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有著鮮明的時代印記,銘刻著家族文化觀念,也對一個人的成長有心理暗示作用。
執筆:歐陽比文
給孩子起名是件大事,父母有時翻爛了字典,也有些難以取捨。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都想給孩子取個好聽的名字,叫的響亮,有個好的寓意。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普通人如此,明星亦然。魏大勳意外被任嘉倫爆出本名,讓如今的名字差點成為藝名,到底咋回事?
8月31日晚,任嘉倫曬出了綜藝殺青照,在互動中,魏大勳直呼任嘉倫為「超哥」,而任嘉倫也沒含糊,直接甩出來「魏興文」,看的網友一頭霧水。
魏興文是個什麼梗?難道這個是本名,而魏大勳是藝名嗎?正在小夥伴們紛紛吃瓜之際,魏大勳本人回應,兩個都是本名,而魏興文為曾用名。
在他4歲的時候,爸爸給他改了名字。而任嘉倫被叫超哥也不是第一次了,此前他直呼楊紫「楊旎奧」,作為「回報」,楊紫也迅速爆料任嘉倫原名「任國超」。
看來任嘉倫真的是娛樂圈的挖掘機啊,在他的努力挖掘下,譚松韻也被曝光本名為譚晶晶,真是沒有「互撕」就沒有傷害啊!想不到隱藏了這麼久的名字,還是被爆料了。
相比之下,王菲的兩個藝名都很出名了——王靖雯、王菲,而她本名叫做夏琳,當時是隨母姓。
在娛樂圈,一般是出道時起個藝名,而隱藏本名,而張嘉譯則反其道而行之,在中年大紅大紫後突然改名「張嘉益」,據傳是為了健康做考慮。
那麼作為普通人,一般都是在什麼情況下,父母需要給孩子改名字呢?
1)離婚、再婚家庭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一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內地居民再婚人數為379.86萬,同比增長2.01%。
一般當夫妻離異,組建新的家庭時,隨嫁的孩子改名的較多,有的是隨母姓,名字不變,也有重新起名的;有的是隨繼父改姓,保留名的部分,不一而足。
2)名字為生僻字,很多人不認識
名字為生僻字,認識的人不多,在人際交往上容易發生尷尬,老師在提問時也會繞過,給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了不利。
如最近憑藉《三十而已》大火的楊玏,父親楊立新給他取名為「玏」,寓意似玉的美石,但能準確讀出來的人卻很少,連粉絲都建議改名了。
3)不雅的諧音字,容易引起誤會
比如姓「鮑」名「菊」,姓「車」名「震」,雖然在父母給孩子起名的時候,可能還沒有這些新名詞,但是隨著網絡用語的蔓延,許多原本無特殊意義的詞語並賦予了新的含義。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可能就會被他人取笑,能改名的話還是儘量改了。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二孩數量上升至883萬人,二孩佔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達到51.2%,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二寶隨母姓,如今也成為一種潮流。按照法律的規定,子女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但是需要夫妻雙方協商一致。
長久以來,在家庭中存在這樣一種觀念,那就是孩子跟誰姓就和誰親,並不自覺地表現出來某種傾向性。
要知道孩子是父母愛情的結晶,是兩家人的骨血傳承,姓名只是一個代號,有利於孩子成長才是最關鍵的,千萬別為了一個「冠姓權」而分了心,您說呢?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