軌道建設正處於大規模、高速度、跨越式發展時期,運營、在建地鐵裡程國內名列前茅,但在「智慧城軌」建設方面還處於初期。10多年前,新加坡就已開通全自動無人駕駛的地鐵,上海軌交10號線採用全自動駕駛模式,在建多條線路將配備全自動運行系統。而江蘇僅在建的蘇州軌交5號線、南京地鐵7號線為全自動無人駕駛線路,因此要把握髮展趨勢,加快建設「智慧城軌」。
「智慧城軌」是應用多種新興信息技術,全面感知、深度互聯和智能融合乘客、設施、設備、環境等實體信息的新一代城市軌道交通,更具安全性、便捷性、經濟性。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專家與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李中浩舉例說,未來不是一條軌交線路一個指揮中心,而是一個城市的所有軌交線路由一個中心指揮。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通號院副總工程師鄭生全介紹,地鐵全自動運行具備諸多優勢,如提高整體性能、增強安全性、提高員工舒適度、改進服務質量等。目前,司機在列車門關好、再次啟動前,要檢測車門與站臺屏蔽門之間有無異物,平均耗時13秒。全自動無人駕駛系統,具備車門站臺門縫隙檢測功能,可以省下10秒。不要小看10秒,其對壓縮運行間隔、提高運力很有意義。
列車主動障礙物檢測、自主應急運行等功能,可以在信號系統發生故障的情況下,使列車自己駛入車站,打開車門,讓乘客下車,而無需派人登車處理,實現故障快速排除、保障乘客安全。
鄭生全說,全自動無人駕駛不僅做到車上無司機,還能夠結合智能車站建設,通過提高設備系統聯動能力等措施,減少車站運營管理人員。全自動無人駕駛系統不能是「孤車孤島」,而應互聯互通,實現網絡全方位資源共享,做到自主化、產業化,才能夠可持續發展,也才符合「智慧城軌」的發展方向。
江蘇兩條全自動無人駕駛地鐵,距離大眾還有多遠?交匯點記者從蘇州軌道交通集團獲悉,目前蘇州軌交5號線全線車站主體結構、盾構、軌道施工全部完成,正在進行機電系統及裝修安裝施工;車輛已交付14列,正在開展聯調聯試。按照計劃,該線明年6月開通運營。南京地鐵7號線,26座正在施工的車站中,18座車站已完成圍護結構施工,其中9座已完成主體結構施工;32條盾構隧道已始發掘進,其中14條盾構隧道貫通。
在地鐵建設過程中,智慧化成為施工現場管理的一大亮點。蘇州軌道交通S1線金融街站,正在進行車站主體結構施工。這個位於崑山市的車站,長達506.9米,由中鐵十七局集團與中億豐股份建設集團聯合承建。智慧工地可視化系統,具備深基坑自動監測等能力,可以及時發現、提前預測基坑變形情況;安全帽中設置定位晶片,具有場內定位和一鍵求救功能,便於人員管理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地上設置了VR體驗教育培訓區,模擬基坑湧水湧砂、高處墜落、物體打擊等情形,強化工人安全防範意識。
記者 徐冠英 通訊員 路曉曉 文
記者 邵丹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