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朱德群》紀念藝術大師百年誕辰,朱以峰:探索中法文化...

2021-02-08 福布斯中國

為了慶祝藝術大師朱德群先生的百年誕辰,上海大劇院(Shanghai Grand Theatre)近日在公眾開放日向電影及藝術愛好者全國首映了紀念藝術大師朱德群百年誕辰的紀錄片《朱德群》。

朱德群,法籍華裔藝術家,他將西方傳統繪畫同抽象畫有機結合,並用油彩展現了中國水墨畫的精神。1997年,朱德群當選為法蘭西藝術院院士,成為第一位在法國獲得院士稱號的華人。

與上海大劇院的特殊情緣

紀錄片《朱德群》由朱德群基金會出品、法國導演克裡斯託夫·豐塞卡(Christophe Fonseca)執導、奧德賽影業製作。拍攝過程中,製片人採訪了朱德群的家人及多位藝術家朋友,並參觀了朱氏家族檔案館。通過尋訪他的成長軌跡,呈現了藝術家靈感的來源和跨越中法的豐碩人生。

裡斯託夫以特殊的、扣人心弦的語言方式,給我們講述了一個精彩的、記錄朱德群一生經歷的故事。大家可以通過這部影片,真正了解藝術家的靈感源泉及其藝術事業的發展過程。記錄片展示了藝術家對抒情抽象派的貢獻,同時突出了他卓越的藝術技巧和全面的創作理念。

「我和母親決定參與這部紀錄片的製作,以此向父親致敬並宣傳他的作品,對觀眾而言,它也可能是一次別開生面的視覺交響之旅。我們決定在他誕辰的紀念日播放。他的生日是10月24日,我們在這個時間,在巴黎、日內瓦和上海這三個不同的國家和城市,開始了電影的首映。」朱德群之子、朱德群基金會副主席朱以峰解釋道,「拍攝紀錄片目的是推廣父親這位傑出法籍華人藝術家的作品和事跡。早期的藝術資料匱乏,父親最早創作的繪畫作品,在抗戰結束後,從重慶乘船到南京的途中,毀於船艙進水,全部被泡壞了……這些都有記錄在內,因此,這是首部同時涵蓋他個人生活和藝術生涯的電影。」

朱德群之子、朱德群基金會副主席朱以峰

影片的創作過程可謂「一波三折」,在最後剪接的時候,由於全球新冠疫情的爆發,製作因此延期了。提及影片的拍攝過程,朱以峰迴憶道:「我們和攝製組在中國度過了非常美好的三周,看到了秀麗風景,這也是我父親當年橫跨中國所走過的歷程。在父親的故鄉,我們找到了家裡的親戚,並了解了更多關於父親的創作起源。他離家越久,就越想重新找回自己的中國根。」

除了紀錄片的首映,上海大劇院還將向公眾開放其剛剛建成的藝術藏品館,其中最重要的展品之一,就是朱德群為上海大劇院創作的巨幅抒情抽象畫《復興的氣韻》以及9幅創作初稿。朱德群曾表示,每次回到祖國,都感到這裡有一種朝氣,一種騰飛的氣韻,所以就將畫作定名為「復興的氣韻」。這幅畫作長7.3米,高4.3米,面積達31平方米,是朱德群馳騁畫壇數十年創作的最大一幅作品,也是他藝術生涯中的一幅抽象畫代表作,以豐富的色彩象徵藝術的多元,以濃重的筆觸象徵了畫家對於祖國的深情,正如他曾說的:「我要把一生中最大、最好的作品放在祖國,放在上海,這是為了表達對故土的一種懷戀。」

作品《復興的氣韻》

朱德群與上海大劇院的緣分匪淺。走進大劇院中央大堂,人們會被眼前一幅巨大的油畫所吸引。這幅取名為《復興的氣韻》的抽象畫巨作,正是朱德群獻給上海大劇院建成5周年的賀禮。2002年5月,八旬高齡的朱德群在老朋友吳冠中的陪同下,感受了上海的新貌,創作期間時逢春天,朱德群便意圖用貝多芬《第六交響曲》田園風光般的詩意去捕捉春天的韻律,使這幅作品擁有更多的抒情氣質和旋律色彩。上海大劇院總經理張笑丁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復興的氣韻》這幅畫代表了朱先生對祖國的一首頌歌,是一種禮讚,這幅巨作是上海大劇院最珍貴的鎮院之寶。」

