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對於各行各業來說都是無比艱難的一年,上海的文化展會活動也是如此。
然而上海和她的人民迎難而上,順勢而行,以在變局中開新局的勇氣,在危機中育新機的智慧,用一個個如期、順利、安全、出彩的文化展會,在疫情時期,以文化之力聚民意、暖人心,為國內經濟大循環賦能,為疫情肆虐的時代增加溫暖和力量。
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開了好頭
7月17日,2020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公布了舉辦日期和海報。
要知道,自疫情爆發至此的大半年裡,全球各大文化展會紛紛宣布延期甚至停辦,在這樣的背景下,電影電視節還能不能辦、要不要辦、該怎麼辦,無疑是巨大的考驗。
上海的選擇是能辦、要辦。
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和第二十六屆上海電視節海報
消息一出,全網沸騰。這是疫情發生以來,我國舉辦的首個重大影視類國際文化活動,也是全球首個國際A類電影節。它的順利成功舉辦,無疑將會極大振奮全國人民的心——還有什麼比這更能代表中國抗疫成果、社會秩序恢復的信號嗎?
怎樣才叫順利成功?首要標準就是安全。
這個頭開好了,就是為全球展會活動提供了一個可供借鑑的「上海方案」,其重要的示範意義容不得半點差池。
從購票、取票到進影院、觀影環節,防疫措施近乎「嚴苛」,滴水不漏。而「線上」「雲端」形式的強勢加入,不僅是對疫情的「退」,也是擴大影視兩節在海外影響力的「進」。
8月7日,影視兩節劃上了圓滿句號。自此,基本防疫措施+創新應對方式,成為此後上海乃至全國展會在防疫安全方面的標配,然後根據自身特點,進行加法、優化。
比如,上海書展期間,會展中心場館相比一個個分散的影院,人流更為集中,因此安檢「關卡」更多,不僅要查驗各種證件憑證,還要經過兩次測溫、人臉識別等。在場館內,展區布局比往年更加寬敞,地上牆上貼滿各種提示間隔距離的標識,志願者、防疫監督員全程不間斷提醒觀眾佩戴口罩。此外,還要進行定時場館消殺。
而到了11月底,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期間,在社會經濟生活日漸常態化的情況下,主辦方在意識層面並沒有鬆懈,依然把疫情防控放在了首位,在基本防疫措施之外,還對工作人員、展商全部進行了核酸檢測。
戴上口罩、隔位就座的「白玉蘭獎」頒獎典禮。
智慧創新模式讓它們成為最難忘
這些展會能夠舉辦,能夠安全順利舉辦,已然不易。但是光這樣還不夠,上海這座城市一向以追求卓越為己任,各方在籌劃之時,心底都有一個願望:不僅要安全得辦,還要辦得精彩。
無論是電影電視節、書展,還是童書展、詩歌節,都冠以「國際」之名。但是疫情之下,外國人幾乎都沒法到場,如何國際?觀眾銳減,如何出彩?
依然是電影電視節打了頭陣。人來不了,片並不少,海內外727家影視參展商,參展節目和影片數量1627部,共進行1233場線上洽談會,吸引全球註冊來賓訪問達到24萬人次,相較去年線下電影及電視市場總共約4萬人次,不但註冊訪問人次有數倍的增長,而且線上來賓遍及世界各國。線上線下同頻共振,不僅沒有削弱電影電視節的國際性,反而使得其影響力更大了。
「這是我至今為止參加的最美妙的一次電影節,我必須要為它寫點東西。」一位參加了四屆電影節的網友「KKingKKK」在文章中寫道。
上海書展新書雲首發
書展在網上設置了一個虛擬的「中央舞臺」——「閱讀的力量」線上平臺。在這個「中央舞臺」,雲遊書展、雲首發、書展攻略、活動日曆、直播薦書等功能一應俱全,形成實體書展的線上鏡像。雲上逛書展,有效彌補了門票有限和活動減少的遺憾。其中,上海國際文學周和作家餐桌計劃更是讓人眼前一亮。
上海國際文學周今年迎來第十個年頭,一個外國人都沒有,但國際性一點沒少。七天裡,滬上名家學者就英美文學、法國文學、日本文學、俄羅斯文學、西語文學、德語文學、科幻文學等七個門類進行漫談,讓觀眾可以系統領略某類文學的魅力。
而今年首次推出的作家餐桌計劃,則是跟隨孫甘露、徐則臣、祝勇、毛尖、馬伯庸、陳楸帆、那多七位著名作家的腳步,走進滬上七家品質特色餐廳,與跨界學者們暢談文學與美食、城市與生活。
作家餐桌計劃
童書展稍好一些,但仍有大量國內外展商無法到場,為此主辦團隊精心設計了「人不在書在」「線下不在雲上在」的融合形式:童書在現場展示,可觸摸可翻看,作全面細緻了解,接下來的洽談則轉到線上。同時,開通「3+5」商貿配對系統以來,展商與觀眾共發起中外版權線上線下會議邀約超過500場,展會閉幕後5天內還能預約線上會議繼續交流,實現全球版權交流無阻礙。詩歌節則是通過邀約創作、視頻、朗誦和出版等方式,做了「天涯同心」。
疫情倒逼下,各方拿出了智慧性的、創新性的方案,讓2020年的上海展會精彩紛呈,成為了每個人心中最難忘的一次。
文化之力不僅賦能經濟,更提振民心
何謂文化之力?
