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請勿抄襲。
這段時間,「浪」這個詞比較流行,「前浪」「後浪」的討論剛剛奔湧過去,「乘風破浪的姐姐」又來了。▼
據小張老師講,這檔節目非常火爆,截止6月17日第一集播放量就已經達到4.3億,要是微博熱搜沒有停,肯定是要被《乘風破浪的姐姐》霸屏!▼
小張老師昨天就寫了一篇觀後感,總體上覺得節目製作還是很棒的,美中不足的是代表資本方的評委不夠專業。
她說,看完後發現在這檔節目中,小姐姐們的資歷不重要,資本才是王道!▼
這句話讓我非常震撼!一直在高校裡面生活工作的小張老師,何以能從一檔娛樂節目中看出資本的「霸蠻」?
抱著湊熱鬧和一探究竟的心態,我很好奇地看了一下節目片頭的宣傳,瞬間被其文案「懵圈」了,充斥著對女人三十的悲觀論調,仿佛「人生三十」就是上了年紀,然後很牽強的用「三十而勵」「三十而立」「三十而驪」來引出莎士比亞和李白的豪言壯語,其中的一些為了所謂的正能量而誤導大眾的言語,確實是不敢苟同。▼
30歲又怎樣
三十歲之後,人生的見證者越來越少嗎?
三十歲前後的人,正是人生可能性最蓬勃的階段,是個性成熟、閱歷豐富、體力旺盛的絕佳時期,怎麼就變成可能性不斷退卻了?▼
三十歲又怎樣,參加節目的這些小姐姐們哪一個不是依舊美麗?風華正茂?▼
一個綜藝節目,本身沒什麼值得較真的,但這檔現象級的節目從語言開始,將會對我們的女性人生和和職場帶來一些不知不覺的誤導和影響,進而影響社會文化思潮。
如同前幾年上流行的「淘汰35歲以上的中年人」「油膩的中年人」一樣,「都過30歲了」可能成為00後和更年輕的人對30歲以上的小姐姐和阿姨們的另一個「標籤」。
另一個後果是,職場上的老闆和HR也許會將女性30歲作為一個隱形的招聘條件。
也許我們身邊的很多人,一想到自己都過了三十歲了,就開始各種恐慌和焦慮,想要去找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卻害怕自己不能再勝任了,因此就在自己的崗位上渾渾噩噩的度過職場生活。
我常說,青春一定會逝去,中年必然到來。
有些人總是把自己的年齡用來當作不上進的藉口,覺得自己年紀大了,不適合再努力了,不適合追求想要的生活了。而節目開頭的這段話正好給了他們一個絕佳的理由!
作為一個從30、35歲走過來的人,我和我的大多數朋友們並沒有出現「35歲以上被淘汰」的現象。當然,職場焦慮,人生挫敗感總是會有的。
今天,從30歲、35歲歲來談一下「職場中年」這個話題,聊以自慰,以做紀念。
30歲之前,沒有什麼不可以
30歲之前,職場才開始,沒有什麼不可以,有好平臺更好。
大多數人22歲大學畢業,或25歲研究生畢業,距離30歲還有5-8年,這個期間是一個人職場生涯的形成和選擇期,初踏入社會,如何做好選擇,一路上升級打怪,過好自己的一生?
「鄉村教師馬雲」對年輕人的建議「挑好公司不如選擇跟對一個人」,這點我並不太認同。
30歲之前,做什麼都可以,但一定要選擇一個好的平臺,一個相對正規一點的公司,因為一個人的資質背景固然重要,但人生的起點更重要,我身邊有一些同學,高中大學成績很好,家庭出身和社會資源也比較豐富,往往因為沒有去到一個好的平臺,到30歲之後就更難了,除非有過人的專業技能。
馬雲老師的觀念也不是不對,只是很難操作或者說一般人做不到,20多歲,跟對人是什麼標準?什麼樣的人值得追隨?即使這個人很牛,他願意提攜我嗎?相對來說,找到一個好公司、好平臺就容易多了,社會有一個基本的評價,錯不到哪裡去。
我認識的一個小朋友,沒有什麼好的學歷和家庭背景,但矢志不渝考公務員,終於在30歲時如願以償。
我想說的是,30歲之前的選擇、態度和行動決定了我們的人生,年輕時候我們的選擇和誘惑比較多,這個時候,一旦選擇好了之後,堅持往往是成功的基礎。
未完待續。
原創不易,本公眾號也只寫原創文章。
歡迎您分享轉發到朋友圈,也歡迎您關注微信公眾號「吾愛smile」。未經許可,拒絕任何形式的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