取中華文化之優勢,汲他國文化之長處

藝術家從他周圍的一切中汲取靈感,在其生命靈魂中不斷提煉,這正是想像的力量,而他敏感的觸覺和內在性格流露於畫布之上,這正是中國繪畫與抽象繪畫得以匯合之處。

作為一位多產的藝術家,朱德群一生中創作了至少2500件作品,其中包括油畫、水墨畫、書法以及陶瓷作品。他通過描繪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經典模式來詮釋他的思想和情感,通過他幾十年的不斷新,完成了從具象繪畫逐漸過渡到抒情抽象畫的創作歷程。

1956年5月,朱德群在巴黎市立美術館看到斯塔爾去世一年回顧展,展覽給了他極大的衝擊,成為他繪畫上的轉折點。斯塔爾敏銳的感覺,自由發洩的繪畫態度以及畫面的透明度令他特別欣賞。這是他到巴黎後看到的最好的現代畫展,他被深深地打動了。他給朱德群的啟示是繪畫的自由態度——「自由奔放」在繪畫中是何等可貴,又是何等困難;「自由奔放」可以使畫面活潑,但過頭了則又顯粗野。

作品《無題》

斯塔爾啟發了朱德群,他毅然揚棄了業已嫻熟的古典寫實風格,擺脫掉物體的形象對他的約束,一頭扎進對抽象藝術的探索之中。他認為抽象畫更能在畫面上表現個人詩的語言和思想。於是他放棄了具象畫,不再畫有形的山水、花鳥、草木、人物。

雖然在法國呆了49年,但朱德群所受過的中國文化的薰陶,沒有因為時空的變化而減少。自轉入抽象風格後,他一面感悟西方繪畫之真諦,一面進一步體會中國美學思想,終於創作出風格獨特的自由而抒情的抽象繪畫。雖然採用油畫的表現形式,卻深得中國藝術之精髓,成為連接東西方藝術鏈條上的一個新環節。

在巴黎畫室的庭院裡,朱德群栽種著中國常見的青竹翠柏,他有兩本一生也讀不完的書:全唐詩和全宋詞。中國詩含蓄抽象,有文化蘊味,其所營造的意境,正是他在畫中要傳達的意境。朱以峰告訴我們,父親心中一直以來都有一份「中國情懷」,「父親自幼受到《水墨藝術》的薰陶:學習書法、詩詞及中國國畫。他在中國的旅行,他的童年,他接受傳統教育,所有這些都在他的藝術中體現出來。通過多種嘗試包括從書法起源,他真正回歸了自己的文化傳統。他認為繪畫與詩的關係,是不可分割卻又無法定義的。」

朱德群始終認為,作為一個中國畫家,應該對自己民族的文化、歷史負有責任。文學作品可以翻譯,而繪畫卻不能。所以,必須使自己的作品能夠讓更多的人欣賞、了解,既要保留中國文化之優勢,又要吸取他國文化之長處。也因為如此,朱德群深受法國畫壇的敬重。

作品《Gemmes en devenir》

1997年,他當選為法蘭西學院藝術院的終身院士,是首位獲該項殊榮的法籍華裔藝術家。朱德群的朋友,詩人兼散文、小說家程抱一(Francois Cheng)曾評價道:「朱德群是他這一代畫家中唯一一個在尋求兩種文化共生的過程中能達到如此深層程度的畫家。」

朱德群的作品總能在看似奔放灑脫的筆觸中體現細節的豐富和筆觸的意趣,寬闊而急促的筆刷記錄下光線流動的軌跡,增加了色彩和線條的韻律感,在大片的深色陰影下營造出清新的氛圍,光的微妙變化極大地豐富了畫面的景深和層次感,在不經意間塑造出幽遠的意境。

「90年代到2000 年,他的作品顏色鮮豔,明亮。完美的詮釋人與風景的融洽, 人與大自然的和諧。在他晚年期間,終於得到詮釋。時間流逝,以他非凡的創作手法,呈現出一位創造者的獨一無二的、富有詩意的、追求深遠的宇宙空間感和無限激情的筆墨之韻。」朱以峰詮釋著他心目中父親的畫作。

以父之名,扶植新一代藝術家

朱以峰自幼在父親的藝術世界中成長。充滿油畫及松香味道的畫室不只是父親工作的地方,也是他兒時的遊樂場,有時是我的工作室,更是我與父親促膝長談的地方。從小到大,父親的作品懸掛在家中的牆上,而他的藝術世界也始終伴隨著我的生活。

