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流懸疑片往往會誇大故事的離奇,而結局強行反轉卻讓觀眾大失所望,這種被反轉的電影往往被本人認為是最低層次的懸疑片。
二流懸疑片開始懂得吊觀眾的胃口,這類懸疑片也是主流市場上最多的電影,雖然質量也有出入,但是大致按照劇本走,為了結尾反轉賺取噱頭,故事有條有序,但是前面的劇情完全為了最後的反轉服務,顯得相當刻意,此類被稱為二流。
而一流懸疑片,同樣有反轉,同樣有懸念,和二流的區別在於,前篇的劇情是用來講述一個故事,而不是為了結局服務的,反轉沒有痕跡,完全就是故事的延伸。《控方證人》就是這樣一部一流懸疑電影中的佼佼者。
倫敦發生一起謀殺案件,一位有錢的寡婦在家中遭到謀殺,所有直接證據都指向了寡婦生前的情人沃爾,《控方證人》所有的劇情都就沃爾是否是嫌疑人展開法庭辯論,沒有動作戲,沒有妖魔鬼怪,僅僅是涉案雙方的對話,通過對一個個犯罪線索證據的拆解、拼湊引發電影的高潮。
當然,如果通篇講述法庭的上故事,或許電影會讓人昏昏欲睡,可是要知道電影的導演是比利懷德,對電影的節奏掌控堪稱大師,出了名的能拍、能寫全能導演。而阿加莎的劇本本就優秀,自然讓電影的趣味性升級。
如何讓一個流暢的故事變得更加生動?比利懷德最重要的就是豐富一下人物的特點,下面詳細講講老律師這個角色如何讓劇情更加生動。
老律師身體不好,卻總是調皮任性,不按照醫生的指示做事,這讓觀眾始終對角色放不下心,生怕出了什麼意外,這種暗中的「關心」,讓觀眾和老律師之間的距離逐漸縮小。
同時,電影的開頭一再強調老律師的實力,以及他一眼洞察真相的能力,強者自然受到更多人的追捧,觀眾自然而然的開始信任這個角色,便會以他的視角來分析,跟著他的思路來面對案件,於是觀眾就會實現從一個旁觀者變成當事人的轉變。
當觀眾有了代入感後,如何讓電影一步一步到達高潮就是一部優秀懸疑片的關鍵,這種庭審類型的電影,會通過對現有證據的推翻,來引出一個看似更可靠的證據,對現有證人的推翻,來引出一個看似更可靠的證人。當主角的前妻出來作證,前方的反轉讓劇情到達高潮。
《控方證人》不僅僅是一部好的懸疑片,同時他也審視了西方的庭審制度,而追求結果正義還是過程正義,是這類題材永恆不變的話題,比利懷德並沒有給出自己的觀點,只是給出一個結局讓觀眾自己去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