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婭·杜可諾出生於1983年,是一位優雅帥氣的法國小姐姐。
朱莉婭·杜可諾
去年,她拍了一部名叫《生吃》的電影,講一個素食的姑娘被逼生吃了兔子腎,在痛苦的生理蛻變後開始喜歡生吃鮮肉,然後愛上吃人的故事。
《生吃》英語海報
《生吃》去年在坎城電影節展映,此後一路電影節下來獲獎無數,今年的3月10日,這部新鮮生猛的校園電影終於在法國公映。
據說去年在多倫多電影節,有幾個人因為片中血腥、大尺度的畫面而暈倒,並叫了急救。
這樣的新聞當然成了最好的公關,很多媒體因此把《生吃》奉為近十年來最好的恐怖片。
《生吃》劇照
作為一部恐怖片,《生吃》在「爛番茄」網站上至今保持90%的新鮮度,觀眾打分7.7,在IMDb上也有7.3的高分。
國內豆瓣網友打分高達8.5,雖然看過的人還不多
這都不算啥,對於一位恐怖片導演來說,有什麼能比「看你的電影我吐了/暈倒了」更高的評價?
不過朱莉婭不這麼看,「別人看我的電影暈倒,我覺得很抱歉啊,但這事怎麼就像滾雪球一樣,把我的電影變成了『超大尺度』『史上最重口味電影』?大家關注的都不再是電影本身了。」
18歲的加朗斯·莫裡利爾飾演女主
《生吃》的女主角賈絲汀是一名獸醫專業的大學新生,她長在獸醫家庭,從小就是素食主義者。
但在貴校妙趣橫生(喪心病狂)的校園文化中,有一些諸如潑血節、生吞動物內臟的傳統。
純真無公害的小賈同學就這樣被逼生吃了兔子腎臟。
這引起了她強烈的生理反應。
從沒吃過肉食的她痛苦地嘔吐、生了一場大病,可之後卻漸漸發現,自己在這些生鮮中發現了久違的欲望。
在熱情開放的校園裡,羞怯善良的她小心翼翼地活著,一邊隱藏著自己對生肉的渴望;
而慢慢地,死去的動物已經不能滿足她了。
朱莉婭·杜可諾畢業於法國高等國家影像與聲音職業學院(La Fémis)編劇專業,在她開始籌備自己的第一部電影長片時,她想寫個關於「女性在世界上的地位」的劇本。
「女性的形象在銀幕上,或是在社會觀念中,要麼是取悅男人的性別符號,要麼是其他女人的完美榜樣,」朱莉婭的語速很快;
「這樣的形象不能與現實中的女人產生共鳴——大多數人只是在意淫女性的形象而已。」
《生吃》預告片海報
「我想展示另一種形象,一個會出汗、會嘔吐、會撒尿的女人。」
於是她想來想去,拍了一個餓到要吃人的少女。
朱莉婭·杜可諾的父母雖不是獸醫,卻也是一名皮膚科醫生和一名婦產科醫生。
朱莉婭從小在父母的吃飯閒聊中耳濡目染,對這些「重口味」話題習以為常。
「醫生對於道德和人性都有著超乎常人的見解。很多事情在他們看來都無所謂對錯,只是相對而言。隨時都可能有任何事情發生,每一位病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病因。」
「小時候,我對這些很感興趣,但同時我也感到害怕,我會腦補一些比他們說的還要可怕的情節。」
別誤會,我是一部文藝片
於是朱莉婭就拍了這麼一部「普通人的恐怖片」,她覺得人們有時候太容易給別人下定論了:
「為什麼有些人做出一些人之常情的言行,我們就說他們『泯滅人性』,把他們開除出『人』的範疇?」
再想想之前看過的人吃人電影,朱莉婭想,「如果我去拍一個像我一樣的普通人呢?沒有靈異功能、特殊背景的人,能不能吃人?我和這樣的人究竟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我們就能理所當然地把他們開除『人籍』?」
半夜到冰箱裡偷吃生肉的女主
「我有了這個腦洞——一個主動變成『怪物』的人。」她說,「賈絲汀想融入到新環境中,但發現自己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在這個小圈子裡立足——那我們要她怎麼樣,消失嗎?」
「我覺得讓我們獨一無二的,正是我們內心的怪獸。當她發現自己明明可以殺人但卻沒有殺時,她就成了自己野性的主人。」
看完本片,你還敢不敢跟人玩「不綠別出來」?