在朱以峰的記憶中,父親的一生充滿源源不斷的創作動力。每天早晨起床之後,他一定是首先去工作室,他的母親則在一旁照料日常起居,支持父親的創作,認真地記錄每一幅作品並給父親講解最近發生的新聞時事。「我也儘自己的一份力,為父親的畫作拍攝影像資料,整理工作室和參加會議。數十年來,我逐漸學會以不同的視角觀看父親的作品,理解他的作品與個人生活的絲絲聯繫,慢慢懂得欣賞他作品中蘊含的力量與情感充沛。」

2007年,他應法國塞夫勒國家陶瓷博物館(Musée nationale de Sèvres)的邀請,在傳統的唐三彩釉面瓷器中選擇了白色瓷瓶,並在瓷瓶上使用傳統的塞夫勒藍色和金色繪製作品。

生活中的朱德群話雖不多,但作為畫家的兒子,朱以峰的成長中還是被藝術薰陶著。他從小就看著父親的畫,感受其中的色彩、構圖和意境,讓他對藝術有著更深的感情和自己的判斷。「父親常說,你看,欣賞一幅畫就如同傾聽一段音樂。他很安靜沉默,全地投入到藝術創作當中,活也非常簡單。我從他身上學到了:做要真誠、刻苦專地學習,爭取做出成績;決定個目標,向著這個目標去努力。」長大以後,朱以峰並沒有拾起父親的畫筆,而是堅持了自己的理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選擇好了方向就不斷努力前進。」

追隨著自己的夢想,1989年,朱以峰決定學習建築並考取著名的法國巴黎高等建築學院(Ecole d』Architecture Paris la Seine)時,朱德群感到「非常開心和驕傲」。

而後,朱以峰與太太安娜-瓦萊麗共同創立了自己的建築師工作室SoChu Architectes,主要業務是建築規劃,曾為法國的多所學校、大型醫院等公共機構和私人建築進行建築規劃,並參加多個公共建築招標項目的籌備工作。「我熱愛建築,其實藝術與建築是相通的,本質上都是把自己的情感轉化成作品。由於從小受到了藝術的薰陶,所以藝術的想法更多一些。我的設計也有很多自己的創作理念,我不用再專門學習藝術,而是依靠自己的感覺就能在建築作品中融入美的東西,令人感到愉悅。」朱以峰說。

朱德群自幼臨習書法,受草書的影響使他建立起自己獨特的書法風格。

朱德群基金會由朱德群家族於2017年在日內瓦成立。朱以峰告訴我們,朱德群基金會的成立是希望在父親2014年逝世後延續他作品的影響力,讓更多的人認識朱德群和他的作品,去探索作品中的永恆與詩意:一種沉浸於中法文化交織的影響中,同時保存中國傳統的永恆性。除了記錄作品,基金會同時管理作品與授權認證,並鼓勵和支持新一代藝術家的創作。

在八十年代之前,朱德群的作品深受西方收藏家的青睞。到了九十年代,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藝術市場也同步發展,大陸的藏家開始踴躍起來。「我們在疫情期間參加了三次義賣,與香港蘇士比拍賣行合作的,其中拍賣了父親的一幅書法作品——蘇東坡的詩《月亮》,拍賣出4,735,000港幣。可以窺見,現在市場開始對父親的書法作品感興趣。」朱以峰補充道,「2021年將在北京國博舉辦《朱德群百年藝術展》,以此持年輕、有創新力的藝術家。」

