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冬陞說:你演技模式化太重了。
這樣的評價聽起來專業、溫和,換成通俗易懂的話就是:你演誰都一個樣。
事實果真如此?
這個問題就要從多方面來回答了。
首先我們來看楊志剛這名演員。
最初他所塑造的形象,都是不太善於言辭,稍顯木訥,但是敢闖敢拼,勇氣可嘉的年輕人。
在數部電視劇中,海哥發現,楊志剛的角色盡皆如此。
有人說他讀臺詞,慢慢吞吞。我記得某部劇中,他飾演的好像是一個稍微帶點結巴的形象。
但是後來,他出演的所有電視,基本上都是慢慢吞吞地把臺詞說出來。
這就不是為了塑造形象而刻意為之了。
有一種可能,便是他的臺詞功底過差,只得以這種方式來掩飾,不讓人察覺。
不然,為何大量觀眾說:楊志剛演的電視,閉上眼睛,只聽臺詞,就知道是他。
臺詞功底對於一位演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黃渤出演的大量角色中,有說四川話的,有說山東話的,也有說普通話的。
張國榮在《霸王別姬》拍攝前,專門苦練了一個月的北京話。
用不同的口吻、語氣、情感說出同樣一句臺詞,收到的效果截然不同。
若想突破以往角色,必須在臺詞上狠下功夫,才能收放自如。
而不是在舒適圈裡,舒服地躺著。
對於楊志剛的演技,爾冬陞評價得十分委婉。
他說:可能你已經達到了一個標準,在你哥哥或者其他導演眼中。他們對你的要求就是這樣。
其實這是一句相當耐人尋味的話。
你仔細體會一下,不難發現,爾冬陞眼中,楊志剛離一個優秀演員的標準,還差得很遠。
楊志剛在演技上最大的問題,除了他為人詬病的臺詞功底外,就是極其重複相似的表演方式。
他演誰好像都是一個樣,演誰都像在演自己。
靳東也有這樣的問題,只不過一直在嘗試突破,而且都是一些討喜的熒幕形象,所以沒有楊志剛表現得明顯。
以前的實力派男演員周一圍同樣也陷入了這樣一個怪圈,演誰都像在演自己,用力過猛地像觀眾展示:你看,我在表演什麼叫「表演」。
對比張譯、黃渤、倪大紅和吳剛等演員,我們不難發現,楊志剛演繹角色的單一性和相似度高得離譜。張譯扮演殺手、商人、戰士,各有不同特色;黃渤從「黑皮」到「葛二蛋」再到「孫悟空」,基本上很少有觀眾出戲……更不用說國外那些為了角色增肥或減重的演員們了。
簡言之,演員是一種職業,跟各行各業沒有差別。
演員的天賦固然重要,但是沒有努力和用心,演藝之路將不會長遠,更無法成為一代藝術巨擘。楊志剛有著酷似陳冠希的臉和優越的資源,如何將自己的演技更進一步,在藝術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還是得看他自己的勤奮和領悟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