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自微信公眾號「南都娛樂」,微信號:nanduent
站在中國人的角度會如何詮釋花木蘭的故事?
迪士尼版《花木蘭》口碑和票房遇冷,豆瓣評分一度跌到4.7分,貓眼預測最終票房只有2.75億,日票房、上座率打不過同檔期上映了1個月的片子。
作為一個傳誦度非常高的故事,花木蘭影視化承載了許多觀眾的期望。預熱三年,掀起花木蘭熱潮,卻令大家失望而歸,著實傷透觀眾的心。
觀眾對一部好的花木蘭作品,從未如此渴望,即將在國慶檔上映的國漫版《木蘭:橫空出世》的豆瓣頁面裡,不少人開始把期待轉移到這位「本土選手」上。
01
迪士尼版《花木蘭》令人失望在哪?
據悉,《花木蘭》製作成本高達2億美元,而鞏俐在坎城電影節上透露投資甚至超3億美元,《Variety》預估其全球廣告營銷成本達5000萬美元,是近年最貴的迪士尼動畫改編的真人電影。
錢花在哪裡了?
遠赴紐西蘭拍攝,但最終呈現出來的戰爭場面並不壯闊,對比相同投資級別的《信條》(2.05億美元),有失好萊塢大片水準。
片中的打鬥戲既欠缺東方的俠客氣度,也沒有袁和平指導的西方大片《黑客帝國》那種顛覆感。在狹長的窄巷裡,用流星錘,真不會誤傷自己人?
迪士尼受眾面向全世界,難免會雜糅西方的文化。
選擇花木蘭這一題材,一是看重東方市場,二想拍出一部非公主片,順應當下女權崛起的趨勢,強調尋找真我的個人意識。
但拍出來卻並非如此。片中,花木蘭是一名戰士,她有異於常人的優勢,擁有與生俱來的神秘力量「氣」。
與原作不同,花木蘭還在打仗就承認是女兒身,然後就跟開掛了一樣,變成「女超人」。這像是披著東方元素,在講一個西方超級英雄的故事,而且「變裝」公開性別就能讓木蘭變強,對女權的理解過於淺顯。
《木蘭辭》中的木蘭,等到最後回故鄉後,戰友們才發現她是女兒身,體現巾幗不讓鬚眉。木蘭並不是一個天賦異稟的天才,她馳騁沙場,一路磨鍊,人物十分立體。
國漫版花木蘭保留了花木蘭的成長軌跡,木蘭一開始並沒有懂很多,只是替父從軍來到軍營,對許多事情沒有概念,各種經歷使她發生了明顯的轉變,逐步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勇士。
有一點是國漫版遠遠比不上迪士尼的,迪士尼在宣傳上很給力,在超級碗投放電視版3分鐘超長預告,在微博等媒體長期造勢。國漫版《木蘭:橫空出世》的資金有限,一切優先放在製作上。
據悉,《木蘭:橫空出世》邀請國內一流武術指導的加盟,連幕後動畫師也跟著武術指導親身學了招式,使得創作過程更有投入感,力求一招一式有中國味,行雲流水。
了解發現,國漫版花木蘭在2015年已經立項並製作,是全球首次以三維動畫形式講述花木蘭故事,早於迪士尼版花木蘭開拍。
在此之前,無疑擁有大投資、華麗陣容的迪士尼版更被看好。我們容易忽視了最關鍵的文化隔閡,西方隔著大洋的揣摩,陷入了先入為主的怪圈,製作團隊充斥著一股傲慢。中國人對中國文化和民族記憶擁有最真切的體驗,比西方人更能精準傳達、表述出來。
02
國漫通過好口碑真正出圈
近年來《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白蛇:緣起》等國漫通過口碑真正出圈,國漫成為一種面向所有群體的類型片,而不是兒童向。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破50億,證明中國古代題材的動畫存在很大的市場需求,動畫比真人影片更具想像力,可以打造成爆款。不過,影片成功的必然因素一定是故事內容的優質。
《木蘭:橫空出世》的主題曲MV中,木蘭身著甲冑,手持長戟,怒瞪圓目,懷著一顆熾熱的赤子之心,衝鋒陷陣,令人熱血沸騰。
《木蘭:橫空出世》的畫面頗有東方意境和美學的風景,導演透露參考了王希孟的《千裡江山圖》和國畫大師李可染的《北國風光》等畫作,將大師的風採展現在當代國漫的美術呈現上,場景看起來波瀾壯闊卻又細節豐富。
把古代故事搬上熒幕,《哪吒》的成功說明觀眾並不排斥改編,可以融合時代特色,關鍵是要劇情合理、人物立體飽滿、引起共鳴。
據導演透露,《木蘭:橫空出世》也進行了時代性改編,把軍營比作職場,加入了女性視角,探討女性在職場中會遇到各種問題,去做一個當下觀眾可以切身感受的故事。
除了展現「忠孝節義」,國漫版短短的預告中,還看到了潛入敵營、刺探軍情,陷入危機等情節,既有木蘭馳騁沙場的英勇一面,也加入鬥智的內容,力求劇情飽滿,滌蕩起伏。
整體看來,《木蘭:橫空出世》定位是「合家歡」,不僅是一部適合小孩子看的熱血國漫片,豐富的劇情編排也適合成年人胃口,從小懷抱女俠夢想的木蘭,在替父從軍後屢次遭受打擊,咬牙堅持下面對愛情和友情種種,木蘭「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精神在一次次歷練中得以愈發閃耀。
《木蘭:橫空出世》預售已開啟,快掃下方二維碼買票吧!
國漫東風之下,站在中國人的角度會如何詮釋花木蘭的故事?坐等10月3日到影院,看《木蘭:橫空出世》交出的答卷。
想和小編真人聊天,請加微信號:iamxingxingjie2,歡迎來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