「你只有在面對生命中真正困難的道德選擇時,你才能進一步了解自己。而很多人並沒有這樣的機會。所以到了結尾,我覺得她反而成了片中最有人性的人。」
導演有如此苦心,不知觀眾能不能理解到,畢竟吸引我們的還是「大尺度血腥恐怖片」啊。
不過朱莉婭倒也不擔心,「我不覺得我拍的太有深意了觀眾get不到,我就沒覺得我拍得很深刻——真的只有3個尺度大點的場面而已啊。」
朱莉婭擔心的是,「(把《生吃》宣傳成恐怖片)會讓一些人因為害怕而不敢去看,而其實他們是能夠承受的;而那些衝著黃暴大尺度來看的觀眾,又會大大失望。簡直是雙輸啊。」
這是一對超甜的百合cp
朱莉婭認為,很多恐怖片裡大量的恐怖和暴力場面,會讓人麻木、失去興趣;而跟那些真正重口味的恐怖片比起來,《生吃》簡直人畜無害。
她不想自己的電影被歸入「你敢看嗎」的範疇,為了無下限地折騰觀眾,而放棄個人想法的表達。
總攻氣場的美貌學姐
總之,在你打算看《生吃》之前,請記住這是一部文藝片,導演是把它作為「青春成長故事」來寫的。
很多人也在其中看出了少女性意識的覺醒,對此導演朱莉婭也同意:「成長必然包括身體上的變化,這讓我們重新開始思考自我:我還是變化之前的那個人嗎?」
「人性就是不斷在變化中成長的,人類也一直在層層蛻變。」
上一期獲得《天才的編輯》贈書的小夥伴如下,請儘快於留言區回複姓名、聯繫電話及詳細收件地址:
2017評論有禮第四期
【活動日期】3月19日~3月20日
【活動規則】轉發本文至朋友圈,點評文章或表明你想贏取《天才的編輯》一書的理由,截圖發送至後臺,巴塞君將從中選出2位童鞋送出獎品
【本期獎品】電影《天才捕手》的原著,由理想國出版的《天才的編輯》兩本
奧斯卡熱門影片《天才捕手》原著,豆瓣評分9.1,美國國家圖書獎獲獎作品
海明威、菲茨傑拉德、沃爾夫的「伯樂」——改變20世紀美國文學的傳奇人物珀金斯的非凡生涯
豆瓣書評:
黑貓十一:
相當好讀,的確精彩。圍繞著珀金斯的作者們展開真是再合適不過,當然因為是珀金斯的傳記於是自然有些人人都愛珀金斯的味道在裡面。八卦都好看,語言也有趣,期待電影。
玫瑰與小鹿:
好久沒像樣讀一本書的我,晚上把這本拿出來,竟然一下子讀了三百多頁。不得不說很好看啊。既是編輯鉑金斯的傳記,也是和他相關的作者的傳記,比如菲茨傑拉德,沃爾夫,海明威的。可以了解到這些著名作家的生平,又能從這書中學到寫作的方法。也了解到一本書,從構思到出版會有怎樣的經歷。
夏天不遠 :
有的書永遠相見恨晚,說的就是本書;有的人隔著不同的時空一樣能夠神交,說的就是這樣優秀的傳記中的人物穿越了時空的人格魅力,破紙而出,撲面而來。海明威,沃爾夫,菲茲傑拉德等很多人的八卦料挺足,但又不會淪為深挖名人隱私的二流小報,看他們在自己作品中呼風喚雨卻在雞毛蒜皮柴米油鹽中被拉下神壇,仍得無奈承認才華這東西是天賦神賜的,什麼也掩蓋不了。
苦月亮:
在一個沒有大師的年代裡,遙望大師,何嘗不是一種幸運。