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迎來時隔69年的大日子。5月4日至6日,泰國舉行為期3天的國王加冕儀式,儀式的主角是2016年底繼承王位的瑪哈·哇集拉隆功。4日,泰國電視臺現場直播了這場精心準備的儀式。
4日,曼谷溫度高達33攝氏度,但仍有大批民眾頂著烈日在大皇宮前的大屏幕上觀看加冕儀式直播。「我很榮幸、也很興奮能有機會見證如此盛大的王室典禮。」泰國民眾頌差對記者說。一名從紅統府趕到曼谷的民眾表示,這是「一生只有一次」的經歷,希望加冕儀式能有助於全泰人民加強團結。據泰國官方預估,儀式3天期間,將有70萬至80萬人到訪大皇宮附近的王家田廣場。
5月4日,泰國國王瑪哈·哇集拉隆功舉行加冕典禮。 新華社發(泰國宮務處供稿)
大典流程分為五個步驟
大典流程總體分為五個步驟:一、準備典禮用聖水,聖水取自全國77個府108處聖潔水源地。二、登基加冕典禮前的各種宗教儀式,包括誦經法會、聖水誦經加持儀式、明燭誦經儀式等。三、登基大典加冕儀式,於5月4日在曼谷大皇宮舉行,很多鮮少亮相的王室聖物將通過宮廷儀式呈現在世人眼前,其中最重要的5大加冕聖物包括王冠、王劍、權杖、王扇、犛尾拂塵和王履。屆時將舉行皇宮慶典。四、登基加冕大典後續儀式。5月5日,宣布國王御名及冊封王室成員,當天還將舉行御駕巡遊活動,國王接受沿途百姓的覲見和祝福。5月6日,國王接見各國外交使節,駕臨皇宮陽臺接受百姓覲見。五、皇家御船巡遊儀式,將於10月底舉行,十世王將乘坐御船沿湄南河巡遊,並按照王室傳統在黎明寺向僧侶敬獻佛袍,標誌著登基大典正式結束。
5月4日,泰國國王瑪哈·哇集拉隆功(左)和素提達王后在曼谷大王宮出席加冕儀式。
此外,在加冕典禮舉行之前,國王於5月1日正式冊立了王后。5月3日,加冕大典舉行前日,泰國政憲公報網站發布國王大赦御令,赦免正在服刑的犯人約4-5萬人,給予其改過自新的機會。
出席聖水淨化儀式典禮的開端,身著白衣的哇集拉隆功在大皇宮的神殿內接受從泰國5條河流、4處聖池汲取的聖水,進行以聖水灌頂的王室淨化儀式。然後,新國王改穿全套的王室服飾坐在王位上,用手接受來自8個方向的顯要人物向他獻出的聖水。
身著白衣的哇集拉隆功舉行聖水淨化儀式
加冕儀式的決定性時刻
「與一些歐洲王室不同,泰國加冕儀式的決定性時刻並非是新王戴上王冠,而是坐在九層白傘下。」路透社報導稱,只有國王才能坐在九層傘下,級別較低的王室成員可坐在層數較少的傘下。
坐在九層白傘下的泰國國王
佩戴7公斤王冠路透社稱,鑲嵌鑽石以及其他各種寶石的「勝利王冠」重達7.3公斤,重量相當於英國女王「帝國王冠」的7倍。最初,泰國國王並不佩戴王冠,在加冕儀式時將它放在身邊。後來,與歐洲王室的往來使王冠的重要性和象徵意義逐漸發生變化。從1851年拉瑪四世起,泰國國王開始在登基時佩戴王冠。
泰國國王在登基時佩戴王冠
接受五大王權聖物
之後,新國王接受象徵王權的聖物,包括象徵勝利的王冠、王劍、權杖、王扇與犛尾拂塵、王履等。
象徵王權的聖物
王劍,象徵著治理國家的智慧。根據神話傳說,這把劍是1784年在柬埔寨暹粒的湖底發現,被高棉國王將此劍獻給曼谷王朝的建立者拉瑪一世。
權杖,由泰國聖樹之一的節果決明木製成,外面鍍上黃金,代表著國王用公平和正義治理國家的權威。
王扇由棕櫚葉製成,邊框鑲上黃金。
犛尾拂塵則是用白象尾巴的毛製成,之前是用犛牛的尾巴。王扇和拂塵象徵國王有能力消除厄運。
最具有象徵意義的則是王履,長29公分、寬12公分,塗上金漆,後面無跟,鞋面鑲有翠玉和鋯石,鞋底則是紅色絲絨,象徵國王對國家的責任。
5月4日,泰國國王瑪哈·哇集拉隆功舉行加冕典禮。新華社發(泰國宮務處供稿)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近日發布旅遊提醒
泰國政府斥資約10億泰銖準備這場大典。曼谷從5月2-6日將封閉大皇宮周邊道路,大皇宮將連續5天停止接待遊客,曼谷數十條道路也將在不同時段封路。4-6日期間,曼谷的娛樂場所將暫停營業。
典禮期間預計將有70-80萬民眾從全國各地湧進曼谷,觀看盛況空前的國王巡遊儀式。由於近期天氣十分炎熱,典禮籌備部門提醒觀禮民眾注意防暑,曼谷市政府準備了幾十萬份飲用水、食物和冰溼巾免費發放給現場觀禮的民眾。另外還安排了中、英文翻譯,為遊客提供服務。
在此期間前往泰國的遊客,雖然無法遊覽大皇宮、玉佛寺等重要景區,但是如果有機會親臨現場觀看近70年不遇的泰國國王登基加冕典禮,也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由於曼谷部分路段將實施交通管制,應提前安排好出行路線,現場會有大量民眾聚集,應服從工作人員指揮。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近日也發布了旅遊提醒,提醒遊客在泰國國王加冕典禮期間遵守相關法律規定,尊重當地習俗,關注交通管制信息。根據泰國憲法規定,不得在公共場合議論王室。另外,近期泰國所有公職人員和大部分民眾將穿戴象徵王室的黃色服裝或配飾,加冕典禮期間來泰遊客應注意衣著得體,儘量避免身著黑白色衣服。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 央視新聞 新華網 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