福布斯生活系列活動

涵蓋沙龍、晚宴、論壇、展覽、品鑑會等形式

暢談健康、消費、居住、出行、科技等前沿趨勢

致力於打造生活愛好者與創新者的跨界交流平臺

見證中國新消費時代的美好生活

相關焦點

  • 福布斯中國專訪|紀錄片《朱德群》紀念藝術大師百年誕辰,朱以峰:探索中法文化交織的詩意
    為了慶祝藝術大師朱德群先生的百年誕辰,上海大劇院(Shanghai Grand Theatre)近日在公眾開放日向電影及藝術愛好者全國首映了紀念藝術大師朱德群百年誕辰的紀錄片
  • 朱德群百年誕辰巡展明年啟動,紀錄片《朱德群》在滬首映
    2020年是法籍華裔藝術家朱德群先生百年誕辰。朱德群基金會拍攝了一部追溯其生平的80分鐘紀錄片《CHU Teh-Chun 朱德群》,「這是第一部同時涵蓋他個人生活和藝術生涯的電影。」朱德群之子,朱德群基金會副主席朱以峰說。12月6日,紀錄片在上海大劇院公眾開放日向電影及藝術愛好者進行全國首映。
  • 法籍華裔藝術家朱德群百年誕辰 人物同名紀錄片將上映
    法籍華裔藝術家朱德群百年誕辰 人物同名紀錄片將上映
  • 法籍華裔藝術家朱德群紀錄片在滬首映
    上海大劇院原總經理樂勝利手執照片,回憶邀請朱德群創作《復興的氣韻》過程。新華社上海12月7日電(記者 孫麗萍)追溯法籍華裔藝術家朱德群藝術人生的傳記紀錄片《朱德群》6日在上海大劇院首映,以紀念這位藝術大師的百年誕辰。
  • 追憶朱德群藝術人生,紀錄片《朱德群》12月上海大劇院首映
    2003年,上海大劇院建院5周年之際,法籍華裔藝術家朱德群為上海大劇院繪製了巨幅抽象畫《復興的氣韻》。這幅畫作懸掛於大劇院的中央大堂,迎來送往過無數觀眾。 為紀念朱德群百年誕辰,上海大劇院特別將五樓的一處排練廳改造成專業畫庫,安置《復興的氣韻》以及朱德群當年創作時的幾幅草稿小樣。
  • 追憶藝術人生,紀錄片《朱德群》全國首映
    2020年是朱德群的百年誕辰,上海大劇院將位於5樓的畫廊重新裝修,安置《復興的氣韻》真跡及當年創作時的幾幅草稿小樣。同時,由朱德群基金會拍攝的一部追溯大師生平的紀錄片《朱德群》,也於12月6日在上海大劇院公眾開放日向電影及藝術愛好者進行全國首映。
  • 在上海大劇院延續藝術情緣,紀錄片《朱德群》全國首映
    2003年,上海大劇院建院5周年,法籍華裔藝術家朱德群特地繪製了抽象畫巨作《復興的氣韻》。這幅畫作被放置在劇院中央大堂,已伴隨著上海大劇院走過近16年,迎來數千萬觀眾。2020年是朱德群的百年誕辰,上海大劇院將位於五樓的畫廊重新裝修,安置《復興的氣韻》的真跡及當年創作時的幾幅草稿小樣,以延續這段特殊的情緣。
  • 藝術家朱德群背後的故事
    藝術家朱德群1995,攝影:Jeff Hargrove 圖片由朱德群藝術基金會提供朱德群生於1920年10月24日,今年正是他的百歲誕辰,為紀念他的百年誕辰,#朱德群基金會拍攝了一部追溯其生平的紀錄片,並將舉辦朱德群百年誕辰紀念展覽巡展。
  • 《復興的氣韻》表達對故土的懷戀 紀錄片《朱德群》12月全國首演
    此畫出自法籍華裔藝術家朱德群的手筆,畫於2003年——上海大劇院建院5周年之際。如今,這幅畫作已伴隨著上海大劇院走過了將近16年的時間,迎來數千萬觀眾。 2020年是朱德群的百年誕辰,為紀念這個特殊的年份,上海大劇院將位於五樓的畫廊重新裝修,安置《復興的氣韻》的真跡及當年創作時的幾幅草稿小樣。
  • 追憶藝術人生 紀錄片《朱德群》12月在滬首演
    ,為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6日由朱德群基金會拍攝的一部追溯其生平的紀錄片《朱德群》在上海大劇院的公眾開放日向電影及藝術愛好者進行全國首映。朱德群的朋友,詩人兼散文、小說家程抱一(François Cheng)評價道:"朱德群是他這一代畫家中唯一一個在尋求兩種文化共生的過程中能達到如此深層程度的畫家。"  紀錄片《朱德群》由克裡斯託夫·豐塞卡(Christophe Fonseca)執導,奧德賽影業(Les Filmsde l'Odyssée)製作。
  • ...學院藝術院終身院士將最大最好作品放在上海,真跡與紀錄片同時...
    2020年是法籍華裔藝術家朱德群百年誕辰,由朱德群基金會拍攝的追溯大師生平紀錄片《朱德群》12月6日在上海大劇院公眾開放日進行全國首映。  朱德群是抒情抽象畫派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將中國傳統繪畫與西方抽象藝術相結合,備受讚譽。1997年,朱德群當選為法蘭西學院藝術院終身院士,成為首獲殊榮的法籍華裔藝術家。