文化是有力量的。這種力量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實則直接反哺經濟發展,虛則涵養人心向上。2020年上海文化展會正是在這個層面上給出了完美的回答。
今年的長三角文博會專設了三個經貿對接區供參展商使用,一大批經貿對接活動成為近悅遠來的「英雄會」,現場達成項目籤約二十餘場。如2020上海文創企業投資合作商務洽談大會、電競企業與品牌跨界合作對接會、科技與文旅文博應用對接會、遊戲出海服務專場對接會等,突出了供需對接、跨界聯動和產業鏈協作。
直播帶貨當然不會缺席,難得的是本屆文博會的直播節目與上海對口幫扶援建相結合,明星、網紅的正向價值得到了發揮。東方衛視扶貧公益節目《我們在行動》首席主持人陳蓉,明星藝人王祖藍、流量紅人徐祥、「東方衛視」抖音大號、美食博主大號「發現上海」等,在抖音以網絡直播帶貨的形式,為上海對口幫扶援建的7個地區帶貨,為長三角一市三省推薦精品好物,如宜昌蜜桔、遵義辣椒醬、雲南華寧陶、徽州磚雕等二十餘項產品。明星直播帶貨累計觀看490.38萬人次,銷售額超600萬元。
陳蓉、徐祥帶貨直播
而早在6月13日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上海不僅以「線上為主、線上線下聯動」的方式舉辦了大量「遺產日」活動,而且迎來了首屆非遺購物節,集結近300家網店參與,呈現上萬款非遺主題產品。僅在當日下午,主平臺「文化上海雲」總訪問人次就突破了790萬。抖音平臺累計上傳短視頻400多條,總閱讀量超2.1億次,點讚數近3000萬。
電影電視節增設了全新的「國際影視雲市場」,融「雲展覽」「雲洽談」「雲活動」和「雲服務」四大板塊於一體,通過在線方式為參展公司及作品提供全新的數位化展示與洽談平臺,為國內外影視產業機構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參會方式,強化影視兩節的數字賦能、平臺賦能、服務賦能。
文化成為疫情時代賦能經濟新脈動、新活力的先導產業,為打造國內和國外「雙循環」發展新格局貢獻智慧和力量,這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功用。
看不見摸不著的是更大的「無用之用」。
電影節舉辦消息發布引爆朋友圈,書展如期舉行讓網友直呼「我愛上海我愛書展」,詩歌節朗誦會觀眾們熱淚盈眶,各種文化展會一票難求,無不一再講述著文化活動對於鼓舞人心的作用,無不一再說明人民對於高品質文化精神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上影節不但是一個節日,也讓我們相互鼓勵、堅定信心,大家團結起來,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導演賈樟柯的感慨,正是所有參與2020年上海文化展會活動者的共同心聲。
感謝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上海國際書展、上海藝術書展、上海國際童書展、上海國際詩歌節、長三角文博會……感謝上海,讓它們在這樣一個特殊而艱難的一年沒有缺席,讓我們得以在其中感受生活的溫熱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