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哲學君
老舍說:「生活是種律動,須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這變而不猛的曲折裡。」就像人生的百種姿態,苦樂參半,冷暖自知,沒有人能預料未來會發生什麼,我們能做的就是終其一生找尋真正的自我。這場渡人渡己的生命修行,雖不能盡如人意,但看懂以下三字,也會受益一生。度
世間事,都講究一個「度」字,我們常說「過猶不及」,任何人與事在一定範圍內都要話之有度,行之有寸。生活就像一個染色盤,想要擁有美麗的色彩,在調色之時就要把握好各種顏料的分量,這樣才能渲染出想要的結果。忍
《論語》有言:「小不忍,則亂大謀。」
淡下性子,學會容忍,才是一個人高境界的體現。
忍,不是一種懦弱,而是一種智慧,所謂「吃虧者常在,能忍者自安」,不同階段,使人成熟的不是歲月而是經歷。
幼苗因為忍受風雨的洗禮,所以才有成為參天大樹的底氣;
蠶蛹因為忍受成長的孤獨,所以才有了破繭成蝶的美麗;
雄鷹因為忍受折翅的陣痛,所以才有了翱翔天空的英姿。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也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能者上位,弱肉強食,才是強者生存的必經之路。
就像餘華在《活著》中寫道:「活著,在我們語言中充滿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喊叫,也不是進攻,而是忍受。」
韓信能忍受「胯下之辱」,才有了他後來一展抱負,實現階層的跨越,成為西漢的開國功臣。
司馬遷能忍受「宮刑之辱」,才有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的誕生。
越王勾踐能忍受"放羊牧牛之辱,臥薪嘗膽之苦」,才完成了越國的復國,成就了春秋五霸最後一個霸主。
所謂:「事不三思終有悔,人能百忍自無憂。」
這不僅是智慧的體現,更是處事的重要原則。
漫漫人生路,做人,不爭高低;做事,不論輸贏,忍常人不能忍,才能成常人之所不能成。
讓
《菜根譚》有云:「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食」。
人生一程,無論是繁花似錦還是荊棘遍地,生命的精彩之處不在於一味的激流勇進。
懂得適時的拐彎與讓步,我們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體驗不一樣的旅程。
讓,看似是表面的妥協,實則是一個人思想的成熟與頂級情商的體現。
曾經有個寂寂無名的的畫家,因為畫風問題,每次他的畫稿都要被編輯修改才會出版,他不滿意卻又無法阻止。
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去表達不滿,交作品時給畫的邊角畫一隻另類的小狗,編輯看到後,認為這個畫家做法傲慢不懂得尊敬人,都會毫不猶豫的刪掉。
一來一往,兩人私底下默默的較勁。
有一天,畫家突然醒悟,做出了讓步,刪掉小狗,編輯看到畫家的讓步後,覺得他維護了自己專業尊嚴,學會了尊重。
於是,對他的作品也不多做修改,保留了原來的畫風。
畫家智慧的讓步,使他的作品得以保全,畫風得以流傳,最後他也成為著名的寫生畫家,被譽為「蘇聯人民藝術家」。
《甄嬛傳》中有一句經典臺詞:「有時不爭,比能爭會爭之人有福多了」,深以為然。
讓小人,是一種胸懷;讓友人,是一種智慧;讓家人,則是一種愛意。
為人處世,「讓一步為高,寬一分是福」,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有格局的人都懂得讓步的魅力。
人生過半,回首而看,走過的路並不全是一帆風順,做過的事也不都能事事稱心。
活著是一場修行,而一輩子最好的活法,其實也就藏在這三字箴言裡。
餘生漫漫,願我們都能把握「度」,學會「忍」,懂得「讓」,不負時光,終得所願。
作者:哲學君,來源:哲學人生網(ID:zxrsnet)哲學人生網,數百萬人關注的微信大號,反思人生的問題,感悟生活的哲理,追求心靈的自由,享受智慧的快樂。
每一個讚許,都是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