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召開《202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會議對2021年要進行的教育工作進行了綱領性的闡述,事關初三學生中考、鄉村教育和教師待遇。
完善育人體系,事關2021年初三學生中考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持續完善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育人體系,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質量,發揮教材培根鑄魂、啟智增慧作用,加強語言文字工作,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完善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育人體系。近年來,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教育越來越「應試」,我們都重視學生的智力教育,而忽略了孩子的德育、體育、美育和勞育發展。近年來,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全國統一使用《道德與法治》教材就是加強德育建設的具體措施,並且加強對《道德與法治》教師的培訓,也是強化德育教學的有效方法。
前一段時間,國家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之後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對這兩份《意見》進行了解讀,在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中,重點強調了兩件事情:
1. 學校的體育中考要逐年增加分值,達到跟語數外同分值的水平。
2. 2022年,要全面實行美育中考。
2020年12月,雲南省教育廳正式向社會發布《雲南省初中學生體育音樂美術考試方案》,明確體育從50分提高到100分,音樂、美術分別從5分提高到20分。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省份出臺類似雲南省的政策。
全面振興鄉村教育
據統計,從1997年到2010年的14年間,全國農村小學減少302099所,佔全國小學總減少量的81.3%。尤其是自2001年正式開始的一場對全國農村中小學重新布局的教育改革——「撤點並校」政策的實施,讓農村學校越來越少。
「撤點並校」有利於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但是負面的影響也十分突出,大量少年兒童成為寄宿生,孩子的家庭教育、人格教育也面臨一系列新的問題,寄宿同時意味著農村孩子家庭承擔更多的教育支出。目前,國家對「撤點並校」政策採取「謹慎」的態度,從方便群眾的角度出發,能保留的學校儘量保留。
有很多農村小學,學生人數不足100人,甚至一些學校只有三、四十名學生,按理說,學生越少,成績越好提高,但是現實卻恰好相反,學生越來越少的農村中小學,大量優質農村生源的流失,讓鄉村教育質量的提高變得非常困難。
國家已經意識到這些問題,目前已經給鄉村教師發放了鄉村教師生活補助,並在全國推行教師「縣管校聘」改革,實施這些措施的目的都是為全面振興鄉村教育,相信越來越多政策的推出,鄉村教育的振興指日可待。
全面提升教師地位待遇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9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和城鎮私營單位分行業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數據,教育行業2019年全國平均工資為97681元,教師工資在城鎮非私營單位中,排名全國第7。由於不同地區、不同種類教師之間的工資差別很大,致使全國各地的中小學教師的實際工資收入並沒有達到平均數。
東北師範大學教授李廣、柳海民等人通過實地深度調研了8個省份11個城市54所學校的12348名教師,訪談了323名教師,所調查數據覆蓋國內21個省份,他們根據調查內容,發布了《中國教師發展報告2019: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成就、挑戰與舉措》。根據《報告》顯示,參與調查的中小學教師月平均工資為4324.61元,其中超過三成教師的月工資在5000元以上。東部地區教師的月平均工資為5133.17元,較中部地區高出1000多元,較西部地區高出近1500元。
其實在大多數地區,中小學教師的月平均工資普通在3000元-5000元之間,根據教育部召開的《202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會議中提到:全面提升教師地位待遇,2021年,原本在2020年就應該被上調的教師基本工資標準,教齡津貼、班主任津貼和各種津貼補貼標準上調的可能性都是非常大的。
鼠年將盡,牛年來到,願所有學生都學業有成,身體壯如「牛」;願所有家長朋友,闔家歡樂,好運多如「牛毛」;願所有老師工作順利,待遇提升「真正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