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厲害的人不一定是天賦最高,客觀條件最優越的人,但一定是最會利用身邊所有機會及資源的人。
與和他同時期經歷相似的藝人相比,最初張藝興似乎並沒有太多競爭力,模樣不是最出挑的,個性不溫不火也並無特色,唱跳還不錯,但哪個愛豆不是能唱會跳呢,不能碾壓他人就無法成為優勢,早期的張藝興不過是個沒有攻擊性的乖乖偶像。
但日久才能見潛力,到現在出道八年,回國發展也有五六年的時間了,一路以來他走的最穩,同行們起起伏伏,唯他穩當的步步上升,不僅向來夠拼夠努力,還從未招惹過花邊新聞,除了醉心於演藝事業,張藝興好像無欲無求。
看他們用個人經歷撰寫的連續劇,越往後看,越感嘆張藝興是高手。
現在的張藝興當導師做演員出專輯,上央視拿獎樣樣不耽誤,但他還是不能滿足於現有成就,最近又推出了「練習生計劃」,意圖為行業培養更多的未來之星。
近幾年做偶像養成的節目不少,張藝興也曾連續幾年擔任《偶像練習生》《少年之名》等熱門綜藝的製作人,但僅以藝人名義不進行競技公演卻又公開招募私家練習生的活動還是首次。
這種做法用心太巧妙了,不僅可以更廣範圍的為自己公司尋覓人才,還能利用大眾選秀極易引起關注的特點,把公司要培養的練習生在白紙的素人時期就推到了人前,讓潛在粉絲可以親眼目睹他們每一步的成長蛻變,從而能產生更深的感情,更堅定的追捧之心。
這是真正現實版的偶像養成系統啊!
張藝興在接受採訪時稱,現在的偶像選拔市場太浮躁了,很多人參加節目、去做訓練生的目的是純功利化的,並非真正志向明確的想做個愛豆,不過是要趕著市場紅利期,碰碰運氣,能一舉成名自然最圓滿,就算趁著熱度「撈點金」也是不錯的。
他策劃這個「練習生計劃」便是要改變這種浮躁氛圍,希望能找到有天賦且真正踏實訓練可以經受住其他喧譁誘惑的年輕人。
張藝興還表示他會認真翻閱每一個報名者的資料,以進行初次篩選,boss級人物卻不辭辛勞去做最繁重的第一道工序,可見其惜才之決心相當之大。
國內的偶像市場看似繁花似錦,實際上規劃混亂,不僅偶像、練習生們自身過於浮躁,其背後的經紀公司也不能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競爭激烈、部分真正的優秀苗子被埋沒不說,就算偶有出頭者也很難得到長久的發展,大多來去匆匆,賺些快錢便被淹沒在層出不窮的新人洪流中。
有實力有理想的年輕人卻根本尋不到向上途徑,張藝興做「練習生計劃」就是想打通這條途徑,改變現有偶像市場規則,用他自己的資源和經驗真正去幫助這些備選潛力偶像。
雖然聽起來就是條艱難之路,但張藝興似乎做了充足準備,拼勁和信心都滿到破表,他的練習生培養版圖的繪製已正式開啟。
拋開某些理想化的性質不談,僅從實際益處方向考慮,這個練習生計劃對偶像張藝興本身來說也是一個強有力的能量補充劑。
張藝興剛過完29歲生日,馬上要步入而立之年,對一個男人來說,這是最適合闖蕩拼搏的年紀,但對於一個偶像來說,卻已經不得不開始了走向暮年的步伐。
雖然現在粉絲們對偶像年齡的接受度已無限度放大,不過對愛豆型藝人來說,年齡越大競爭力必然越衰弱。
一方面更年輕更帥氣的新人層出不窮,剛成長起來的粉絲群體自然優先被他們吸引,另一方面老粉絲,哪怕再鐵再忠誠,隨著年齡增大,生活中會不斷加入新的人、更多的瑣事,能放在偶像身上的精力日漸減少,什麼打call應援,那是清閒年輕人才有時間做的事。
新生力量難以輸入,固有陣營又逐漸瓦解,沒有了每日在身後搖旗吶喊的大群狂熱粉絲,偶像的身份也就有名無實了。
所以年齡漸大後,曾經的偶像們會有兩種途徑選擇。
一是轉型,開始走實力派或成熟路線,只是轉型不易,有大批藝人折在了這條道路上,沒立住新形象又丟掉了原有優勢,從此正式過氣。
二是培養新人,用新生力量延續或擴展自己事業的生命線,自己和新人可捆綁可分割,效果不止倍增。
因此很多藝人都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或公司,籤些有潛力的年輕人,並不遺餘力的推捧幫助他們,最成功的案例便是楊冪和迪麗熱巴,最初只能在楊冪主演的電視劇裡做做配角,現在的迪麗熱巴名氣卻已經完全不輸老闆楊冪了,且兩人關係甚好,彼此助力,已成佳話。
無論有意還是無意,張藝興的新人培養計劃,也必定會從側面給他的明星生涯注入新生力量,就算某天他已經退居幕後,大家依然會不斷提起當時正風靡娛樂圈的某某是出自曾經的頂流小生張藝興旗下。
做如此利人又利己的事情,張藝興不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