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監管沙箱」

2021-01-17 董毅智律師

近幾年來,金融科技的興起從各個方面改變了金融行業,但是監管規定並沒有及時跟上。為防止監管的不確定性對金融科技發展可能帶來的限制,很多國家都轉變了傳統的監管思維,試水「監管沙盒」這種新的監管模式。

英國首創「監管沙箱」

為防止監管的不確定性對金融科技發展可能帶來的限制,很多國家都轉變了傳統的監管思維,試水「監管沙箱」這種新的監管模式。由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創造與推出的「監管沙箱」對於RegTech的推開具有典型意義。所謂「監管沙箱」,就是通過提供一個「縮小版」的真實市場和「寬鬆版」的監管環境,在保障消費者權益的前提下,鼓勵FinTech初創企業對創新的產品、服務、商業模式和交付機制進行大膽操作。2015年,FCA正式創立「監管沙箱」,並在2016年5月敞開第一個「監管沙箱」,從60多家提出申請的金融科技公司和傳統金融企業中最終按規選擇了18家進入「監管沙箱」。2017年3月,FCA又開放第二期「監管沙箱」,目前還在接受申請。

按照FCA的規定,想要通過申請審核,則該測試產品或服務必須屬於金融行業,且需要與現有的其他產品或服務有著顯著的不同,且在未來可以使消費者受益;另外,想要進行測試的金融科技企業需要可以證明其產品或服務確有在沙箱中進行測試的必要並且企業已經準備好進行測試,這可以表現為企業在新產品或服務上已經進行了足夠的資源投入,對相關的適用法律法規有了充分的了解。

新加坡緊隨其後進行「監管沙箱」測試

在FCA發起第一期「監管沙箱」的1個月後,新加坡也開始了「監管沙箱」的測試,而且該國金管局也提前發布了《FinTech監管沙箱指南(徵求意見稿)》。但與英國有所不同,英國的「監管沙箱」適用於所有的科技類企業,而新加坡的「監管沙箱」僅適用於FinTech企業。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在2016年6月發布監管沙箱的指南徵求公眾意見,並在11月確定了相關規則。根據該指南,MAS針對金融科技企業推出了監管沙箱機制,監管沙箱提供一個試驗區,在這個試驗區內放鬆產品和服務的法律監管和約束,即只要任何在沙箱內註冊的金融科技公司,允許在事先報備的情況下從事與目前法律法規有所衝突的業務;即使之後被官方終止相關業務,也不會追究相關法律責任;並根據測試的結果修改相關規定,提出新的法律制度建議。

澳大利亞的「白名單」模式

與其他國家的監管沙箱不同的是,澳大利亞選擇了一種「白名單」的方式,也就是說,ASIC不會對提交的測試申請進行個案審核。而其他國家,如英國則採用了申請人篩選並單獨協商對參與測試的金融技術產品和服務的適用條款。並且,澳大利亞也是唯一允許在一定時間內對特定產品,對金融科技企業的金融牌照要求自動進行豁免的國家。

澳大利亞的初創金融科技企業想要取得金融牌照,需要付出極高的成本。不僅需要僱傭律師還可能需要分流部分資源專門應對合規要求,另外考慮到授予牌照的整個流程,時間成本也是不能忽視的。因此,這種環境下,金融科技初創公司的發展並不樂觀。因此,當2016年5月,ASIC(澳大利亞證券投資委員會)提出關於監管沙箱的建議時,贏得了業內人士的很多好評,反對意見多集中於可能對消費者帶來的危險。為保護消費者的權益,首次監管沙箱的測試並不包括退休金、消費者借貸和房地產抵押信貸產品,且貸款存在最高限額為1萬澳元。現在正在參與沙箱測試的企業可以為客戶提供有關金融產品的建議、協助客戶購入低風險的金融產品,相應地,參與監管沙箱的企業一般僅限於居間類型的業務,如智能投顧。ASIC明確將發行金融產品和資金借貸排除在可以進行監管沙箱測試的範圍之外,以確保消費者可以受到與發行企業同等的保護。