  • 紀念國醫大師顏德馨教授百年誕辰活動在滬舉行
    11月21日,同濟大學舉辦紀念國醫大師顏德馨教授百年誕辰活動。 江平 攝中新網上海11月21日電 (記者 許婧)紀念國醫大師顏德馨教授百年誕辰活動21日在同濟大學舉行。同濟大學方面表示,舉辦紀念活動是為激勵後學更好地繼承並發揚顏德馨豐富而深刻的學術思想,為推動中國中醫藥事業創新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歲月如歌——國醫大師顏德馨百年誕辰100周年紀念冊》發布。
  • 尖木措大師誕辰百年紀念展即將開幕
    尖木措大師在進行雕塑創作尖木措大師與直傳弟子索南合影熱貢民間藝術大師尖木措是上世紀廣受尊崇的唐卡、雕塑大師,其藝術成就與從藝品質堪稱時代典範,被譽為上世紀熱貢四大民間藝術家之首 尖木措大師是在熱貢肥沃文化土壤中生長起來的參天大樹,是熱貢藝術百年來的驕傲,也是熱貢地區唐卡、雕塑藝術家的傑出代表。 尖木措大師生於1915年,今年正值尖木措大師誕辰百年,為紀念先輩、激勵後學,回顧大師一生藝術成就,展現老一輩藝術家心靈品質,「尖木措大師誕辰百年紀念展」將於2015年11月21日在北京七八九藝術區白瑪梅朵藝術中心舉行。
  • 張君秋大師百年誕辰紀念活動網上先行
    張君秋大師是京劇歷史上的一座豐碑,他所創立的「張派」藝術影響深遠,《望江亭》《狀元媒》《秦香蓮》《西廂記》等生平傑作至今在行內外常演不衰。2020年是大師誕辰100周年,今年7月至10月在北京等地將舉行《秋實滿園——紀念京劇大師張君秋先生誕辰100周年》系列活動。
  • 費德裡科·費裡尼百年誕辰紀念五城巡展
    費德裡科·費裡尼百年誕辰紀念五城巡展 2020-12-01 11: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走進電影大師的光影世界,費德裡科·費裡尼百年誕辰紀念放映長沙影...
    從幻象之間的跳躍尋獲救贖與恩赦,到遊戲夢境本身的虛幻馬戲團,最後反思內省的後設電影,費德裡科·費裡尼大概是義大利新寫實主義一代中,風格最多樣的導演之一。近日,費德裡科·費裡尼百年誕辰紀念放映長沙影展活動在保利影城富興店正式啟動。
  • 費德裡科·費裡尼百年誕辰紀念五城巡展
    費德裡科·費裡尼百年誕辰紀念五城巡展Ciao!Federico Fellini :A Retrospective  2020年恰逢偉大的義大利電影大師費德裡科·費裡尼百年誕辰。全世界影迷都在以各自的方式紀念這位影史最著名的義大利電影導演。
  • 張君秋誕辰百年紀念活動今起展播
    7月至10月北京等地將舉行「秋實滿園——紀念京劇大師張君秋先生誕辰100周年」的系列活動,由於疫情原因,此次紀念活動率先啟動紀念張君秋大師百年誕辰網絡演出,於7月1日至10月19日進行網絡展播。  張君秋是京劇歷史上的一座豐碑,他所創立的「張派」藝術影響深遠,他去世後,《望江亭》《狀元媒》《秦香蓮》《西廂記》等生平傑作依舊常演不衰,至今仍為傳唱的經典劇目。
  • 同濟大學舉辦紀念國醫大師顏德馨教授百年誕辰活動,緬懷他為中醫學...
    11月21日,同濟大學舉辦紀念國醫大師顏德馨教授百年誕辰活動,深切緬懷他為我國中醫學事業作出的傑出貢獻和高尚的醫德風範,激勵後學更好地繼承並發揚他豐富而深刻的學術思想,為推動我國中醫藥事業創新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費德裡科·費裡尼百年誕辰紀念放映長沙影展啟動
    費德裡科·費裡尼百年誕辰紀念放映長沙影展啟動儀式。 王昊昊 攝中新網長沙12月4日電 (王昊昊)4日,費德裡科·費裡尼百年誕辰紀念放映長沙影展活動在長沙啟動。他有著20世紀60年代以來歐洲藝術電影難以逾越的成就高峰,被認為是20世紀影響最廣泛的導演之一。在坎城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奧斯卡金像獎評選中,他的作品都曾登上寶座。1993年10月30日,費裡尼病逝,義大利為其舉行國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門鑄造了費德裡科·費裡尼勳章。長沙影展活動相關場景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