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臺灣近年來人才外流,大陸已成為最大的目的地。國民黨民意代表認為,這個現象衝擊臺灣地區整體經濟發展。
據美國之音電臺網站5月17日報導,臺灣地區行政機構有關部門表示,2015年臺灣人赴海外工作人數是72.4萬人,與10年前相比幾乎增加一倍,其中外流大陸約41萬人,達到58%比例最高,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約11萬人,佔15.4%排名第二。
▲臺北市中心的一處求職中心(美國之音)
臺立法機構經濟委員會委員、國民黨民代賴士葆接受採訪時表示,臺灣人才大量外流,已經衝擊臺灣整體經濟發展。他稱:「這是我們的骨幹,未來人才的骨幹,這些骨幹都跑掉了,對未來產業的根基絕對有很大的影響。」他表示,臺當局似乎拿不出任何的對策,只是想「新南向」,但沒有看到偉大之處,新南向的地方薪資水平比臺灣低很多,沒人要去那裡。
賴士葆還說,大陸一線城市的薪資結構都已經高過臺灣,比如大學畢業的起薪,臺灣大約是700美元(約合4800元人民幣),而大陸已經是1000美元(約合6900元人民幣)以上。
▲賴士葆
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執政之後,提出了「新南向」政策,設立了「新南向」辦公室,希望加強與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並逐漸減少對大陸的經貿依存度。另一方面,大陸拋出了許多優惠措施,具體項目包括設立創新產業基地等,希望吸引更多臺灣年輕人前往創業、工作。
「執政黨」民進黨民代陳亭妃告訴美國之音,中國大陸不斷「磁吸」臺灣人才,背後主要目的是希望獲得臺灣的技術。
▲陳亭妃
她表示,蔡英文也曾經指示給予他們更多的期待,也就是人才留在臺灣,有未來及競爭力,為什麼一直要「新南向」,就是擴展臺灣的市場,臺灣的市場就代表競爭力,有競爭力人才就不會外流。
臺灣發展委員會的報告還指出,臺灣流向大陸的人才主要是科技及經貿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但在全球化的趨勢下,人才流動是很自然的事,重點是如何招攬到需要的專才,數據顯示,2015年到臺灣工作的海外人才只有2到3萬人。
臺當局行政機構相關人員林錫耀日前表示,為了改善這個現象,臺灣將推動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鬆綁一些相關法令,讓更多白領人士願意到臺灣工作。
▲臺當局行政機構副負責人林錫耀
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日前出席一項公開活動表示,不必過度擔心人才外流的問題,因為如果把就業環境調整好了,自然會吸引人才進來,因此他在任內積極開發境外學生赴臺就讀,希望將臺灣打造成亞太教育重鎮。
報導稱,臺灣年輕人的薪資已倒退到16年前的水平,許多人仍然和父母同住,以減少生活花費,部分人需要兼職支付學貸等。
臺灣師範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範世平認為,臺灣年輕人長期低薪的問題原因很多,最主要就是臺灣從90年代開始設立了太多大學,造成了許多畢業生無法學以致用,找不到適合的工作,就業市場也出現供需不平衡的現象。
境外媒體:蔡英文執政周年 民調「愁雲慘霧」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5月20日報導,各路民調顯示,民眾整體上對蔡英文不滿大於滿意,不滿意度平均突破50%,滿意度則在三四成水平徘徊,呈現一片愁雲慘霧。日前針對2000多名年輕人進行的意見調查顯示,臺灣青年對蔡當局表現只打45.5分,明顯不及格;青年對民進黨的認同度更驟降到8.8%。
臺灣《中國時報》5月20日報導稱,蔡英文就職周年,民進黨19日公布執政周年民調顯示,對蔡執政滿意度42.2%,不滿意度過半達54.2%;交叉分析,中間選民部分滿意度僅25.1%,不滿意近七成,達68.5%。更特別的是,被視為「傳統票倉」的年輕族群,不滿意度超過半數。民進黨過去比國民黨更能吸引年輕人選票,然自家民調卻顯示,年輕族群似有離棄趨勢。點擊查看更多>>
用腳投票。歡迎轉發分享↗↗
打開參考消息客戶端看更多外媒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