「監管沙箱」勢在必行

一般而言,通過「沙箱」測試,不僅能夠讓監管機構十分清晰地看待監管制度與金融創新的辯證關係,及時發現市場過度行為以及因限制創新而有損消費者長遠利益的監管規定,並第一時間調整與引導,真正讓適度監管、包容監管等創新監管精神落地。而且,測試結果在倒逼監管層修正相應的制度規定和激勵創新的同時,改變金融活動中監管與市場原有的「貓捉老鼠」關係,使二者能夠朝著協同而友好的方向行進。更重要的是,金融市場的活躍程度要遠遠超出技術的活躍程度,而且其中所嵌入的因素要複雜得多,很多的金融難題並不能靠技術一蹴而就,同時技術產品的倉促投放與應用還可能引致風險,在這種情況下,進行「監管沙箱」測試就成為一種比較穩妥的做法。

對中國而言,金融科技已經走在世界前列,去年金融科技企業所獲得的投資佔全球份額的5.5%,獲得的投資總額佔全球份額的36%,金融科技公司的投資交易額達67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同時像阿里、騰訊、百度以及京東等網際網路巨頭在行動支付、網絡借貸、眾籌以及徵信等領域彰顯出明顯強於對手的競爭力。金融科技的快速聚變與迸發無疑更急迫地呼喚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管科技。一方面有必要引進「監管沙箱」機制,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開展應用試點、產品實驗,讓所有金融產品創新走得動、行得通、坐得正;另一方面,建立起Fintech行業的統一監管規則和長效監管機制,實現風險監管的全覆蓋,避免監管空白。同時,要進行穿透式監管,讓監管部門對金融科技創新看得到、穿得透、管得住。

相關焦點

  • 金融科技「監管沙箱」一周年:穩推進與控風險
    自2019年12月底北京率先開啟創新監管試點後,目前中國版金融科技「監管沙箱」已試行一周年,除了試點項目不斷擴容,試點地區也已全面鋪開。12月27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從這一年試行情況來看,作為監管創新工具,金融科技「監管沙箱」穩步推進,從事前、事中、事後有一系列流程規範,同時,「監管沙箱」也強調嚴控風險,在風險防範和風險補償機制上不斷優化。
  • 金融科技「監管沙箱」一周年:擴容風控進行時
    12月27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從這一年試行情況來看,金融科技「監管沙箱」穩步推進,事前、事中、事後有一系列流程規範,同時也在風險防範和風險補償機制上不斷優化。在分析人士看來,「監管沙箱」後續仍有望繼續擴容,重點是對試點項目進行分類總結,形成可推廣的標準。
  • 楊偉中:打造「中國版」監管沙箱
    楊偉中說,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將探索監管科技應用,建立事中運行監測指標體系,推進試點應用運行監測平臺建設,加強試點應用的運行監測及預警,守住不發生金融風險的底線;協助總行研究制定『出箱』標準,完成試點應用的全流程測試
  • 沙箱:概述
    沙箱註:沙箱現在的概念非常雜,某些分析平臺後端也叫沙箱,主要關注的行為獲取,我這裡說的不一樣。那麼沙箱究竟是怎麼做的呢?一句話概括的話就是:沙箱內萬物基於重定向。一般來說,如果在沙箱中啟動wordpad.exe,wordpad.exe的子進程默認也會進入沙箱,但通過DCOM啟動的mspaint就沒法拉入沙箱了,它不是wordpad.exe子進程。
  • 沙箱是什麼?如何使用沙箱進行病毒防護?
    沙箱是什麼?沙箱(sandboxie),也叫沙盤,和軍事上的意義相似,所有在沙箱中運行的程序都是模擬演習,並不是真刀真槍。沙箱的工作原理是:將程序運行在一個隔離的空間內,且在沙箱中運行的程序可讀不可寫,從而避免程序對電腦的其它程序和數據造成永久性的修改或造成破壞。官方用一個很形象的比喻說明了沙箱的原理:你的電腦是一張紙,程序的運行與改動就是在紙上寫字。
  • 智能化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理念、平臺框架和展望(上)
    2.發展現狀2.1監管沙箱為平衡金融創新與風險防範,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FCA)於2015年率先提出「監管沙箱」(regulatory sandbox)理念。
  • 消息稱英國反壟斷機構對谷歌「隱私沙箱」計劃展開調查
    英國反壟斷部門「競爭與市場管理局」(CMA)今日表示,已對谷歌的「隱私沙箱」計劃展開調查。CMA在一封電子郵件聲明中稱,該機構正在調查谷歌從其Chrome瀏覽器中移除第三方Cookie和其他功能的計劃。這些舉措可能削弱出版商的能力,破壞數字廣告市場的競爭,從而進一步鞏固谷歌的市場力量。
  • 汶萊央行官員表示應加強金融科技創新監管
    新華社斯裡巴加灣市12月10日電(記者薛飛)汶萊金融管理局(央行)官員日前在一個金融科技研討會上表示,在推動金融科技創新的同時,應加強監管力度,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汶萊內政部長、汶萊金管局董事會副主席阿布·巴卡爾在研討會上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汶萊金管局一向支持金融科技的發展,同時也很重視金融科技創新帶來的風險,並為此專門推出金融科技監管沙箱,以便對金融科技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進行嚴格測試和驗證。
  • UTS推出交互式沙箱ISAND BOX,為教育領域新添突破性設備
    UTS推出交互式沙箱ISAND BOX,就迎合了這種新的教育模式。iSandBOX是UTS,Ltd的旗艦產品。2016年,它已被全球8個國家的60多所學校和幼兒園使用,成為了3至12歲兒童發育教學的理想工具。整個設備包括一個沙箱,深度傳感器,投影儀和個人電腦。深度測量傳感器確定到沙子表面的距離,開發的軟體處理從傳感器接收的數據,並向投影儀發送指令,突出顯示在沙面上。
  • 2020年的加密監管:SEC不講武德?ICO耗子尾汁!
    本文由AAVE支持推出2020年,對於加密行業來說,是比特幣完成自我超越的一年,是DeFi破繭而生的一年,也是加密監管在各方面取得進展的一年。雖然在很多人看來,監管機構對於加密行業來說如同「洪水猛獸」,因為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為首的監管機構頻頻向加密公司發難。
  • ...房預售資金監管新規徵意見,售樓處公示監管銀行、監管帳戶信息
    近日,濟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就《濟南市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未開立監管帳戶、未籤訂預售資金監管協議的企業,行政審批部門擬不得核發《商品房預售許可證》。預售資金監管期限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開始,至取得房地產開發項目竣工綜合驗收(或分期綜合驗收)備案證明止。依法取得預售許可證進行商品房預售的房地產開發企業(預售人)應從主管部門公示的監管銀行中,開設預售資金監管專用帳戶,房地產主管部門、監管銀行、房地產開發企業三方籤訂監管協議。未開立監管帳戶、未籤訂監管協議的企業,行政審批部門不得核發預售許可證。
  • 改變傳統市場監管方式 破解監管任務重與監管力量不足的矛盾 我區...
    風控系統是實現精準監管的有效途徑。企業將自查結果上傳系統後,監管人員就可以從後臺資料庫查詢到企業管控風險的情況,如果沒有問題,監管部門無事不擾;如果發現問題,監管人員將進行實地核查,對確實存在問題或長期不落實自查責任的企業進行約談,這樣避免對市場主體正常經營活動的幹擾,監管的靶向更精確,提升了監管效能,也降低了監管成本。
  • 監管「點穴」網絡互助,機構回復「期望監管」,互助監管尺碼何時有?
    文章如是表示 最近一段時期野蠻生長的網絡互助平臺,本質上具有商業保險的特徵,但目前沒有明確的監管主體和監管標準,處於無人監管的尷尬境地。 一方面無專門的監管,另一方面又聚集大量會員及沉澱資金,潛在風險巨大的這類平臺,再次引起監管層乃至行業人士的特別關注。 那麼,這些互助平臺是「上岸換鞋」,還是繼續遊走在岸邊,何去何從尚不明朗。不過,一場由監管牽出的話題,再次引發了關於「網絡互助何去何從」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